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8-24罗剑赵顺英
罗剑 赵顺英
一、前言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高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学术竞争力。从宏观层面审视,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促成“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持续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从中观层面来讲,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有利保障和客观要求;从微观层面而言,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确保广大学子自身良性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
1.大学生整体学风状况良好,但仍有待提高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是好的,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形象。但高校大学生学习氛围差强人意,学习风气整体状况有待提高,而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有待加强
地方高校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懒散,学习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去学习,存在着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学习态度并不端正。
3.高校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是大学学风建设的主体,教师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又是传播者。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学投人不够,讲课马虎,“心”不在岗、“师”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希望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等。与此同时,少数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这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4.办学条件需要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亟待营造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强化校史教育、爱校教育和专业兴趣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部分高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已经超过了其自己的容纳程度,不堪重负。这样的直接后果是,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没有良好的载体,无法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高校开展大学生学风建设,学生是既是重要的载体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发挥自身能动性成为优良学风建设的关键。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地方高校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率先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目的、治学态度、进取精神等内在动力问题。通过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通过诚信教育,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行动,防止各类舞弊现象的发生。加强学风建设,地方高校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的奋斗目标真正转化到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和回报社会上来。
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学习激励机制,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大学生学风建设实行激励机制应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竞争激励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要帮助大学生们确定不同时期与自己物质或精神需求相联系的激励目标,使他们从目标中看到收益和成效,在目标追求中持续其学习积极性;二要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三要配套建立好学风建设的奖惩机制,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四要创设良好的学习学风竞争氛围,建立完备的竞争淘汰机制,培育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2.提升修养,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的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因此,为构建优良的校风,高校必须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加强学风建设,尤其要注重加强师德建设。高校要制定科学的师德规范,明确教师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如通过制定“师德建设实施方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条例”等,来明确教师职责和目标,引导教师正确把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地方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教育培训、职后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同时建立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自评与互评三维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和创建优良学风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科学课程开设的比重,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善的大学生;在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时,通过校园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的独特布局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熏陶,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风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地方高校要认真组织好大学生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打牢大学生优良学风的思想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开展学术论坛活动,举办科技论文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和学校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围绕教书育人抓好校园内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氛围,大力弘扬优良学风;积极倡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
4.优化机制,强化优良学风的形成
好的制度可以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提供应有的约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学风建设,因此这是从根本上改变学风现状的途径。在调查中发现,教学管理和机制处在比较低水平的学校,其总体学风水平也会比较低。因此要注重优化教学机制的改革,强化优良学风的形成。
完善学分制选课制。地方高校应该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选课制,从管理上重视,教学资源上倾向选修课,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
建立健全考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全面认识考试的目的,严格教学要求,维护考试建设的严肃性,确保教师在出题、监考、阅卷和登录分数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按照有关考试管理的规章执行,例如各专业必修课考试必须以明确的、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对尚无统一的教学大纲的必修课考试,应以课程主讲教师所规定的授课纲要为考试命题的依据,每门课程考试试题应同时编制出A、B两套试卷及其标准答案。其次要建立考风、考纪督查机制,严禁教师复习时泄题或着变相泄题,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察力度,落实对考试的监督和评估;最后要加强考试纪律教育和考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形成正确的舆论和风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考试违纪的危害性
四、结语
优良学风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学风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明确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最终在高校形成优良的学风,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能珍惜大学期间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将来感恩父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杭卓珺,蒋毅.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43
[2]孙明明.高校学风管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邓克金,薛蛟,程如冰.大学生学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83
[4]赵聘,赵云焕.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154
[5]杨尚昆.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论[D].中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罗剑(1987.10--),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赵顺英(1985.8—),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