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6-08-24杜忠原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成长留守儿童机制

摘要:当今社会,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明确留守儿童成长关怀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正视和解决当前留守儿童成长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

关键词:留守儿童 成长 机制

一、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的意义

1.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目前,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机制,能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爱与关怀,让他们发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为国家新一代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让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同时可以培养新型高素质农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家庭观念的落后,压缩留守儿童成长空间

“二元制”城乡社会机构,制约留守儿童成长关怀机制的建设。城乡差距的加大,使得农村社会的日益衰老与凋敝,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愈加不受重视。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状况,留守儿童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将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会出现各种问题。

家庭观念的守旧,影响留守儿童关怀机制的建设。伴随着整个国家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理性的大力倡导,农村社区逐渐建立起对商品化和货币伦理的广泛认同。受父辈观念和农村习俗的影响,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坚持“金钱至上,上学无用“错误观念,对物质利益过分看重。家长外出务工很少回家探望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他们获得物质利益的时候往往以牺牲对孩子的教育、关怀为代价,这样对留守儿童成长极其不利。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组织不协调,配合不统一

在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问题上,家庭教育给与学校教育支持力度不够,二者甚至发生冲突。学校教育极力强调亲情关怀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与示范。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学习的范例,有些行为习惯根本无法养成。当学校要求家长配合教学活动时,家长找各种理由推脱。当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家长将全部责任推给学校,以学校未尽到监护、教育义务为由,要求学校负责。

受制于教育资源匮乏与乡村贫困,学校教育存在配合不到位地方。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自主学习、家学(家庭学校)互助教学模式,但乡村教育资源不足,教学条件落后,教师素质偏低,使得此类教学活动在乡村学校很难展开,留守儿童失去与父母加深感情、增进了解的机会。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乡村教育很难留住学生。相对贫困的生存状况,让留守儿童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很多留守儿童离开学校,成为城市的“农民工二代”。

3.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志愿服务体制建设不完备

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落后,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相比,农村更显沉寂与落寞。农村社区文化匮乏,乡村学校课外活动单一、枯燥,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缺乏乐趣。加之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迫切需要情感关怀,然而监护人观念意识落后,很难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

志愿服务工作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帮助留守儿童了解世界。然而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志愿服务体制建设面临诸多困境。首先,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队伍相对稀少,他们很难覆盖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偏僻村落,其次缺乏相应领导管理机构,留守儿童成长关怀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松散,体系不完善,工作方式不合理,志愿关怀效果不明显。此外运作不规范,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也使得志愿关怀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将爱心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让爱心在农村发挥作用,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的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当先,教育是第一要务的思路,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发展乡村文化,完善留守儿童成长志愿服务体制,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的长效机制。

1.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建设,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的关键。国家要重视新农村建设,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就近就业的场所,为留守儿童的家长照顾孩子提供便利。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便利,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富裕的成长环境。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援助,开办乡镇企业,使得留守儿童的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改变唯经济至上的思维模式,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水平与人的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要认清家庭关爱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正确处理好生产、创收与子女成长、教育等之间的关系,明确奋斗的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未来。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要定期通过电话、电脑等媒介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温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建立家庭、学校联动运作机制,密切配合,加强协调

在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建设过程中,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要拿出时间陪伴子女,要重视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强化自身对孩子的关爱思想,要爱护并正确教育子女,父母的关爱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要尽量创造最好的条件保证孩子的健康发育。在农村,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孩子树立榜样,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德,配合学校德育建设。要时间陪伴孩子,要重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要理解学校教育,给予学校教育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加强互动,消除误会。

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乡镇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改善乡镇学校的生活条件,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创造更多条件,帮助学生、家长参与教学互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便利。同时要加大推行义务教育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义务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要让留守儿童看到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走进学校,接受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3.大力弘扬农村文化,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体制

丰富社区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搞好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弘扬农村文化,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留守儿童参与其中,感受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要建设“农村书屋”、“乡村图书馆”,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拓展留守儿童的知识面,让留守儿童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让留守儿童通过网络与父母沟通交流,获得亲情的温暖;同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外面世界,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收获快乐。

积极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体制建设。在针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服务供给过程中,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工作者服为主体,志愿者为支持力量,在社区、学校和家庭层面为流动和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服务。要增加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政府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留守儿童志愿关怀服务建设,建立一批覆盖面广、素质高、业务强的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体制,改善管理制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改进工作方式,净化志愿服务者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一套检测和鉴别系统,对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让对留守儿童的爱心真正送到需要的地方。

总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内容和创新形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建设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为发展目标,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怀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祖国的下一代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潘璐,叶敬忠.“大发展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困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6)

[2]王丽萍.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6)

[3]吴帆,杨伟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杜忠原,1991—,男,汉,山东日照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成长留守儿童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