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口译与笔译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理论的对比分析

2016-08-23孙静雪张秋菊黄玉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笔译对比分析口译

孙静雪 张秋菊 黄玉静

摘 要 翻译的历史和理论对译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潜移默化的宏观引导作用。通过笔译和口译的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可以促进译者的成长。

关键词 口译 笔译 历史发展进程 理论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1历史发展对比

通过阅读《口译理论概述》可知,口译的发展是“需要”驱使的。口译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专业化,从口笔译不分到演变出类型鲜明的各类口译。国际间的交流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口译的发展。口译历史上的两个重要转折都是国际大事件—巴黎和会和纽伦堡战犯审判。可谓时势造口译。但除此之外,一代代的翻译工作者也为翻译的成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53年创立国际翻译家联盟,1955年《巴别塔》创刊,1956年《翻译学报》创刊,1957年,巴黎索邦大学高等翻译学校宣告成立。之后各种类型刊物,著作纷纷面世,翻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加受到语言研究者的重视。我国口译工作起步较晚,第一份英语相关刊物《翻译通讯》后改名为《中国翻译》,至今仍在发行。20世纪90年代后翻译刊物渐多,论文发表情况也好转。1997年召开了“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

西方笔译的历史也是由“需要”推动的。始于《圣经》的翻译。从翻译《圣经》到翻译典籍、文学作品、宗教作品,到翻译各行各业的资料。笔译的发展步伐很快。纵观历史,笔译和口译在促进人类交流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翻译行为由来已久。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口译比笔译的历史早也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口译的需求最先出现。在中国甲骨文出现之前,口译便产生了。翻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以至于终于翻译学这个新名词最终走进了学术研究的殿堂。1972年美国学者詹姆斯·S.霍姆斯(James S.Holmes)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问世了。不过十六年后人们才对此论文倍加关注。1988年开始学者陆续发表关于翻译的文章。“翻译学”的研究也步上学科研究的正轨了。

早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是密不可分的。需求促生了翻译,翻译实践促生了翻译理论。在没有形成专业译员的时期,翻译行为没有过多的技巧,字对字的翻译与意对意的翻译理论逐步形成。随着翻译实践越来越多,翻译理论也层出不穷。但最终这些理论来自实践,也最终是为实践而服务。

2理论对比

《口译理论概述》第五章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分别描述了双语互译时的“脱离词语外壳”现象、译语表达、口译程序中的口译基本技术与标准、同声传译的特殊工作方式及交替传译双语互译训练与同声传译的训练。所谓的“脱离词语外壳”现象可以理解为“解释性翻译”、“提取意义以便翻译”、“脱离语言形式并释出其中的含义”等等。同时“脱离词语外壳”是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中的一环。“巴黎释意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法国,其核心人物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Seleskovitch和Lederer两位教授。以认知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着口译过程中意义的感知、理解、记忆、提取与表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创立了国际口译届第一套系统的、用于解释口译心理过程、指导会议口译教学与实践的理论—释意理论”。释意学派关注的是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即口译作为一种信息处理过程:A语——口译——B语的三角模式。该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口译过程就是释意过程。我的理解是,所谓的“脱离词语外壳”就是打破原语的语言框架,不受单词句式的限制,通过拆补,理顺逻辑,为最大程度的表述原语的意思做准备。而译语表达过程需要译员组织言语,通过表述完成口译任务。译员需要很多方面的锻炼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其对象是意义而非语言,意义是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交际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这种认识为译员提高能力提供了方向。译员在提高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扩展百科知识,扩大阅读范围,博览群书。

翻译学家尤金·奈达将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的定义:翻译就是“用译入语中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首先是在语义上,其次是在文体上,再现源于的信息。”奈达把翻译过程设置成三个步骤:原语通过分析、转换、重组三个阶段,最后译出。从奈达的翻译定义和他提出的翻译模式看,他的理论中注重语义对等。这和释意理论是有相通之处的。

3结论

笔者认为,需要促使了翻译和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理论的建立需要为翻译行为本身服务。语言的意义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不同语言的词汇不可能完全对应。但是表意的同时不可能不考虑用词。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架起交流的桥梁。那么只要交流畅通,不论是打破原语还是重组语义都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 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7.

[2] 张吉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成就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9,22(4):16-19

[3] 董成.英汉翻译综合技能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

猜你喜欢

笔译对比分析口译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