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大学生健身态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6-08-23李金诚
李金诚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我国女大学生健身态度的因素,旨为提高我国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个人幼儿教育之前或初期在家庭观念影响下的所形成的基本的健身观念和态度;(2)家庭经济条件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女大学生们的健身频率和周期;(3)影响我国女大学生的健身态度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心理感受、家庭社会背景和健身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健身心理感受 健身态度 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通过调查我国女大学生的健身态度,为准确地掌握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评价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探索增强女大学生健身的科学方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通过期刊网查询发现,专门针对于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理论及意义的阐述,实际的调差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我国女大学生健身习惯和态度更是没有。本文选取我国部分省市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该群体日常体育锻炼习惯与态度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成果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提高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对丰富与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均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1健身态度的含义
健身态度是个体对运动健身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2健身态度的测量
本项目力求从我国女大学生健身感受、意向、情感方面,找到影响我国女大学生健身态度的内在因素。依据前面的三个维度制定评价量表,将各种可能的选择标在一个评价量表上,然后要求应答者在测量表上指出自己的健身态度或意见。
3主要研究成果
3.1国外的研究现状
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瑞典、芬兰、美国等国家取得较好的研究经验与成果,他们在体制监测指标体系、监测、评价方法、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多方面研究积累了先进的经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日本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展开主要以喜闻乐见的俱乐部的形式;从课堂纪律与教学氛围看,美国推行课堂气氛宽松,师生关系随便,教学内容与方法迁就,迎合学生兴趣,日本则推行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倡交流与合作相结合的快乐体育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美国的大学,教师引导学生,并融入到学生中一起练习较普遍。在美国,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不超过10%,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分别通常每位体育教师要负责2-3个项目,日本的大学,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使学生自发,自主快乐地学习。
美国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重视国民体质研究的国家。美国对体质概念的认识从初期的“能安全的从事体力劳动并能预防运动不足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Fitness包括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目前,美国的研究认为体质分为身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体质,体质测试以健康素质为主,包含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耐力、人体成分、柔韧性4部分。这就完成了体质概念的演变过程。
在德国,大学生体育活动和群众运动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活动的手段有传统的体育手段,也有非传统的体育手段,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氛围浓厚。在社会观念和法律地位方面看,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在2004年第3期《体育科学》上发表的《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中写道:“体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体育场馆是非经营性实体”,这是发达国家体育场馆管理所反复强调的思想。他们认为,不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投资场馆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不是为了赚钱,至少说其直接目的不为赚钱。只有确定了这种社会观念和法律地位,才可以使投资体育事业和体育场馆的社会团体和企业享受到政府的优惠待遇,如减免税收、优惠转让土地使用权等。在美国,许多富人和公司积极从事社会捐助,一方面可以享受低税收,另一方面可使他们得到一个好的社会名誉。因此,美国税收政策在客观上鼓励了一些人愿意捐助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从而成为高校进行体育活动的资金的重要来源。
日本和中国对体制的理解大致相同,既体质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和综合均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几方面,仅在形式和提法上有所不同。身体因素指身体的体格、体型、体能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精神因素指某些心理因素,如意志、气质、智力、判断等。他们倡导“快乐体育”和“生涯体育”,并通过“生存潜力”和内在动机唤醒和激发个体积极参加锻炼,是将个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每个人的终身健康。
国外的课外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俱乐部,注意体育的娱乐价值,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依据组建俱乐部。所以国外女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爱好参与体育俱乐部,从而大大提高了参与度。
综上所述,国外在体制监测指标体系、监测、评价方法、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多方面研究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并且大学生体育活动和群众运动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活动的手段有传统的体育手段,也有非传统的体育手段,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氛围浓厚。由此可见,国外的女大学健身的普及率远远大于中国的女大学生健身的普及率,中国女大学健身水平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女大学生的健身水平。
3.2国内的研究状况
1994年,中国体委通过了全民健身计划,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此女子体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关于女子体育的书刊、文章也大量涌现。在关于女大学生健身态度的方面,比较全面的有:
沈兰清在《体育学刊》上发表的《女大学生健身观念和行为的分析研究》(1999年)一文中指出,女大学生有较高的健身需要和健身意愿,但对健身概念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健身的多方位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而且更看重健身的深层功能,健身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缺乏锻炼方法和能力,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兴趣有待提高,学习紧张,锻炼意志薄弱现象及随众心理较强时妨碍学生参与锻炼实践的几个主要因素。
刘倩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的《女大学生健身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2007年)一文中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参与动机以及影响其参与运动的因素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探讨现行大学体育教育对女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张留敏在《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女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009年)一文中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体育课持有积极态度,但对体育课教学年限、内容、形式满意率不高;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总体良好,但对科学健身知识掌握的很少;女大学生健身动机需求一次是强身健体、健美减肥、调节情绪、娱乐等;女大学生的体育健身项目需求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女大学生参加健身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和朋友、同学一起直接参加为主,健身活动的频率、时间虽年纪和年龄的增长降低;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缺乏场地器材和设施、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缺乏技术方法、无专人指导、怕累、懒动。
许珍珍在《宜春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身项目选择、态度及价值取向研究》(2010年)一文中发现,女大学生对健身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从体育锻炼态度上来看,大部分女大学生都表现出重意识轻行动。在价值取向上,她们期望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美,更重要的是追求心理的锻炼效果。
陈天霞在《体育世界》(学术版)上发表的《女大学生健身意识缺失的表现、归因及策略》(2014年)一文中论述了健身意识缺失的表现及主要因素,提出来防止女大学生健身意识缺失的有效策略。
王景亮在《四川体育科学》发表的《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2000年)一文中指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地区 4所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揭示了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其形成因素 ,以及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就此进行了认真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杨志栋在《山西省高等院校学生健身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研究》(2006年)一文中指出山西省高校学生在健身项目选择上,体现出兴趣广,选择面宽的特点,并且所选择的项目多具有场地条件要求不高,运动负荷平和,节奏感强,可徒手进行的特点。男生喜欢与同学结伴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周凤鸣在《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的《浅谈如何提高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2007年)一文中指出大学校园内的女大学生是具有现代思想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知识型群体,如何能让女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是当下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提高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刘雪姣在《学校体育社团与女大学生健身意识》(2009年)中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的概述和当代女大学生的健身意识的调查,进而分析学校体育社团对高校学生在健身意识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层面对高校女生的健身态度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参考,但是相关研究也存在不足。首先,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不足;其次,研究高校女生的健身态度没有较好的与体育活动联系起来研究;最后,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我们女大学生健身态度的研究极少。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会吸取前人的经验,分析其不足,在撰写过程中扬长避短,真正为提升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4我国女大学健身态度的影响因素
目前为止,研究主要从主客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女大学生健身态度的因素:
4.1主观方面
(1)健身能使女大学塑造完美姣好的形体,使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倍增。例如,对于我国的女大学生来讲,绝大部分都已成年。成年女生渴望自己的形体方面更加完美健康,从而得到更大的自信心和追求更高质量的大学生活。
(2)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侧重点不同,我国女大学生的喜好性格的不同。例如,部分女大学生喜欢追求外形的美观而不注重个人的健康锻炼,注重外形的女大学生就会把经济重点放在化妆品等地方。
(3)大学生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4.2客观方面
(1)个人幼儿教育之前或初期在家庭观念影响下的所形成的基本的健身观念和态度。例如,父母或家族曾役或现役专业运动员的、在各中学体育教师任教或教练以及从事相关体育类工作或具有良好运动习惯和观念的长辈,这样多少会在儿童个人成长的初期形成一个影响其大部分健身思想观念的指向标。
(2)家庭经济条件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女大学生们的健身频率和周期,家庭的对女大学生提供的物质基础会很大程度决定着在校女大学生的健身态度和兴趣。例如,家庭经济差的大部分在校女大学生迫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每月经济不能依赖家庭,她们就会花费很多甚至一大部分的时间勤工俭学。这无疑会影响这部分女大学生的空闲时间,从而影响课余健身和锻炼。反之,个人经济条件较好的在校女大学生就不会花很多的时间用打工来维持学业所需的学费或生活费,所以她们就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进行课外锻炼及健身。尤其是对于家庭较富裕的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可以享受一些额外多样的消费运动项目来丰富个人的生活和健身健美。综上所述,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大程度影响我国女大学生的健身周期和频率,从而影响了多数人的健身态度。
(3)女性独特的人体解剖特征和生理特点,仅对在校女大学生由于每月的身体经期的影响,处于此时期时不适应做大量大强度的健身活动,使她们的健身项目的多样性减少,所以健身的频率和周期就相对于男生就大幅度下降,这无疑会打乱大部分运动项目的持续性,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综上所述,运动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衰减导致兴趣感下降,从而影响了我国在校女大学生的健身态度。
5讨论与展望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探讨,认为本项目在研究女大学生健身态度中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维度:健身感受、意向、情感。借鉴了前人研究学者的优点,并分析其不足,进行创新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调查我国女大学生的健身态度,为准确的掌握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评价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探索增强女大学生健身的科学方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3):12-15.
[2] 沈兰清.女大学生健身观念和行为的分析研究[J].体育学刊,1999(2):31-32.
[3] 刘倩.女大学生健身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88-93.
[4] 张留敏.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女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9:8-10.
[5] 许珍珍.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身项目选择、态度及价值取向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120-122.
[6] 陈天霞.女大学生健身意识缺失的表现、归因及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2):74-75.
[7] 王景亮.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0(2):27-32.
[8] 杨志栋.山西省高等院校学生健身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25.
[9] 周凤鸣.浅谈如何提高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112.
[10] 刘雪姣.学校体育社团与女大学生健身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