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016-08-23王珺张国华张菡
王珺+张国华+张菡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的管理任务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中职学校。经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作者提出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模式,通过小组的建立、培育和运用等措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关键词: 班级管理 自主管理 小组式管理模式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的各项活动通过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并完成,这一班级管理模式在普通中小学的教学中卓有成效并沿用至今,中职学校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的管理任务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中职学校,主要表现分析如下: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对象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由于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学历文凭成了就业时的“敲门砖”;大学不断扩招,很多学生选择读高中升大学的道路,致使中职学校不得不一再降低门槛,甚至完全失去选择的余地。这一变化导致中职生源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学习基础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未经选择招来的学生,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管理难度逐年增加。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庞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任务发生很大的变化。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既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还要处理各种班级事务,既是学生的导师,又如学生的保姆;他们的管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此外,还要持续不断地在电脑上工作,输入学生的信息资料,做各种各样的电子文档;遇到特殊事情还要处理学生的纠纷,与学生谈心,或者陪学生就医……工作繁重而又琐碎。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班主任疲惫不堪,“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对自己的身心和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因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对个体的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但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仍然沿用普通中小学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由班主任承担并完成,学生一直处在“被管理”的尴尬地位,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中职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施展。
中职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虽然班干部制度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大多数学生一直处在“被管理”的尴尬地位,他们中有的要么有苦难言,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要么被动地接受管理,形成懒惰心理,处处依赖班主任或班干部,使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与当今推行的职业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学校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创造自主管理平台,为所有学生构建自主式管理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模式概述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我们进行了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增强班级管理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一)“小组式”自主管理的内涵。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指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为了实现班级目标,通过建立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学生在分小组互助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学习和合作,实现相互管理、相互促进的管理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贡献为奖励依据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发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魏书生说:“每个学生只有让他在班级中担负责任,他才会对这个集体更有爱心、责任心……”所以,这种管理理念完全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发展趋势。
(二)“小组式”自主管理的主要特点。
1.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它为学生提供主动成长的平台,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并通过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小组的发展乃至班级的发展。
2.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班级管理模式。它便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小组式”自主管理与传统班级管理的关系。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在传统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成立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排斥班干部,也没有取代班干部,相反,与班干部的工作相辅相成,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更多、更快、更好地融入班级,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其组织架构是:班主任——班干部——小组长——组员。
三、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实施策略
“小组式”自主管理,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但前期离不开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引作用,期间要花费一番心血,进行小组的建立和培育工作。只不过这种工作是为了给“小组式”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的却是一劳永逸的效果。
(一)把握良机,正确掌握小组建立的时间。
实践表明,小组建立的时间既不是越早越好,又不能太晚。越早,同学们互不相识,硬将他们分在一起,将会出现“强扭的瓜不甜”的现象,难免会不和谐;越迟,成员之间则又难以融合、沟通,凝聚力越难以达成。所以,小组建立的时间应该在新学期开始,经过短暂的相处,学生相互之间有了好感之际,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感觉。初次离开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相互之间的闲谈和处事作风留下的第一印象更容易获得成员之间的好感,很快根据自己的意愿找到自己的组织,实现归属感。这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一系列行为。所以,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主张在新生入校之后、学前教育培训结束就开始建立小组,以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并得到锻炼成长。
(二)根据班情,适当选择小组建立的方法。
小组建立的方法有很多,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根据各试验班的不同情况,探索出不同的分组方法。具体到一个班级中,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具体主要有:
1.按住宿情况分组
一般学校都有住宿生和走读生。分组时可以按住宿生和走读生分组,也可以将住宿生和走读生穿插分组,这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活动情况划分。
2.按宿舍分组
每个宿舍的学生相处久了,各自的性格、爱好、习惯大都一致,按住宿情况分组的优势是便于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分工合作。
3.按座位情况分组
小组式自主管理可以按在教室的座位情况进行分组。坐在一起的学生分为同一个小组,便于他们随时进行讨论交流,便于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也便于开展课堂上的小组教学活动,可谓是一举两得。
4.按性别分组
这种分组方法可以采用全男、全女,也可以男女搭配。男女搭配在一些分组合作中可以优势互补,也会避免性别单一带来的枯燥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
5.按兴趣特长分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相同的志趣可以让他们有时间一起切磋,更好地发挥所长。
(三)遵循原则,合理分配小组的成员。
根据研究,小组人数应该在4-6人之间为宜,最多不要超过8人。具体操作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意愿进行,总体可参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部成员间可以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差异,而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基本相同或相似。其中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一旦建组成功,就要固定下来,班级的各项组织管理活动都要按小组形式进行。
(四)精心培育,建设强有力的班级小组织。
接下来,班主任要进行精心培育,建设强有力的班级小组织。具体措施如下:
1.形成小组核心
明确小组成员和小组长的职责,配合自荐、推荐、竞选等民主选举方式,选拔出各自的小组长。然后精心培育,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使之快速成为小组强有力的核心,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
2.打造小组文化
小组建立后,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建设各自的小组文化,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名称、目标、口号、成员介绍及组徽等,以期在共性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呈现和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为了增强学生对“小组式”自主管理的认识,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通过热身游戏——互助游戏——分享游戏等系列活动(如下图),加深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激发小组合作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锻炼合作能力。
4.以任务驱动小组发展
小组建立后,班主任按组分配一定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日常班级管理、组织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布置,或者参加文体活动等。总之,任务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意识。
5.运用评价手段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参与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制定“小组式”自主管理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以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体现管理的严肃性。评价内容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兼顾教学管理、纪律、出勤、卫生、仪容仪表、文体活动、主题班会、参加技能竞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等。
我们制定的具体评价体系有《小组量化评分标准》、《个人周评表》、《小组周评表》、《小组月评表》、《小组期末总评表》等,奖励机制有《小组管理奖罚方案》。其中《小组个人周评表》参考示例如下:
(五)大胆运用,以小组促进学生和班级的发展。
小组培育工作完成后,又有了完善的奖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班主任就可以大胆放手,正式实行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
1.以小组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内成员可以在课堂上集思广益,讨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殿堂,享受探索带来的乐趣;也可以在课下探讨问题,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以小组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学生在自己小组长的带领下,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比如在出勤、纪律、卫生打扫、仪容仪表、文体活动、班级文化布置、技能竞赛、主题班会等方面可以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不但把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还能帮班主任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和信息输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大解放班主任的身心,使之能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的发展。
3.以小组促进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既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又开展组间合作,班间竞争,从而实现从小团体到大团体,从小合作到大合作,最终达到班级大团结、大融合的目的。
4.以小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通过“小组式”自主管理向学生渗透职业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就像企业里的员工一样,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奖惩有度,赏罚严明,让学生深悟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对以后进入工作状态和适应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效果及反思
(一)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效果。
1.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发展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唤醒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及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岗位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小组的建立、培育、运用等,丰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也将班主任从烦琐的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负担,促进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3.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了新思路
在中职学校进行“小组式”自主管理,是一次新的尝试,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模式。
总之,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推行两年来,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68%的学生都反映对自己有帮助,可以继续推行下去。
(二)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管理的实践反思。
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在唤醒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团结合作能力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个别学困生的不配合、我行我素使“小组式”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仅靠小组长还无力改变,仍需班主任不断地引导,加以转化;“小组式”班级管理的职业特色还需加强等。
总之,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推行两年来,使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合作沟通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效果较显著。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道,在追求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