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下的导入艺术
2016-08-23张宝山
张宝山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导入策略与方式方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下的先进导入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归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6-01
高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更好落实与实现。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下的导入艺术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蕴藏有丰富的知识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贴近小学阶段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课堂导入,以此为学生巧妙打造一个熟悉而亲切的语文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在该氛围中以最快的速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唤起对具体语文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画画是很多学生课余生活的一大爱好,大家也都有一定的画画作品,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自己的作品跟原物相像吗?”“不是很像”,学生们纷纷回答。“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自己画的不像呢?”“画画水平不够”、“没有人指导”……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老师知道有一种方法,能很好地提高一个人的绘画水平,《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就是用了这种方法才使得他画得鱼活灵活现,如同游到了纸上一般。大家想知道这种方法吗?”“想”,学生们纷纷回应。更有甚者,催促笔者“老师快点讲课文,我们要学习主人公的画画方法”。这表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对《鱼游到了纸上》这一文本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画画的相关经历,就显著提高了该节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二、创设温故知新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实现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融合的一个过程。因此,已有知识的及时回顾与复习对于学生新知识轻松掌握与习得起着至关重要影响意义。古语所说的“温故而知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道理。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下导入艺术离不开“温故而知新”这一课堂导入方式的科学、合理运用。
如,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个问题:“谁能背诵以下之前所学的关于‘梅花的诗句?”这如同一把钥匙一般,打开了学生的记忆之锁,他们纷纷将以往学过的“梅花”相关诗句背诵出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随后,笔者紧接着提问道:“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梅花拥有哪些品格特征?”“顽强不屈”、“高洁坚强”、“风骨傲然”……学生们对梅花相关品质进行了很好地阐述。“是的,梅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在梅花的身上往往能体现出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轻易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梅花魂》这篇课文中就描写了这么一位老人,对梅花有着执着的热爱,更渴望回到拥有梅花的故乡。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
如此,通过回忆已学的梅花相关诗句,就使得学生对梅花身上所具备的高尚品格及崇高气节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而这些都将作为他们理解《梅花魂》文章中“外祖父”之所以偏爱梅花的原因的重要情感因素,有利于他们实现对这一篇文章的更深刻把握。
三、创设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依靠直观化、形象化的思维思考方式,因此,教师若是能在上课一开始为他们创设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有利于使得他们对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在其推动下获取较高质量的最终学习效果。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会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精心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具体知识点之前,笔者首先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关于威尼斯小艇的幻灯片。在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下,学生们观看的异常认真,并逐渐沉醉于威尼斯的魅力水景之中。趁势,笔者讲到:“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刚才在幻灯片中看到的威尼斯小艇,大家有没有兴趣跟老师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异国他乡风格的课文学习中呢?”“有”学生们热情地回应道。笔者接下来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自然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这般一来,借助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不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范围,此外更是使得他们通过幻灯片对《威尼斯小艇》这篇课文具备了更强烈的探究、学习兴趣。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导入策略与方式方法。如此,才能在搞好课堂导入的基础上,有力地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更好构建。
参考文献:
[1]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