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篮球教学中运动能力兴趣的培养
2016-08-23林锦辉
林锦辉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使之更好的与终身体育接轨呢?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运动能力入手,从而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篮球运动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2-01
兴趣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一个人有了某方面的兴趣,就会对这方面的事情进行细心地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这样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进而有助于学习的提高。通过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我要练”的主体体育,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这三方面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的目的。同时掌握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学习篮球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上好篮球课。
1.利用学生好奇和好胜心理培养学习篮球的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好奇心容易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是掌握知识的良好心理开端,是求知欲旺盛的体现。因此课堂中要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新颖、灵活富有情趣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来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青少年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第一,希望自己是一个胜利者。
2.篮球兴趣的形成
2.1营造篮球运动的气氛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讲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演变过程,然后再讲述这项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则,让学生了解该如何参与这项活动。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如姚明这样的篮球明星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与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向学生介绍了本校田径队和篮球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的荣誉,并展示比赛时的照片和获得的奖杯、锦旗、奖状。
2.2教学中降低要求,让学生体验成功
人和人之间的体育运动技能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中对于不能顺利获得成功的学生,可根据情况降低要求,使他们获得成功。例如:有的学生由于力量、弹跳等各方面的素质条件好,可以很容易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而对3m多高的篮筐不会存在很大问题,这些学生大多会受到同学们的羡慕和教师的肯定,会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对其他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球投进篮的机会很少,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使“人人成功”,在教学中要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使他们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学生们对此项运动产生兴趣。
2.3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动,敏感性较强,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新颖多变,推迟疲劳的出现。如投篮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定点投篮、定时投篮、三步投篮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投篮的教学任务。在一节课中,可有集体新授,可有分组复习,可有个别指导,还可穿插游戏及教学比赛等。
2.4游戏贯穿在教学之中
小学生篮球训练主要是以基本站立姿势、脚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技术为主,这些动作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为把这些枯燥无味的教材具体、形象化,训练中要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原地运球练习,将此练习变成了“拍球比多”和“拍球比快”的游戏。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原地运球技术得以巩固和提高。 3.兴趣的保持
3.1技术部分的保持
虽然学生在初学时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但仅仅是乐趣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如:在教学中给他们适度的“主动权”,使他们动脑筋去尝试,相互切磋,形成共识。当学生得到教师对篮球兴趣的培养和耐心的指导后,对篮球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培养、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爱好,而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篮球教材及教学特点,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从实际出发因材、因人施教,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应从爱护学生出发,客观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情感或是指导上均一视同仁,而在分配篮球任务和要求上则区别对待。教师要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篮球的热爱达到自觉参加篮球运动的良好习惯。
3.2战术部分的保持
篮球比赛是个集体的项目运动,要求队伍里每一个成员都要相互的配合,目的明确。在教学中运用比赛形式既可以加深学生的战术意识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战术
意识的保持。虽然说体育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战术教学中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单一、死板的,让学生枯燥的进行机械化的练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而采用教学比赛法,例如:篮球的掩护配合,就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如冰.浅析小学生篮球意识和兴趣的培养[J].《成功(教育)》 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