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6-08-23张万海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小学语文

张万海

【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所以,我认为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有更多的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阅读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9-02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读懂、读好文本,准确领会词句内涵,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领悟段篇的表达顺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对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针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不同时机,本人在这里来谈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开放阅读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愿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句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瀑布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激情飞扬地读一读……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在学生们汇报学习情况时,有的说:“我画了一条闪闪发亮的瀑布从青山上飞流下来。”有的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从远处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它像飞一样的直飞下来,足足有三千尺,就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这景象多雄伟,多壮观啊!”还有的说:“听着同学们的描述,想像着气势磅礴的瀑布,我觉得瀑布就在眼前,多么令人陶醉啊!”

二、尊重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主动建构学生主动获取、读书内化的教学机制,即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读书,内化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生在对齐威王、田忌、孙膑认识的基础上,我趁机问:“文中的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孙膑,因为他善于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聪明,还乐于帮助朋友。也有学生说喜欢齐威王,因为他驯的马好。更有的说喜欢田忌,因为他善于接受朋友的意见。面对同学们的不同回答,我说:“听同学们说的意见,其实每个人都有好的一方面,我们到底应该喜欢谁呢?”学生说:“都喜欢。”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启发学生认识到:人都是有优点的,世界上既没有全优的“完人”,没有全劣的“庸人”。全面的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

三、引导发现问题

在释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已掌握的预习步骤和方法,于反复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解释词语、整体感知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同时,注意发现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提高释读的质量,也为教师在掌握学生自学程度、探明学情的基础上,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未知,并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认真而有重点的阅读,最大程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了可能。如,面对《将相和》这篇长篇课文,为实现长文短学,使教学更有效、更高效,教师引导学生在释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的同时,注意标出并梳理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于释读全文后便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在秦国宫廷上,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宝玉和脑袋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吗?在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双方战平了吗?”这是两个十分隐含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联系当时两国强弱背景以及蔺相如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探究如上两个问题,深切感受人物品格、领会作者借助言行神态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四、促进评价延伸

在整篇教学即将结束的赏读环节,诱导学生站在篇章的高度居高临下地看一看、想一想,进一步萌生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中心主旨,揣摩和深刻领会作者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凸显中心主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乃至把课堂教学引向更深、更广的课外阅读领域,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师提示学生将正文与题目相对照,想想有什么疑难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跳出文章内容、情意的圈圈,借助对照、比较,很快发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题目看,全文本应着力记述圆明园被英、法列强毁灭的情形,然而作者为何要先用大半的篇幅详细描述圆明园昔日无比灿烂辉煌的景象?在中国的土地上,英、法列强为什么胆敢如此胡作非为,进行所谓‘文明的、合法的、自由的选择'?”这两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很快领悟到作者这样布局谋篇的独特匠心,认识到以这样对比的形式记述,不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对英、法列强无比愤恨之情,也会更加激起读者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英、法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那么,英、法列强又为什么敢在中国的土地上如此胡作非为呢?这一深层的问题又把学生引向课外更为广泛、深入的阅读之中去。

总之,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实践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我们要不断总结、完善、优化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内部结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小学语文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对口单招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点滴见解”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