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炭疽疫情的处置与防控

2016-08-23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陶茂晖

兽医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疫源地炭疽疫区

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陶茂晖

炭疽疫情的处置与防控

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陶茂晖

一、流行病学

1.流行特点。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绵羊、牛、马、骡、山羊最易感,人主要通过吃死畜的肉或接触污染炭疽杆菌畜产品而感染。

2.季节性。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发病较多,且以散发为主,秋、冬季节较少。夏季多发可能与放牧时间长,气温高,雨量大,环境卫生差、吸血昆虫大量活动等因素有关系。

3.疫源地。炭疽芽孢可使污染地位成为疫源地。大雨、山洪暴发或江河涨水时可将土壤中病原菌冲刷出来,污染牧场或饲料、水源等引起传染。

4.流行。炭疽病畜及死后的畜体、血液、脏器组织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含有大量炭疽杆菌,如尸体掩埋不严或太浅,甚至随意剥皮、解剖和随地刮扔,被猫、狗、鸟及野兽等扒食,可将皮肉、内脏拖到很远的地方散布病原;另外,从病畜口、鼻、肛门、阴道流出的血液,病畜炭疽痈破溃液等污染厩舍、饲养管理用具、饲草、饲料,一经健康家畜接触,就可能被传染而发病。

4.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采食或饮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草料、井水、河水,以及在污染牧地放牧受到感染。(2)其次是通过皮肤感染。主要由带有炭疽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或及皮肤创伤直接接触病畜以及皮毛而感染。(3)第三经过呼吸道。吸入混有炭疽芽孢的尘埃、气溶胶等侵入血液而发病。

5.分布情况。炭疽芽孢杆菌自然疫源地全球分布广泛,常见于农牧业发达地区。

6.潜伏期。自然感染一般为1~3 d,最长可达14 d,农业部防治技术规范最长可达20 d。(1)最急性。常见于绵羊和山羊。病情急剧,死亡养只内脏长无炭疽典型病变,其它几乎与正常屠宰羊相似,呼吸高度困难,天然孔出血痉挛,倒地而死。(2)急性型。大多为牛、马,体温升高,频死期体温急剧下降,病程1~2 d。(3)亚急性。一般见于马、骡、驴,病程长,颈部、腹下等体表部位炭疽痈,病程3~7 d。(4)慢性型。主要发生于猪,无明显症状,多在屠宰后才被发现。其特征变化是咽部发炎,扁桃腺肿大、坏死。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和坏死。(5)人。按感染途径不同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等,其中皮肤炭疽最多见,占90%以上,潜伏期12 h至12 d,一般1~5 d。皮肤炭疽:在面、颈、手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坏死形成黑色痂皮,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肠炭疽:急性发病,发热、肿胀、剧烈疼痛,血便,可波及消化道以外系统;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紫绀,虚脱,多迅速死亡。

二、病理变化

炭疽病畜的尸体、血液和各脏器组织内含有大量炭疽杆菌,暴露在空气中则形成芽胞,抵抗力很强,不易彻底消灭,因此,凡炭疽病例或疑似病例,对病畜禁止剖检,以防形成持久疫源地。急性、亚急性死亡动物可视粘膜发绀,出血血液暗紫红色,凝固不良,粘稠似煤焦油状。淋巴结肿大,脾脏高度肿胀,达正常数倍。

三、诊断

1.初步诊断: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3.样品采集:如怀疑炭疽,严禁剖检,无菌采集静脉血、水肿液或血便;死后由耳尖、四肢末端采集血或左侧肋间做一小切口,取小块脾。

四、危害

1.畜牧业经济损失:中国是一个养殖大国,很多地区的牛羊养殖还是以放养为主,而在北方牧区和南方丘陵地区均有炭疽自然疫源地,使得动物炭疽难以消灭。据《兽医公报》统计,2005—2012年,全国共发生动物炭疽疫情219起,其中牛炭疽疫情135起,羊炭疽疫情17起,猪炭疽疫情14起,年均疫情27起。

2.人类健康。《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数据显示》,2002—2012年人类感染炭疽病例4907起,死亡78例,病死率1.59%。2010—2012年,每年新增病例数200~300人,病死10人,病死率1.19%。

五、疫情处置

1.零星散发时。应对患病动物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动物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并隔离观察20 d。对病死动物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动物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死动物尸体严禁进行开放式解剖检查,采样必须按规定进行,防止病原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

2.暴发流行时。(一个县10 d内发现5头以上的患病动物)要对疫区实行封锁。

3.疫点。限制人、易感动物、车辆进出和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疫点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全部进行无血扑杀处理。其它易感动物紧急免疫接种。对所有病死动物、被扑杀动物,以及排泄物和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4.疫区。交通要道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所有易感动物必须圈养,或在指定地点放羊,对动物舍、道路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对疫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5.受威胁区。对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进行疫源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

6.接触封锁。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死亡或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扑杀处理后20 d内不再出现新的病例,进行终末消毒后,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机关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

六、无害化处理

1.炭疽动物尸体处理。应结合远离人们生活、水源等因素考虑,因地制宜,就地焚烧。如需移动尸体,先用5%福尔马林消毒尸体表面,然后搬运,并将原放置尸体及尸体天然孔出血及渗出物用5%福尔马林浸渍消毒数次,在搬运过程中避免污染沿途路段。焚烧时将尸体垫起,用油或木柴焚烧,要求燃烧彻底。无条件进行焚烧处理时,也可按规定进行深埋处理。

2.粪肥、垫料、饲料的处理。被污染的粪肥、垫料、饲料等,应混以适量干碎草,在远离建筑物和易燃品处堆积彻底焚烧,然后取样检验,确认无害后,方可用作肥料。

3.房屋、厩舍处理。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三遍,每次浸渍2 h。也可用20%漂白粉液喷雾,200 ml/m作用2 h。

4.衣物、工具及其他器具。耐高温的衣服、工具、器具等可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21℃高压蒸汽灭菌1 h,不耐高温的器具可用甲醛熏蒸,或用5%甲醛溶液浸渍消毒。运输工具、家具可用10%漂白粉液或1%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拭,作用1~2 h。凡无使用价值的严重污染物品可用火彻底焚烧消毒。

七、防控策略

1.环境控制。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和屠宰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对疫源地区进行常规监测,农业、卫生等部门要做到联防联控,两个部门密切协作,及时有效的发现炭疽病畜和病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动物免疫预防。有资料表明,在动物间进行免疫接种达到整个畜群70%,就可以有效的预防炭疽发生。不仅可以保护畜群,还可以间接保护人类。

3.消毒灭源。对新老疫区进行经常性消毒,洪涝灾害时要重点消毒。皮张、毛等按要求实施消毒。

4.动物卫生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5.病死畜处理。加强对炭疽病死畜的管理,严禁剥食。怀疑炭疽时,病死畜应禁止尸检,就地火化,没有火化条件的可深埋,但一定要洒放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消毒剂,并做好标记。

6.疫源地控制措施。对发生炭疽的地区,尤其是畜圈、宰杀病死畜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对没有价值的物品一律焚烧。

7.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炭疽的危害及防治办法,自觉做到对炭疽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严格对动物炭疽尸体无害化处理。

八、人员防护

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诊断、参与疫情处理人员及饲养场、畜产品及皮张加工企业工作人员等要注意个人防护,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严防裸露部位划伤,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疫源地炭疽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2020年乌鲁木齐市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处置分析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2005-2018年中卫市炭疽流行因素分析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成分及其作用分析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白鸡引种继续断档 上半年美法复关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