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临床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

2016-08-23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院士

兽医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猪病活疫苗种猪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陈焕春院士

我国临床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陈焕春院士

一、我国临床常见流行猪病的分类

目前我国临床常见猪病主要有三大类,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猪群三大系统疾病表现形式多样,病原复杂,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和肺炎支原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则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繁殖障碍性疾病则主要由病毒、寄生虫引起。

这些常见的临床主要猪病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病毒性疾病出现新的临床表现,危害猪群的健康;二是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使猪群持续处于亚健康威胁的状态;三是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四是常在菌、长发病,细菌性疾病在猪群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五是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六是猪群疫病综合防控监测措施不配套。

二、几种主要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一)猪伪狂犬病

2011—2015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监测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流行,部分猪场猪群阳性率达到70%,妊娠母猪35%出现流产,所造成的损失持续上升。当前流行猪伪狂犬病属亚洲型强毒,外来苗因为同源性差所以效果不佳,分离本土毒株制得新型疫苗是关键。

1.猪伪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现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90~150日龄gE野毒阳转率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种猪不育,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2.当前临床防控猪伪狂犬病面临的问题。野毒感染猪广泛存在;商品猪群未免疫或免疫不足,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大量增殖,使种猪、仔猪等易感染;因PEDV流行,猪场采用腹泻病例返饲,促进病毒的水平传播;传播途径多,包括接触、粪尿、空气、胎盘、精液、野生或家养哺乳动物等均可传播疾病。

3.综合防控当前中国猪伪狂犬病思路:思路一:用安全性高的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基础免疫;思路二:结合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防控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思路三:净化种猪群,每年公猪和后备猪应为全阴性;猪只感染病毒将终身携带,成为该病传染源。

4.推荐免疫程序。(1)母猪“3+2”免疫方案:一年普免3次HB~98,每四个月一次,每次肌肉注射1头份,产前35 d跟胎免疫一次伪狂犬灭活疫苗(科威宁),每次肌肉注射2 ml;(2)仔猪“2+1”免疫方案:0~3日龄滴鼻HB98 1头份,35日龄肌肉注射HB98 1头份,70~80日龄肌肉注射科威宁2 ml。

(二)猪瘟

1.猪瘟突出的临床症状。黄褐色水样腹泻,肠道等内脏器出血,脾脏边缘梗死,肾脏出血,呈“雀斑肾”。

2.猪瘟的防控建议。免疫接种猪瘟疫苗,开展猪瘟的免疫抗体监测,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做好生物安全、环境消毒盒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3.推荐免疫程序。一定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化猪瘟疫苗,定期监测本场猪群免疫效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猪群发生猪瘟时,超前免疫:免疫后2 h才能吃母乳,35日龄和65日龄分别作2次免疫;猪群稳定时,25~30日龄,60~65日龄分别作2次免疫;种猪群跟胎免疫,母子同打,25~30日龄,一年2~3次。

(三)蓝耳病

1.蓝耳病主要造成种猪的繁殖障碍,母猪流产,产死胎。2013-2015年采样的样品所显示PRRSV阳性率不断增长,从57%上升到61%。

2.防控思路。(1)全阴性场:要做好定期抗体监测,加强生物安全、防治蓝耳病的传入,可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2)阳性稳定场:要做好定期抗体检测,合理加强免疫。(3)阳性不稳定场:做好猪瘟、伪狂犬的基础免疫,药物控制继发感染稳定猪场,抗体定期进行监测,蓝耳病毒基因测序,选择合适的疫苗毒株进行免疫。(4)免疫不稳定场:蓝耳病毒基因测序,选择合适的疫苗毒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调整免疫程序,或选择只做后备母猪。

(四)猪乙型脑炎

1.临床症状。(1)母猪:可导致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2)公猪: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性睾肿大,局部发热、有痛感,约3~5 d,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的繁殖能力。

2.防控要点。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尤其是管理好没有经过乙脑流行季节的幼龄动物和从非疫区引进的动物。在乙脑流行前每年3~4月份完成疫苗接种,并在流行期间尽量杜绝蚊虫叮咬。在热带地区必须每半年免疫一次,在乙脑重疫区,对除种猪外其他类型猪群也应预防接种。动物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可减少死亡,促进健康。

(五)细小病毒病

1.基本情况。是由PPV引起的,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怀孕后期60~70 d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2.防控要点。初产母猪5~6月龄免疫一次(大约配种前1个月),2~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经产母猪于产后15 d免疫一次;建议前三胎母猪产后15 d免疫细小病毒疫苗。

(六)副猪嗜血杆菌病

1.防控建议。一、关键是控制仔猪早期感染;二、科学保健、合理加药;三、提升饲养管理水平,选择地方流行血清型疫苗,对妊娠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是比较有效的防控策略。

2.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此灭活疫苗是中国第一个,可对1、4、5、12、13、14等多种血清型产生交叉保护。初产母猪:首免在产前8~9周,二免在产前4~5周,以后每胎产前4~5周免疫一次;经产母猪:产前4~5周;仔猪:首免在14日龄,二免在42日龄。

(七)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流行特点。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和亚急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流行,对育肥猪危害极大。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各种年龄的猪肌肉注射2 ml。仔猪:35~40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接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二次免疫;母猪在产前6周和2周各注射一次,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一年免疫两次。(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猪病活疫苗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规模猪场疫病免疫方案参考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