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的批判意识

2016-08-23贾东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吴敬梓科举制度儒林外史

贾东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3-01

讽刺既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小说观念的因素之一。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作品为‘讽刺”(《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清朝后期,“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吴敬梓讽刺意识的形成还与当时的社会思潮紧密相关。随着知识分子批判自我意识的觉醒,吴敬梓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解剖。那些封建文化中积淀很深的腐烂因素被他揭露的淋漓尽致,批判的体无完肤。《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常常表现出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抨击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是抨击科举,揭示儒士内心世界,再现世态炎凉情况的一大关目。文章曲曲折折,其中有无限烟波。当时的文人为什么热衷于“举业”呢?就是为了做官。马二先生的一段话说得明明白白。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信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

鲁编修对他的女儿灌输八股取士的思想,对“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推崇备至。他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认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作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在他的影响下,鲁小姐的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她的丈夫蘧公孙对八股文“不甚在行”,他便认为是耽误了自己终身。

这种追求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不但腐蚀了士子们的灵魂,也污染了社会风气。

二、剖析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罪恶

吴敬梓创造性的运用白描手法,以冷静客观:不动声色的态度描绘了范进装模作样的虚伪行径,并不加以评论,也不在修饰上表现得过于主观倾向化。他相信读者,让读者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范进只在杯箸上做文章,一开始人们还以为他是真的居丧尽礼,但吃的时候却不禁荤酒,这种弃大节而荷小数的腐儒行为在读者面前暴露无疑,让人们在微笑的同时更加认清了那些所谓“儒”的真面目。

三、讽刺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的假名士

《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胡三公子,娄四公子等人因功名失意,满腹牢骚,便在家乡充当名士。在它们周围聚集着一批假商人,假侠客。他们都是依附于官僚,地主阶级的寄生虫,是儒林群丑。作者通过这些人的言行,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性,说明科举制度造就的只能是厚颜无耻,精神空虚的畸形人物。

四、赞扬辞却功名的读书人和下层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正面人物形象,包括“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的知识分子。在这里他为知识分子设计了新的人格模式,即王冕式,杜少卿式的视功名富贵如粪土,逍遥避世,自食其力,保持独立人格。在《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作者认为“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消磨尽了。”于是将目光转向市井奇人。一个是会写字的季遐年,一个是会下围棋的王太,一个是会画画开茶馆的盖宽,一个是会弹琴做裁缝的荆元。四奇客的出场顺序是书棋画琴,一反寻常的琴棋书画排列次序。黄晓田评曰:“一部儒林终之于琴,涛涛天下,谁是知音?”

《儒林外史》在对“儒林”人物进行调侃,批判的同时,几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小说的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这一点即是吴敬梓有别于其他讽刺小说作者的独特之处,正是这种自觉的批判意识使他成为站立到时代顶峰,眺望前方的贤者。虽然他提出的方法不可能对腐朽的封建社会起到什么作用,但他的自觉批判意识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使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自觉批判意识的指导下,它集古典小说讽刺艺术之大成,运用多种讽刺手法,把讽刺意识外显为一部“儒林”的笑史,这是一种果戈里式的“含泪的笑”,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自己的丑陋。

《儒林外史》问世后,便有人攻击吴敬梓“形容刻薄,非忠厚之道”,视《儒林外史》为谤世之书。也有知音之士为他辩护:“是书则先生嬉笑怒骂之文也。盖先生遂志不化,所阅于士事者久,而所忧于人心者深,彰阐之权,无假于万一,始于是书焉发之,以当木铎之振,非苟焉愤世嫉俗而已。”时间证明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成就,在传统讽刺小说中,它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猜你喜欢

吴敬梓科举制度儒林外史
吴敬梓“休说功名”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吴敬梓“暖足”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