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的关爱”让留守儿童不“留守”

2016-08-23文丨刘英团

遵义 2016年23期
关键词:精准家庭儿童

文丨 刘英团

“精准的关爱”让留守儿童不“留守”

文丨 刘英团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也不是家庭的“私事”。根据现代理论,社会个体的福利责任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的。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幸福的港湾,需要吹散他们心灵的雾霾,给予他们温柔的陪伴,让梦想、信心与爱重回他们的内心。

刘英团, 律师,每日经济新闻智库专家,专栏作家,书评及时政财经评论作者。

全国到底有多少农村留守儿童?国家三部门的最新摸底排查数据公布:902万。其中,无人监护的36万人,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6102万到当前的902万,留守儿童的人数正在骤减。

“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如鲁迅先生所担忧的,“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留守儿童就像蜷缩在气泡中的精灵,正当他们最需要父母关爱、陪伴的时候,贫困与距离的薄膜将他们远远隔开,这层薄膜不仅关系到个人与家庭的和谐,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研究证实,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个别“留守儿童”轻者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应当承认,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种种问题,折射出当前社会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难道真要以孩子的幸福为代价?快乐的童年难道非要成为“问题童年”?对此恶果,我们岂能不忧心?又岂能熟视无睹的泰然处之?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也不是家庭的“私事”。根据现代理论,社会个体的福利责任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的。归根结底,不少孩子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几乎都与农村地区的贫穷不无干系,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也让这个群体备受煎熬。所以,绝大多数的父母只能离开耕耘的土地,奔走在他人的城市里,而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入城市的大多数人只能把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朋友或者邻居,一个家庭就此被“割裂”开来。

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幸福的港湾,需要吹散他们心灵的雾霾,给予他们温柔的陪伴,让梦想、信心与爱重回他们的内心。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快乐童年,放飞希望”的主题活动上所表示的,“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在“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

中央深改组会议讨论留守儿童问题足以表明党中央对留守儿童的关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但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关注留守儿童必先关注留守儿童父母的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权益加以保护。日前,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已经拿出来一些“务实管用的办法”。比如,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务院不但要“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还明确强化了家庭主体、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学校、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农民工流入地政府等六类不同性质主体的责任。但是,政府还应当加快改革,以创造条件“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从而彻底地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精准的关爱”,更为关键的是“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李克强)。一是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让儿童跟随父母一起迁入城市享受“同城待遇”。二是健全留守儿童的管理机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留守儿童数字的掌控上,而应通过数据发现的问题,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精准地定位症结,从制度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有现象。三是通过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从根本上彻底地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猜你喜欢

精准家庭儿童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家庭“煮”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