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2016-08-23孙静杨兴华杨俊茹郭春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机械类创新教育

孙静++杨兴华++杨俊茹++郭春芬

【摘要】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居尤为重要的地位,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对象,针对其特点,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为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网络辅助教学 机械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1-02

Teaching Mode of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Mechanical Major Aimed at Creative Education

SUN Jing, YANG Xing-hua, YANG Jun-ru, WANG Ji-dai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Abstract】Fundamental courses, arranged to learn prior to specialized courses at college or universit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For mechanical major, the teaching of fundament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Aimed at improving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or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mechanical major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it,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made up of mainly traditional class teaching and 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 as minor, was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practice this teaching mode.

【Keywords】Creative education;Fundamental course;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Mechanical major

一、引言

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各高等院校争相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为重点,专业特长培养为特色的宽口径教育”模式 ,开展和实施创新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机械类本科专业是我国工科类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本文以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探讨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前的先修课程,其学习过程是学生由通识教育向专业教育过渡的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仅是夯实工程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与课程体系的其它课程相比,专业基础课因其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给 “教”和“学”都带来不少困难。

1.一般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

例如《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基本理论和概念多,且抽象难懂,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教”与“学”都容易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工程应用性又很强,对于毫无工程概念的学生而言,学好这类课程难度较大。

2.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任务重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重点、难点也多;而且经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后,课程的授课学时减少,一些重点以及应精讲的难点内容往往难以展开。所以,这类课程的“教”与“学”任务都很重,教师与学生承受的压力很大。

3.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开展创新教育,尤其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其专业综合创新能力。所以,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机械类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除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外,也逐渐尝试应用网络辅助教学。随着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与不足。

1.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课堂上,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仍脱离不了依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满堂灌”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甚至无暇顾及理解程度;课堂外,尽管实施了网络辅助教学,学生仍然按照课堂要求被动地练习、测试、作业等,网络只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整个教学的组织完全以教师 “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思考、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2.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启发式和创新性实践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的实验多为验证性质,主要用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性实验。针对课程专门设置的课程设计,也依旧沿袭“教师指定题目、学生机械地完成近似模仿的设计”,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启发式教学环境,导致创新意识较差。这种缺乏启发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方式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收效甚微。

四、探索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更新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而在该过程中,应首先重视发挥各教学方式的优势。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有利于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其中所特有的师生面对面交互方式及情感交流也是网络难以替代的,主要缺陷是过于强调“教师为中心”。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建设网络辅助教学不是为了替代传统教学,而是将网络作为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对传统教学环境进行有益的补充。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建立一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使该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1.构建与传统课堂教学切实“互补”的网络辅助教学形式

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重在“辅助”。它必须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多媒体、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基于组织方式、内容和功能互补,建立简单、实效,且功能互补的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交互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条件,而完全没有必要模拟和重复课堂教学的全部功能。

例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缺陷之一,是离开课堂后师生交流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这时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来“辅助”,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各种功能模块设计,打破空间和时间阻隔,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或“离线”畅通交流。为了改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收集甚至制作与实践相关的大量多媒体资源,或将课堂的理论超链接至相关的技术、产品或公司,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设置创新模块,及时发布创新课题和信息,吸引学生关注并参与,直至启发和引导部分学生尝试实践创新。

2.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和内容,引导和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并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到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过渡。一般来说,学生刚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时,处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关键阶段,此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非常重要。课堂上,除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外,教师应利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师生感情及教师人格魅力等,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一方面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中的丰富资源,延伸和扩展课堂知识,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因课时有限而无法在课上开展的“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上“抛砖引玉”的启发,将其延伸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借助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来进行,这样既完成了必要的内容讨论,丰富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或自身的科研情况,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创新模块,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从而引导部分学生从主动学习向研究型学习[4]过渡。

3.将网络辅助教学作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利纽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之外,学生自愿参加、旨在提高综合素质、丰富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第二课堂”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向研究型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开放空间及多种畅通的交互方式,完全有条件成为第二课堂的“排练场”。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可以打破时空制约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遴选,在平台上及时发布创新课题,或启发学生提出课题,公开讨论论证后发布;学生则自主选择课题,自行组成协作小组进行课外的创新活动,期间还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教师的指导与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纽带”作用,教师还可以将“挑战杯”、“机电产品大赛”等各种竞赛信息及时发布在平台上,并将以前参赛的获奖作品在网上展示,以鼓励、引导学生以参赛为契机参与实践创新。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可活跃“第二课堂”,也可引导部分学生向研究型学习发展。

五、总结

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际教学的需要。针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自身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并有效实施网络辅助教学,从而形成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助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将有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悦,等.机械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164-165.

[2] 张文慧,等. 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J]. 中国电力教育,2009, (15): 70-71.

[3] 王忠政,等. 网络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 (10): 429-431.

猜你喜欢

机械类创新教育
机械制图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践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