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十里铺北:一个地层剖面 一部上古历史
2016-08-23李伯谦
□李伯谦
定陶十里铺北:一个地层剖面 一部上古历史
□李伯谦
定陶十里铺北遗址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北约100米处,因菏曹运河生态湿地工程建设而发现。该遗址是典型的堌堆遗址,由北部的堌堆遗存和西南、东南的两块岗地构成,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有的地段高出地面2~3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和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图一 大汶口彩陶罐
图二 龙山文化陶鬲、罐
图三 岳石文化陶鼎、盆
图四 晚商卜甲、骨笄
在冀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古河济地区,这类堌堆遗址多有分布,有的已发掘,著名的有豫东商丘永城造律台[1]、夏邑清凉山[2]、濮阳马庄[3]、民权牛牧岗[4]、鲁西南的曹县莘冢集[5]、茌平尚庄[6]、梁山青堌堆[7]、菏泽安丘堌堆[8]、皖北萧县花甲寺[9]等。根据发掘报告,堌堆上多是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堆积,定陶十里铺北遗址也不例外,但就其地层堆积之复杂、内涵之丰富而言,却是其他遗址不可比拟的。2016年2月26日《中国文物报》第8版发表了考古队领队高明奎的《山东定陶十里铺北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一文[10],文中说,遗址“北部堌堆遗存文化堆积平均厚达2米,上部普遍覆盖0.7~2.1米厚的淤积层,包含大汶口文化 (图一)、龙山文化(图二)、岳石文化(图三)、商(图四)、东周、汉、唐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2016年 5月 15日上午,在“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高明奎在申报陈述中进一步做了介绍,在遗址最底部尚“发现少量泥质红陶钵、双耳壶的残片,并采集到石磨棒及夹砂素面红褐陶片,时代或早于大汶口文化时期”[11],有可能是北辛文化的东西。所谓龙山文化,并非指以蛋壳黑陶、素面磨光陶为特征的典型山东龙山文化,而是指虽有典型山东龙山文化因素,但更多的是含有豫东造律台类型、豫北后冈二期类型的河南龙山文化的成分;所谓岳石文化,同样并不单纯,除夹砂红褐色大口罐、中口罐、甗、小罐形鼎、泥质灰陶豆、卷沿鼓腹盆、器盖、尊形器等典型岳石文化器物外,还共存有下七垣文化的细绳纹鬲(图五)、罐、花边口沿绳纹盆、盘底带凹窝的高柄豆等;岳石文化之后是商文化,商文化分为不同层位,内涵也不单纯,发现有类似中商一期的绳纹高足鬲,殷墟二期和三、四期的鬲以陶范残块、卜甲、骨笄等遗物及墓葬、陶窑、祭祀坑等遗迹。值得欣慰的是在北部土丘上发现了一座平面近圆形、直径180~190米的城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墙体沿高地边缘绕行修筑,南部有一缺口,东部遭河道破坏。墙体顶部距地表0.3~1.5米,宽7~8米,底部宽11~13米, 残高2.3~3.5米。南墙中部经探沟解剖(图六),可知墙体可分三期(图七):第一期为岳石文化时期;第二期可能始建于岳石文化时期,沿用至商代晚期;第三期,商代晚期修补加固,东周时期仍在使用。经考古队调查,发现以该遗址为中心在半径12公里范围内,分布着6处同样的堌堆遗址,形成了北辛文化晚期至夏商周时期连续发展的堌堆遗址群,推测此区域有一个区域政治实体,而十里铺北遗址则是其中心。
图五 下七垣文化鬲
图六 南夯土墙体解剖沟
图七 南夯土墙剖面局部
定陶十里铺北遗址所在的河济地区,在中国上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说中属于中原系统的黄帝、颛顼、帝喾、尧及禹,属于东夷系统的少皞、蚩尤、后羿,以及既有人说是夷又有人说是华(夏)的舜都在这一带活动过。单从文献上讲似乎都能找到根据,好像都有些道理。我们知道,传说史学虽包含一定的史实,但不经过分析,不做可信性研究,尤其是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是不能信以为真的。就这个地区的古史而言,我认为十里铺北遗址提供的地层剖面,正是判定其历史演化进程唯一可靠的标尺。根据学者们研究,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它们所属的族系(主体)是世居在泰沂山脉的中心兼及周围广大区域的夷人,而冀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则是该系统文化与中原系统文化发生接触、影响、融合甚或冲突最为频繁的地区,其主角即是东方的夷人和中原的华(夏)人。上述该系统中,按照正常发展,大汶口文化之后自然应是山东龙山文化,但在这里,在十里铺北遗址,却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造律台类型(甚或后冈二期类型)代替了山东龙山文化。之后,东方系统的岳石文化又代替了造律台类型。我曾写过一篇《论造律台类型》[12]的文章,推断造律台类型的主人与舜有关,我认为舜虽和夷有密切关系,但主体仍是中原族系。如果此说有一定道理,那么造律台类型在这里出现,其后又成为岳石文化的天下,岳石文化之后,相继由商、周占领,正是通过夷夏之间这种长期而又曲折的斗争,世居东方的夷文化最终融入了华夏文化系统。
以定陶十里铺北遗址为代表的地层剖面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是该地区一部近乎完整的由多元走向一体的上古史,这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文中照片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陶十里铺北考古队提供,谨表谢忱。)
注释:
[1]李景聃:《豫东商丘永城调查及造律台黑孤堆曹桥三处小发掘》,《中国考古学报》第二册,1947年。
[2]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商丘地区文管会:《河南夏邑清凉山遗址发掘报告》(张翠莲执笔),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考古学研究》(四),科学出版社,2000 年。
[3]濮阳市文物工作队:《濮阳马庄遗址发掘简报》(未刊)。
[4]张国硕、赵俊杰:《牛牧岗遗址考古发掘与周边区域调查》,《民权牛牧岗与豫东考古》,科学出版社,2013年。
[5]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山东曹县莘冢集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5期。
[6]山东省博物馆等:《山东省茌平尚庄遗址第一次试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 4期。
[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梁山青堌堆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第1期。
[8]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等:《菏泽安邱堌堆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 11期。
[9]安徽省博物馆:《安徽萧县花甲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6年第2期。
[10]高明奎:《山东定陶十里铺北遗址发掘获重大收获》,《中国文物报·文物考古周刊》2016年2月26日。
[11]高明奎汇报材料:《山东定陶十里铺北遗址》。
[12]李伯谦:《论造律台类型》,原载《文物》1983年第 4期,后收入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赵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