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和他们的眼睛
2016-08-22王皎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31期
王皎
民国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民国又是政治故事格外多的时代,传媒格外发达,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记录,但历史广角记录显得不足。打捞民国历史碎片,像傅斯年所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最大限度聚集外围史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民国历史拼图必将随着更多史料的呈现而日趋清晰。沈弘教授编译的这部图书,正是用外来者的新奇目光,把近现代中国的许多方面“定格” 下来,使“往事”并未如烟随时光消逝。
有时,只有借助他人的眼睛,我们才有望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我们以为自己跟历史切割开来,但在他人的眼睛里,我们仍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是他人把碎片化的乱世拼图成为统一的历史的风景。无论我们如何自得或自轻,我们仍为他人的眼睛所看,所关注。因此,人及其国家社会的演进,真正重要的,不是此在的感受,而是存在的状态。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
创始于1842年的《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像记录为内容主体的新闻周刊。画报初始就对中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这些珍贵的图文资料,大多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本书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沈弘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