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非选择题的改造命制策略

2016-08-20黄少旭

生物学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果皮原题荔枝

黄少旭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523325)

高中生物学试卷中的非选择题部分是纸笔测验中体现能力立意的主要载体,它能有效考查学生理解、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中学一线教师而言,提升非选择题的命制能力,对科学评价教学效果、深入研究高考动态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除部分原创试题外,改造命制非选择题成为日常教学中教师命题组卷的最常用方法。笔者就如何有效改造命制非选择题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1 换平行考点

此方法是在保留原题题干的情况下,通过对部分小题用相近或平行的知识点进行替换、变换考查的角度、改变设问形式等途径,达到以另一种形式考查学生的目的。

原题:(东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期末试卷)图示菠菜光合作用过程,其中a~d表示不同物质,①~④及A、B代表反应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A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过程③称为________。

(2)物质a是________,物质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某同学发现种植在公路边的菠菜因叶片上沉积粉尘而生长缓慢。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粉尘会________,从而减少(CH2O)的生成。

改造题:将上述问题进行改造为,请据图回答:

(1)过程B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过程④称为________。

(2)物质d是________,物质b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

(3)某同学发现种植在公路边的菠菜因叶片上沉积粉尘而生长缓慢。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粉尘会______和______,从而减少(CH2O)的生成。

改造思路:在此题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为平行考点,可以就反应的场所、反应的名称与物质转化等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此外,在改造命制试题中,根据考试的具体范围与要求,适当增、减小题的数量或考点也是常用做法。

2 借图表

此方法是引用某个原题的图表,结合本地的考查特点与实际,对题干信息与大部分的小题进行重新补充与调整,将其改造为另一个新题。

原题:(2012浙江理科综合第30题)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1)停止供水后,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________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________的主要介质。

(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条件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 c光饱和点低的是________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________。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提供给碳反应的________减少。

(4)生产实验中,可适时喷洒植物激素中的________,起到调节气孔开度的作用。

改造题:(用同样的图)某植物在光照、温度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实验,测定其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

(2)停止供水后,光合速率随之较低,主要原因是:①植物吸水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原料不足;②________,导致________。

(3)长时间干旱后恢复供水,根尖细胞通过________吸水,细胞中的________起到半透膜作用。

(4)停止供水的初期,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则叶片对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但植物若长时间停止供水,类囊体结构将被破坏,导致它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减少。

(5)该同学想了解长时间停止供水后叶片细胞中含有哪些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改造思路:本题在改造过程中,着重参考了广东省2011和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题学的命题手法,强化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扩大了呼吸作用、渗透作用和色素提取等内容的考查,体现理科综合的特色。

3 图文转换

此方法一是将原题中通过文字表达的题干信息转换为图表;二是相反。就第一种方法举例如下。

原题:(2013浙江理科综合第32题)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__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鉴定过程。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_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________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__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改造题:(东莞市2013~2014学年度高二期末试卷)在玉米中,控制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示科学家利用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培育抗性糯性玉米(戊)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技术A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B最常用的是________。

(2)由甲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育种方式。

(3)个体丁自交,子代中抗性糯性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丁连续自交,选育抗性糯性玉米的过程中淘汰其他表现型,则该玉米种群________(有/没有)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

(4)若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糯性玉米的抗虫性。可以从其他物种获得抗虫基因,将其与细菌的________用合适的________分别进行切割,然后借助__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 分子,再导入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改造思路:原题用较多的文字叙述育种的过程,因涉及步骤与个体数较多,学生不容易厘清彼此之间的关系。转换为流程图以后,也有助于减少学生的文字阅读量。

4 借背景

此方法是借原题的背景对相关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解释。如下题:

原题:(2005年广东第42题)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荔枝的生鲜效果。

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___,装入保鲜袋并做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5 d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上图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________。

改造题:(东莞市2013~2014学年度高二期末试卷)成熟后的荔枝一般呈紫红色。采摘后的荔枝在自然条件下会因果皮内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而褐变,从而影响外观与销售。

研究表明,在温度1℃~5℃,氧气浓度3%~5%保鲜条件下,有利于减缓荔枝褐变面积百分率的上升。请回答:

(1)体现荔枝果皮颜色的色素,储存在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中。

(2)荔枝果肉细胞中果糖含量较高,它属于糖类中的________。该糖具有还原性,可与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

(3)适当低温下进行荔枝的保鲜,从外观与营养的角度考虑,有两大好处:一是________,减缓荔枝果皮褐变;二是________。控制在低氧,而不是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保鲜,是避免果肉细胞________而影响口味。

(4)某经销商要进一步提高荔枝保鲜效果,想在上述范围内找到温度与氧气浓度的一个最佳组合,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你拟定该课题名称,并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改造思路:随着纸笔测验命题手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10年前的题目已难以直接使用。本题改造中保留了荔枝保鲜这一大背景,但对考查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将实验步骤的考查转换为能力要求更高的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设计双自变量表格,模仿2011年广东高考题),从而判断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真实水平;二是同样在强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背景下,考查学生分析与表达的能力。

猜你喜欢

果皮原题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解法一真的不适合学生吗?
别乱丢果皮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不乱扔果皮
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纤维素含量与 果皮柔嫩性的关系
荔枝熟了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