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3例疗效观察

2016-08-19全起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

全起和

【摘要】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颈源性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对照组只予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 疗效显著, 经济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针药结合;疗效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34

颈源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因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 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1], 是颈椎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 头部后仰或旋转时可诱发眩晕或猝然跌倒, 当体位改变后, 症状可缓解,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现记录本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采用针药结合治疗43例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来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5例颈源性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中男19例, 女24例;年龄34~69岁, 平均年龄(49.6±7.1)岁;病程3~15个月, 平均病程(4.6±3.5)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2例;年龄31~67岁, 平均年龄(49.1±7.3)岁;病程3~14个月, 平均病程(4.8±3.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3] ①眩晕并伴有颈椎病表现, 既往有猝倒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检查结果有异常表现;凡具备上述3项中任意2项均可确诊。同时排除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眼源性、耳源性、颈部肿瘤、颅脑器质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1. 3 方法

1. 3. 1 治疗组 采取针灸配合口服汤剂进行治疗, 针灸:患者取坐位, 操作者先取百会, 用长25 mm毫针平刺0.5~0.8寸, 得气后行补法。四神聪用25 mm毫针向百会方向斜刺0.5~0.8寸,

得气为度。承灵、印堂用25 mm毫针平刺0.3~0.5寸,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风池用40 mm毫针斜刺0.5~1.0寸, 得气后行泻法。安眠用25 mm毫针直刺0.5~0.8寸, 得气后行补法。悬钟用50 mm毫针直刺1~1.5寸,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用50 mm毫针直刺1~2寸,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阿是穴根据需求采用针刺手法, 均得气为度, 留针30 min。

颈椎夹脊穴交替选用其中3对穴, 用25 mm毫针斜刺0.5寸, 得气后配合HJ6805-1经穴治疗仪, 用疏密波, 留针20 min, 进行针灸治疗, 1次/d。同时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其中风阳上扰型, 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肝火上炎型,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浊上蒙型, 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气血亏虚型, 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虚型, 用左归丸加减。淤血阻窍型, 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连续治疗15 d。

1. 3. 2 对照组 口服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884)10 mg晚间睡前服1次, 连续治疗15 d。

1. 4 疗效评价标准[4] 治愈:眩晕、恶心以及颈、枕部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眩晕、恶心以及颈、枕部症状消失, 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半年内复发<2次;有效:眩晕、恶心以及颈、枕部症状有所减轻, 在工作和生活中仍有不适的感觉, 或上述症状消失, 半年内复发﹥2次;无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69.0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在中医属于“眩晕”范畴, 眩晕病因病机虽然复杂, 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主要有气血不足、髓海空虚、清窍失养;实者主要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眩晕一证, 其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 以肝为重点, 但因眩晕乃头晕眼花之证, 故其证不离开颅脑清空之地。因此, 辨证时除注重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病机外, 不要忽视脑窍清空之地的病变, 注意气机之运转、升降、出入。本病病情错综复杂, 病程缠绵, 但脾肾两虚, 湿浊内阻, 肝风痰浊阻滞清空之地, 实是病机关键所在[5]。眩晕病位在脑, 无论何种病因, 病机都是髓海不宁, 脑为髓之海。针灸治疗中百会、风池、四神聪、承灵、印堂、安眠等头部穴位疏通头部气机;悬钟为髓会之穴, 充养髓海;足三里:补气益血;颈椎夹脊穴:疏导颈项部位气血。以上穴位具有清利头目, 疏筋活络, 补气益血, 理气充养髓海等作用从而达到止眩晕的目的。同时根据病情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调整阴阳、虚补实泻达到更好的止晕疗效。

本次临床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 优于对照组的69.0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 疗效显著, 经济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旭明, 赵智. 颈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 脊柱外科杂志, 2009, (3):176-179.

[2] 王建双. 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5(4):356-357.

[3] 孙宁, 陈琪福(整理). 第2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中华外科杂志, 1993, 31(8):47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1.

[5] 黄培新. 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8.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
颈骨康胶囊治疗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卤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炎软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