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食堂”是教育的反面样本

2016-08-19张剑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克己复礼用餐食堂

张剑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2015年底,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之目的。

从历史渊源上看,“食不言”来自《论语》,是春秋时期“礼”的一部分。孔子说这句话的意图,大概是他认为人在吃饭的时候,嘴里咀嚼着事物,张口说话非常不雅,有的人还可能因为吃饭时说话将饭粒喷在他人身上,造成彼此难堪。而从现代医学看,人在吃饭时如果不停说话,也会在无意中吸入较多空气,给消化系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如果仅从这两个表面角度进行考量,学校推行“无声食堂”的做法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然而,当我们剖开这一做法的里层,却不难发现这标榜着“文明用餐”的行为准则其实是反文明也是反教育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之所以要将“礼”推至一个新高度,并将“克己复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方面是要以此推行“仁”,但更大程度上是希望借此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达到复“西周之礼”的目的。虽然说“食不言”作为孔子“克己复礼”的一部分,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它就一定适用于当下社会。而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在没经过任何论证的情况下就将历史上的“礼数”全程照搬至学校的规章制度中,与其说这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倒不如说学校是在用这种制度去奴役我们的学生,并试图培养一群“听话”的孩子。

文明的内涵是什么?想必并不是以古书为上而不加辨别地吸收。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文明,其最终归宿必定是有助于增强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让一群学生在吃饭时“不言”,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所衍生出来的文明示范价值到底有多大,单就其被社会的接受度来看,恐怕也难免陷入“瞎折腾”的尴尬。

试问,当下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吃饭时不说话、用餐时不交流?这是否也证明我们所推崇的“食不言”的经典准则,现今也该改改了?再者,常识也早已告诉我们,好的文明总是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的。“无声食堂”看似符合文明规则,实则是以牺牲学生的基本自由为前提的,因为要求学生不说话反倒用手势来交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的天性,违反了一个孩子最基本的行为诉求。

这是一个对教育存在多元理解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容易将教育拉向极端的时代。如果说学校是通过各种日常教育、行为规范和其他附加措施去纠正孩子们就餐时的无规矩、大吵大闹等情形,这无可厚非。但动辄就走向极端,将教育演绎成管制,将本该用心实施的教育措施简单粗暴地施加在孩子身上,这不是在塑造文明,而是以文明之名塑造着反教育的生动样本。

———摘自“光明网”

点评>>

题目“‘无声食堂是教育的反面样本”显现观点,给人以“未曾开门亦见山”之妙;开篇两段,谈现象,说益处,紧接着话语陡转,有欲抑先扬之韵。然后引经据典,从时代理念、文明内涵、客观实际三个方面论证“无声食堂”三个弊端———奴役学生、瞎折腾、压制天性,内容丰富,全面深刻。最后“以文明之名塑造着反教育的生动样本”,切中肯綮,振聋发聩。列举现象,阐释本质,说明危害,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倚重理论分析,多用长句,使文章逻辑缜密,厚重感强。

猜你喜欢

克己复礼用餐食堂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用餐时间
奇妙的用餐之地
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