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健康素养与小学生肥胖状况关联性研究
2016-08-19黎骉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黎骉(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家长健康素养与小学生肥胖状况关联性研究
□黎骉(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学生性别对家长健康素养状况没有影响。性别对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没有影响。家长的职业对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有影响。从事生产及运输设行业,备操作工人以及失业下岗人员的健康素养相对较差。家庭收入对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没有影响。男生的体形普遍偏瘦,女生偏胖。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对小学生的体脂率没有影响。
健康素养 小学生 肥胖状况
1、前言
据世界卫生部门统计,在超重的1.5亿肥胖儿童中,每13个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儿童,中国的肥胖儿童就已经超过千万,儿童肥胖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成了不同忽视的问题。1997年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产生的机理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代谢和内分泌因素、社会因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家长健康素养可能对小学生肥胖产生影响。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2008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已经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但目前针对家长健康素养与小学生肥胖状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很少,所以对家长健康素养进行研究可能为小学生肥胖问题提出科学建议。
超重和肥胖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儿童肥胖的增加已成为全球注目的公共卫生问题。《Interventionsfor preventingobesityinchildren》中就指出防止儿童肥胖是一个国际公共卫生的首要问题,鉴于肥胖对急性和慢性疾病以及一般健康的影响,国际社会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倡导各国政府、社区、家庭共同建立一个防止肥胖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尽管已经有很多国家参与制定相关政策,但前景仍不明了。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不仅导致成年后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即使在儿童时期也会对儿童健康产生直接损害,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在学龄阶段或成年早期流行[3]。因此对儿童肥胖的干预意义重大,并且已经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肥胖很能与家长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对肥胖的认识有关。一些学者认为个体的肥胖在较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体重、体重指数在父母和子女间的相关性约为0.2。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饮食结构都与家庭的饮食结构相关,父母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饮食结构。一般家长吃什么,就给儿童吃什么,久而久之,最终养成了与父母类似的饮食结构。端正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健康、肥胖的认识,劝导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控制肥胖幼儿的进食量,限制零食、夜食、饮料,调整肥胖幼儿的饮食结构,少食糖多油大的食品,多食蔬菜和水果。儿童有较强的仿效性和受引导性,父母的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因此家长的健康素养可能对小学生的肥胖状况产生影响。
2、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现状
肖瓅(2008)提出我国公众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基本出在空白阶段,健康素养的概念也是刚刚进入我国,更没有适合我国公众的健康素养评价工具。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的一些研究提示在我国开展健康素养具有迫切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科学素养调查已经进行了5次,2003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98%,在科学素养调查中关于一些健康相关问题回答错误率非常高,如:对“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这一观点作出正确选择的比例仅为18.2%,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对人体无害”这一观点约67%的被调查者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公众对医学进展感兴趣的程度具有年龄,文化程度和城乡地区的差异,城市公众对医学进展感兴趣的比例要远高于农村公众,而受教育程度与对医学进展的关注度有重要的关联性。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提示健康素养受到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展相关的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健康素养的作用。
这些研究显示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比较低,总体素养水平不高,其中很多医学观点和医学知识错误或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或者获得正确的健康信息来作出正确的卫生抉择。
3、儿童肥胖状况研究
李荣(2011)提出,儿童单纯性的肥胖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它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暴饮暴食、较少运动、举止偏差等为特征。其中,饮食习惯的不健康是重要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与发展的主因。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战结束后,国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发展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儿童肥胖的状况迅速恶化,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城市儿童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九十年代的进行的儿童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进行比较发现,仅在这十年里,我国肥胖儿童数量增加了一倍。
儿童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因此,各国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应对当下的严峻形势。肥胖儿童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发展为成人肥胖。儿童期的肥胖和成人期的肥胖都会伴有许多严重的危及健康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此外,肥胖的人还容易患胆石症、关节炎、呼吸道疾病,心肺功能降低、静脉曲张和一些癌症。
肥胖不仅仅为孩子带来显而易见的身体上的负担,心理上也同样容易受到压力,但相较于生理创伤,心理创伤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刻。肥胖儿童在学校常常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再加上运动能力不足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儿童的自我评价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孤独、退缩、自卑的心理,进而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这种情况很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恶化,甚至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而且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长期伴随孩子的成长。饮食和运动与儿童的肥胖有最直接的关系,对此仅能分析能很快找到肥胖原因。许多肥胖儿童都有不良饮食行为如进食速度快,每餐饭都吃十分饱甚至吃到撑,加上宵夜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就会导致肥胖。在事物的喜好方面较胖的孩子更喜欢高糖、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例如土豆、油炸食品、甜点等,而对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瓜果就相冷淡。
4、家长的健康素养与小学生肥胖状况的关联性研究
本文选取《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及评价体系建立》中的调查问卷的部分问题来进行问卷调查,原问卷的信度为0.847,效度F= 38730.86,P<0.01,由于本次试验的调查对象与《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及评价体系建立》的调查对象具有相似性所以不再进行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检测。家长健康素养分数的计算方法,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答对给100分,选择不知道给50分,答错给0分,再将本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依据《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及评价体系建立》中对健康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找到对应的权重,再根据知识性健康素养、行为性健康素养、信念性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所占的权重算出每一道题所占的结合权重,用每一道题的得分乘以每一道题的权重最后相加得出总分。采用美国ioi人体成分测试仪测试各年级小学生身体肥胖状况。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统计软件使用SPSS20。显著性水平取0.05,非常显著取0.01。学生样本总量82人,男生36人女生46人,分别从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中抽取。
5、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性别的家长健康素养状况
表2 学生性别与体脂等级交叉表
表3 家长的健康素养与小学生体脂等级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家长的健康素养与学生的体脂率无明显关联,可能原因是,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并不是孩子的肥胖问题,儿童的肥胖是一天天逐渐形成的,父母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儿童肥胖问题,导致即便有些父母懂得如何避免儿童肥胖的发生,他们却没有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6、结论与建议
学生性别对家长健康素养状况没有影响。性别对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没有影响。家长的职业对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有影响。从事生产及运输设行业,备操作工人以及失业下岗人员的健康素养相对较差。家庭收入对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没有影响。男生的体形普遍偏瘦,女生偏胖。家长的健康素养状况对小学生的体脂率没有影响。
偏胖的女生的人数相较于偏胖的男生的人数而言,女生偏胖的人数较多,可能的原因是女生发育普遍较男孩早,体重迅速增加,因此家长应当更早关注女孩子的体重,调整饮食作息避免过胖。建议利用家长会或家访对儿童肥胖的危害进行专门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肥胖的关注。
[1]阮哲.青少年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治[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3).
[2]Waters Elizabeth,de Silva -Sanigorski Andrea,Hall Belinda J.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obesity in children [J]. PubMed Journal, 2011,12.
[3]贾俐挺,王黎荔,山若青.温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13,42(2).
[4]戴昕.肥胖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
[5]沙磊,王瑞静.青岛市肥胖幼儿发生率和肥胖幼儿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2).
[6]沈艳梅,陆大江.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的研究与干预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1).
[7]肖(王乐).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及评价体系建立[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6.
G804
A
1006-8902(2016)-07-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