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构建言意兼得的课堂—闫君燕老师《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赏析

2016-08-18特级教师陈晓华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圈画鱼游游动

○特级教师 陈晓华

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构建言意兼得的课堂—闫君燕老师《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赏析

○特级教师 陈晓华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上,特等奖获得者闫君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丹桂飘香的十月,我们走进美丽的广西师大,观摩来自全国各地十六位青年教师倾力打造的小语实效课堂。在闫君燕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语文学科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也从中探寻到语文教学的真谛。

一、科学设计,目标中突显本体性与单元性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在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时候,多次先写观察所见,再写由观察所见想到的。这一表达特点正好与课标中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相吻合,也是体现“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典型课例。

闫老师基于文本特点、年段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叙事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留心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特别是第二个目标的确定,与一般教师设计的“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人物的思想品质”目标指向完全不同。闫老师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指向“认识课文中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正因为闫老师设计的目标瞄准了“本体性教学内容”,也正因为闫老师把“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才有了这节言意兼得的语文课,真正体现了闫老师“以课文为例学习表达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有效谈话,梳理中突显整体性与指导性

闫老师在课始的导入环节,采用谈话复习的方式,朴实、简洁,富有实效:

师:今天我们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鱼”字先写鱼头再写鱼身,鱼尾要端平。“游”中的“子”的这一笔是横折弯钩,“到”的最后一笔是竖钩,“纸”最后一笔是斜钩。一起读——

生:鱼游到了纸上。

闫老师在这一环节,没有设计什么特别新颖的导入,但就在这师生共同书写课题的过程中,渗透了对关键笔画的指导,对学生的书写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还有哪些收获呢?

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帮大家梳理了一下。(课件出示)通过初读,我们认识了一位青年,他——

生:举止特别,画技高超。

师:理清了一条思路——

生:观鱼—画鱼—笔谈。

师:我们还明白了一个关系——

生:鱼是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心→纸)

就在这聊天式的轻松谈话当中,学生自由畅谈了第一节课的学习所得,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闫老师的巧妙梳理,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认识,真正发挥了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

三、问题引领,品读中突显思考性与主体性

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认真读课文,细细品味,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再游到纸上的。

(一)品悟“游到心里”

师:先来看“观鱼”部分。请大家认真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青年心里的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二)品悟“游到纸上”

师:鱼又是怎样游到纸上来的呢?再来看“画鱼”部分,认真默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在品读环节,闫老师紧扣本体性教学内容——描写方法,精心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研读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圈画,无痕地渗透了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静思默想的空间,给足学生自主研读的时间。此时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在流动,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四、方法认知,研读中突显发现性与指导性

在品悟“游到纸上”这一环节时,闫老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到青年画鱼细、快的特点基础上,紧紧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对比朗读策略”引导学生认识本文“先看后想”的表达方法:

师:有多细,有多快呢?这段话在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我们得再好好读读。(“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变红色)这次你们读黑色部分,老师来读红色部分,其他同学好好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师生合作朗读)

师:这两部分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认为前半段是作者看到的,后半段是作者想到的。

闫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表达特点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巧妙地启发学生“猜猜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这一描写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触摸语言表达的奥秘。

师:再来看挥笔速写。(课件或去掉或加上“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后指名朗读,反复三次)

师:这些可爱的金鱼都有哪些动态呢?睁大眼睛仔细看。(播放视频)

生:它们是身子一摆一摆地游。

……

生:它们有的向上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右游。

师:你表达得真清楚。这些动态你们觉得青年都画了吗?

生:都画了。

师:可是这些动态作者都写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只写了——

生:(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多么传神啊!这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青年笔下金鱼的各种动态。

为了引导学生感悟“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一描写的精妙,闫老师适时播放金鱼动态的视频,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在此基础上,闫老师再次运用“对比感悟策略”,引导学生猜测出金鱼的动态青年全都画了,但作者却只写了一句话“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就是这点睛之笔,能引发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不写金鱼动态,但金鱼的姿态万千全然走进读者的心理,此处“由看到想”的神来之笔,真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五、方法实践,拓展中突显实践性与强化性

为了强化学生对“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这一描写方法的认知,闫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并分别读出本文中其他两处也是先写看到再写想到的语段,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方法认知。在此基础上,闫老师又引导学生阅读《全神贯注》中同样运用这一描写方法的四个语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想到的”:

师:这四个语段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好好读读,认真想想:写好“想到的”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要写好想到的必须联系看到的。

师:你能举个例子来验证你的想法吗?

生:比如前面写青年工笔细描是一笔一画的,所以想到了姑娘绣花;后面写青年挥笔速写,用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描述,就写出了金鱼的各种动态。

……

师:(小结)我们一共有两点发现: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要有联系;第二点,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

围绕怎样写好“想到的”这一颇有难度的本体性教学内容,闫老师根据学情,适时引导学生横向对比,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写好“想到的”这一难点就在“举一反三”“生生互动”中有效突破。闫老师在引导学生亲历“方法的认知”“方法的实践”这两个历程的基础上,又精心创设语用情境,要求学生在原文只写“看到的”基础上补写“想到的”。实践练写活动,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由看到想的描写方法,而且真正实现了让全体学生在迁移中学会了“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这无痕的引导中浸润着学生的心田。

KE TANG FENG JING

猜你喜欢

圈画鱼游游动
球轴承用浪型保持架径向游动量的测量
春天的安排
罗平记
鱼的背后
在“圈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圈画助力数学阅读
把手放进袋子里
27《鱼游到纸上》
读练结合感悟精彩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