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2016-08-18刘唯

工业经济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服务业升级制造业

刘唯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互联网+”时代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刘唯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渗透是现代产业转型和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其本质含义不仅是信息化,而且是传统产业的数据化、智慧化。本文在分析“互联网+”与互联网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互联网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互联网发展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制造系统以及销售模式,形成融合型的产业体系,从而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

互联网+;产业转型;路径

一、引言

互联网产业作为21世纪对人类影响最深最全的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扩张,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其深层意义是依托互联网完成行业间的信息交换,从而促进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创造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系列报告《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5 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站数量达357万个,中国域名总数为2231万个,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传统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生产要素、商业模式、经济形态,正在各个国家引发一场空前的革命。2015年3月,我国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要求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在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和路径,将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技术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已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国外的学者更倾向于对互联网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olow(1957)曾提出“TFP全要素生产模型”,他认为科技进步、资本以及劳动等要素的投入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互联网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用目的技术,与过去的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一样,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Brynjolfsson和Hitt(1993)[1]、 Sanjeev Dewan等(1998)[2]分别从企业和国家的层面研究了信息技术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其结果一致说明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Annalee等(2001)[3]以美国硅谷和台湾新竹为研究对象,发现互联网环境下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活力,互联网技术和技术诀窍在两地之间的流动为生产商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Kaufmann(2003)[4]通过对奥地利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面对面交流在企业之间的运用是互为补充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好地维持已存在的社群,但它们并不善于首先创造出新社群;Douglas Cumming和Sofia Jordan (2007)[5]则是分析了互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投资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加速了企业聚集,并可以刺激经济区域内的私人投资,同时加深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Nina Czernich等(2011)[6]利用OCED国家1996至2007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发现宽带普及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前者每增加10%,就会使人均收入上涨0.9%~1.5%。

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对互联网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早期的研究也是以互联网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重点,乌家培和谢康(1999)[7]属于国内较早开始研究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学者,在文章《信息技术产业化与经济增长》中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机理,以及将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环境;徐升华和毛小兵(2004)[8]则是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1990至2002年间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要素与我国GDP之间相关关系显著,该时期内我国信息丰裕系数的对数每增长1%,就会引发GDP指数的对数增长0.2527%;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可利用的物质、资本与劳动,而蒋杏(2007)[9]则指出互联网能有效促进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降低信息的搜索成本,因此,在现代社会内生技术的进步更加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向各个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学者们日益关注如何依托新兴互联网技术来开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段军山等(2013)[10]利用我国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结论认为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联网的投入能提高霍夫曼比率,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游五洋(2015)[11]认为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较低的转型门槛和全新的商业模式,消费环节的互联网化会倒逼制造业互联网化的自然发生,是一个纯市场化的过程,若在此过程中,政府能够适当引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便可以加快进行;汪明峰和李健(2009)[12]、柳洲(2015)[13]则是着眼于互联网与产业集群升级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互联网在产业集群中的效应以及“互联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主要模式。

三、“互联网+”与互联网产业

1. “互联网+”与互联网产业的概念

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2年,互联网日益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近年来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成熟,这些技术不仅被广泛运用于第三产业,也逐渐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互联网精神在改变着每一个行业。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互联网+”的是国内知名咨询公司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而将此概念发扬光大的则是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腾讯研究院2015年发布的《“互联网+”系列报告之一:愿景篇》将“互联网+”定义为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14]。互联网产业定义为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从行业角度看,主要是以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产业为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则主要是以3D打印、互联网金融等传统产业改造深化所形成的产业为主。

2. 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对比分析

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国目前正处在后工业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国发挥后发优势以及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武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工业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从生产方式、生产要素、产品种类、交易成本、企业形式、竞争战略以及创新等方面对这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详见表1。

表1 传统工业与互联网产业的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传统工业一般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企业倾向于原料导向型,在原料多的地区会集中分布,多采用集团型的大企业组织形式,从而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传统工业企业偏好使用价格竞争或者数量竞争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生产过程中缺乏创新,容易忽略消费者的异质性需求。“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催生出新的企业模式和生产方式,企业基于消费者差异性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为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都呈现出产业变化的新趋势,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组织呈网络形态,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是加快互联网产业创新速度的主要动力,互联网产业的这种创新使得企业较短时期内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势力,但也面临更多潜在的竞争者。

四、中国产业结构特征及现状分析

1.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发展缓慢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由过去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下降为7%~8%的中高速增长,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近十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始终保持在40%以上,工业所占比例也始终保持在35%以上(如表2所示)。但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上升到48.1%,且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赶超第二产业(如图1所示),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由以重工业和低端产业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转变,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的占比逐年上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表2 2005~2014年中国三次产业构成变动情况(%)

图1 2005~2014年中国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变化趋势

2. 高耗能产业比重大,产能利用效率低

近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增速放缓,但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占工业比重较大的电力、燃气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化工业以及石油加工与炼焦燃气业等,均是高污染、高排放行业。据WDI Database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22.4%的能源,但GDP仅占全球的13.36%,从表3可知,中国平均每消耗一千克石油所产生的GDP仅5.2美元,远低于日本10.2、美国7.7、印度7.9以及世界平均7.5美元,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占中国工业的70%左右,产能利用效率低则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3.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增速趋缓,传统制造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2015年的产量分别为8.04亿吨、23.5亿吨、7.4亿重量箱,同比分别下降2.3%、4.9%、8.6%,水泥产量是2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9.05%、9.4%、14.3%,尽管产能增长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2015年仍有陆续建成的产能释放,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增加。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与产能过剩并存的问题还有创新能力不强。近年来,企业用于科研投入的资金占比有所提高,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国企,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绿色低碳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国内制造业还未在这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进口国外的产品比较多,因此,创新能力不强也是当前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表3 2006~2013年中、美、日、澳、印和世界GDP单位能耗

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不高

当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到来,许多国家再次将制造业视为产业竞争的焦点,如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法国试图建设“新工业法国”,中国则是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都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制造业的竞争力,从而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表4 2015年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由于加工制造业的快速扩张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中国的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研发设计、咨询、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品牌等核心环节薄弱,产品的服务价值不高,制造和服务之间的融合程度较差,据WDI Database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服务业占比为48.1%,虽然较2013年有所提升,但仍然远低于美国78.1%和日本72.6%的水平,中国的服务业比重不高主要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比重低导致的,从表4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偏低,尤其是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速也比较低。服务业的增值价值链与制造业的增值价值链融合程度不高,这将阻碍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阻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五、互联网发展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1. 互联网沿产业链自后向前渗透,提升三产比重

互联网对三次产业的渗透是自后向前发展的,呈现出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逆向渗透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可以传递到企业层面,因此最先受到影响的是靠近下游和最终消费者的行业,相对于工业和农业来说,服务业是与每个人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互联网技术引发了零售、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深刻变革。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许多新兴服务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如互联网金融、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以及智慧物流等,这些行业均涉及大量的信息处理和交互,新型网络技术已经嵌入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无论是传统服务业发展O2O电子商务,还是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平台创新,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传统服务业的变革和新兴服务业的崛起,提高了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使中国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 互联网发展改造传统制造业,化解产能过剩

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催生出新的生产模式、制造系统以及销售模式。首先,互联网的发展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促使原本以生产者为核心的大规模集中式生产逐步向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定制生产模式转变;其次,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生产的有效结合,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独特的智能制造能力,催生出新的智慧制造系统,企业能够通过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起一个完备的控制系统,包括互相联结的智能机械、产品设备以及仓储系统等,全面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此外,企业通过采集这些设备的生产数据,还可形成生产管理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决策;最后,互联网可以更好地衔接需求与供给,化解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通过建立互联网销售渠道,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生产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成品的堆积。

3. 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形成融合型的产业体系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第二、三产业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特别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将会深度融合。制造业在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其用户需求也在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应运而生,如敏捷制造(AM)、智能制造(IM)、快速成型技术(RPM)以及虚拟制造技术(VMT)等,使制造企业能够为合作伙伴提供个性化的制造服务,从而将产品与服务高度融合,使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价值链环节相连接,实现价值链的增值,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通过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赋予制造业新的附加功能,形成融合型的产业体系,加快中国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从而促进中国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六、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三次产业现状的分析以及互联网发展如何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以后,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将工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

中国是一个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人口大国,工业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到来时,中国应将对工业的调整放在首位,通过“互联网+生产”的结合,实现工业领域的智慧化升级,不断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智能控制,并加强发展高端制造业,使其发挥对其它行业的“引领”作用。

2. 深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延伸“制造+服务”的产业链条,大力支持制造业通过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起新的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同时,依托新型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使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渐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深化互联网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大力发展“智慧商务”,鼓励传统的服务企业开展O2O电子商务,加快建设“智慧物流”,鼓励卫星定位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引导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的适度竞争。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3. 加强产业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资金的投入,可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创新研究院,同时重视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或委托研发,发挥企业间产业联盟所构建的技术创新网络的作用,整合创新资源,提升产业的创新水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并将核心技术能够运用到生产中,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使技术创新与新技术的运用深度结合,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和制造水平。

[1]Erik Brynjolfsson,Lorin Hitt. Paradox Lost? Firm-Level Evidence on the Retur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Spending. Managent Science. 1996(4):541-588.

[2]Dewan,Sanjeev,Kraemer,Kenneth 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ountry-Level Data. I.T. in Business.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1998(2):353~378.

[3]Annalee Saxenian,Jinn-YuhHsu.The Silicon Valley-Hsinchu Connection:Technical Communitie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J]. Oxford Journals Economics & Social Science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Volume 10,Issue 4:893-920.

[4]Kaufmann A, Lehner P, Todtling F.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innovation networks [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03, 15 (3): 402-424.

[5]Douglas Cumming,Sofia Jordan. The Interne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cad Manage Proc, 2007,(1): 1-6.

[6]Nina Czernich, Oliver Falck, Tobias Kretschmer, Ludger Woessmann.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J]. Economic Journal, 2011,121(552):505-532.

[7]乌家培,谢康.信息技术产业化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1999(1):37-41.

[8]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75-80.

[9]蒋杏.互联网对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0]段军山,余点点.互联网发展、教育投入与产业升级——基于中国68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J].产经评论, 2013, 4(5):5-15.

[11]游五洋.“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7):4-8.

[12]汪明峰,李健.互联网、产业集群与全球生产网络——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9(2):17-22.

[13]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8):73-82.

[14]腾讯研究院.腾讯“互联网+”系列报告之一:愿景篇.2015.网址:http://www.tisi.org/Article/lists/id/3704.html

Study On The Path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internet+"era In China

Wei Liu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new paradigm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nd the interne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moder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the essence of the meaning is not only information,but the data and the wisdom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The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et+”and internet industry,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a Industry Development,study on the path of internet to promote Chines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an transform modes of production,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sales model,form a fusion industrial system,thus resolve excess capacity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ternet+;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ath.

F49;F062.9

A

2095-7866 (2016) 04-380-09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4.003

刘唯(1992-),女,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服务业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回暖与升级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