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体医结合”之太极拳研究
2016-08-17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200444
□ 王 永 陈 琳(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
全民健身“体医结合”之太极拳研究
□ 王 永 陈 琳(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
目的:研究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对高校教职工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人血糖异常或者患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34与总体样本的16.2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脂异常23.48与总体样本的31.0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18.77与总体样本的28.8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20.99与总体样本的28.1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脂肪肝20.35与总体样本的22.6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质疏松7.54与总体样本的12.7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太极拳锻炼的老人体检患病率指数较低,太极拳运动可以作为老年人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体医结合的新手段。
体医结合 老年人 太极拳
1、前言
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把“体医结合”的理念做了专题讨论,所谓的“体医结合”就是在提升全民健康的前提下,将体育和医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体医结合”的锻炼理念有助于帮助大家及时解决在锻炼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保护其自身的安全。
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的就是推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民健身活动二十年带来的社会进步,唤醒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把健身活动作为健康的主要成分。健身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机体正常机能,改善神经系统活动的均衡性,延缓机体衰老。完成这一任务的体育方法则应该是选择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体育的项目。随着“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逐步被西方主流医学认可,太极拳的临床辅助治疗功能也逐渐被认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太极拳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短期及长期的练习均能给罹患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带来益处。
太极拳运动是老年人比较喜爱的一种健身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是“体医结合”效果显著的一种运动,全民健身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体医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高校体检结果对比,验证了太极拳运动者疾病检出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年教职工,全部研究对象的总体样本资料来源于上海某高校2013年度参加体检的教职工健康档案,参检人数为6958人,年龄覆盖21-89岁。其中男性3634人,平均年龄37.56±18.98岁,女性3324人,平均年龄40.26±12.87岁。选取的高校有常年太极拳辅导站,开展全民健身辅导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数众多,统计参加体检的教职工并具有完整的体格检查和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老年人(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2679例。其中男性1145例(48.9%),平均年龄(59.68±15.62)岁,女性为1980例(57.3%),平均年龄(65.57±23.21)岁。对体检指标完整的送检人进行生活习惯问询,统计结果显示,78%的样本是55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都有规律体锻的习惯,每周三次以上,其中参与太极拳活动的占几乎半数39%,并且都有多年的练习经历(3-5年以上)。由于统计时样本资料的缺失,心脏疾病和胆肾结石两项存在较大误差,最后没有纳入对比表。
3、研究结果:
太极拳练习者与总体样本常见疾病检出率对比表:
疾病种类 太极拳练习者患病率 总体样本患病率高脂血症 23.48 31.0
高血压 18.77 28.8超重/肥胖 20.99 28.1脂肪肝 20.35 22.6糖尿病/血糖异常 6.34 16.2骨质疏松 7.54 12.7
从常见疾病的检出率对比中看出,每项指标都有显著差异。从统计数据分析,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人血糖异常或者患糖尿病率为6.34与总体样本的16.2患病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脂异常23.48与总体样本的31.0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18.77与总体样本的28.8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20.99与总体样本的28.1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脂肪肝20.35与总体样本的22.6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质疏松7.54与总体样本的12.7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都大大低于总体样本的患病率指数,说明太极拳运动对高血脂症、高血压、脂肪肝、血糖异常和骨质疏松、超重肥胖等常见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4、分析:
太极拳练习能够提高免疫力,练习者疾病检出率明显降低就是直接证明。免疫力(immunity)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现代医学科学发现,免疫是一个与衰老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免疫功能减退是衰老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是老年人健康和生存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有助于于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在延缓衰老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医学作用。
4.1、太极拳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系统比较复杂,一般由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NKT、DC、Th1/Th2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补体调节蛋白等多个免疫学指标构成。
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研究指标较多,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免疫因子CD+的功能,稳定TCR(T细胞受体)的结构,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CD+3升高表明成熟的淋巴细胞总量提高;CD+4淋巴细胞能增强和扩大机体免疫应答过程,具有辅助T细胞转变为效应细胞、B细胞生成抗体和巨噬细胞活化等功能,CD+8则与CD+4的作用相反,起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CD+4/CD+8比值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平衡,若其发生比例失调,就会产生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衡,进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CD+16和CD+56是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CD+16和CD+56下降,说明此时易感染疾病。
刘晓丹太极拳实验8周后,运动组CD+4表达和CD+4/CD+8的比值值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0.01),CD+8表达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缺乏运动的老年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呈下降趋势。刘静也做了类似太极拳实验,研究认为中老年女性的成熟淋巴细胞总量因长期太极拳运动不断刺激机体而逐渐提高,且随着太极拳锻炼的持续开展和进行,其提高的效应能够继续保持在免疫反应中CD+4/CD+8比值的变化比单独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更有意义,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齐敦禹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FACScan,Becton Dicknson)测定太极拳试验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的数量发现,太极拳锻炼后,CD3+无显著的变化,CD4+值在运动后明显升高(P<0.05),而CD8+值在运动锻炼后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由于CD4+、CD8+均升高,CD4+/CD8+比值在运动锻炼前后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是一种适度的温和刺激,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
B淋巴系统免疫指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IgM、IgA和IgG3个指标的研究,刘晓丹等实验组的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实验前,而IgM水平虽高于实验前,但差异不明显;对照组的IgM、IgA和IgG水平实验前后变化不大,但有下降趋势,说明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黄祁平等对参加简化太极拳运动的实验组3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认为,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血清IgG含量,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刘艳环等研究认为,每周3次组和每周5次组,持续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训练后,都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的水平,同时缩短上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表明太极拳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机体抵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补体(C)是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具有酶的活性的一组球蛋白,与参与补体激活的成分等共称为补体系统,研究补体系统主要是研究C3与C4两指标,补体指标解释了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认为每周至少练习3次才能起到健身作用,随着运动的延续,C3与C4逐渐升高,到10周后维持较稳定水平,且每周锻炼3次者C3、C4值升高较每周锻炼2次者更为明显,与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次者差异存在着显著性,因此认为坚持有氧运动且每周锻炼3次者,能提高机体合成补体的能力,增强总补体免疫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间接地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研究认为经运动锻炼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稳定,并有升高的趋势,太极拳运动锻炼有助于免疫系统机能的稳定和提高,对促进和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NK(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机能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NK杀伤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王晓军用流式细胞仪以及流式细胞仪双色分析法测试老年太极拳半年实验的NK细胞百分含量,运动对NK细胞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循环淋巴细胞亚群的重新分配,改变NK细胞的百分数;二是改变NK细胞的活性,从细胞水平上调节NK细胞的杀伤能力。两个过程可以独立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同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T淋巴细胞(CD3)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量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各亚群(CD4、CD8)间相互协调、稳定地调节着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NK细胞(CD16)即自然杀伤细胞,它不需要抗体协助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如癌细胞等,它是防止人体致癌的第1条监督防线。经过25min的太极拳锻炼之后,实验对象外周血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增加,CD4/CD8的比值升高,说明太极拳锻炼身体的即时效应非常明显,经过25min的锻炼即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正向免疫平衡。大运动量或衰竭性训练的运动往往出现CD4细胞减少和CD8细胞增加,使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向相反方向变化,所以,太极拳是比较适合老年人提高免疫力的健身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作为对抗癌症的有效手段。
6个月太极拳实验对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研究,实验组的患侧上肢康复、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2、太极拳延缓机体衰老
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延缓衰老,刘玉华等(2009)对T淋巴细胞功能分子的改变与免疫老化有关,老年机体免疫机能衰退的现象之一通过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亚群Th1/Th2的失衡变化来表达。
人的衰老最明显的是肌肉力量和质量的减退,一般情况下,50岁以上的人,其肌肉力量每10年就会下降12%到14%,肌肉质量每10年大约下降6%。有证据表明,力量训练会迅速恢复由于衰老而丢失的肌肉力量和质量。Lemmer等的试验结果显示,最初2个月的抗阻力量训练使65~75岁老年男女受试者的肌肉力量提高了30%,相当于扭转了20年中由于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力量丢失。这种逆转同样也表现在肌肉质量上。Tracy等研究发现,最初2个月的力量训练使50岁以后老年人的肌肉量增加了12%,也就是说20年丢失的肌肉量只通过2个月的力量训练就得到了恢复。所以,力量训练对于老年人维持和增加肌肉力量素质作用较为显著,但是老年人的肌力下降也较中、青年快,因此力量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长期练习太极拳可发展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体积,从而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有助于减缓骨质流失;此外,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下肢肌力强,且长期练习太极拳组比短期组强。Chan等设计了一个纵向随机前瞻性试验,132名健康绝经后妇女通过12个月的108式太极拳练习,外周骨定量CT (pQCT)测试发现,在减缓远端胫骨的骨质流失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2.6-3.6倍的显著性差异。Qin等研究认为,规律的太极拳练习与绝经后女性早期保持较高的骨密度以及较好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相关。Woo等对180名老年社区居民进行了太极拳和抗阻训练干预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太极拳组还是抗阻练习组,髋部骨密度的流失量均明显低于无练习组。Shen等采用太极拳和抗阻练习对28名久坐不动的老年人进行了随机试验,结果也显示太极拳练习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尿液的钙质流失和增加骨的代谢。Qin等发现有4年以上太极拳练习经验的早期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近端、胫骨远端的骨密度显著高于久坐不动的对照组。他们随后的研究还证明长期规律的太极拳练习与骨密度和神经肌肉功能提高有相关性。Lee等系统综述了太极拳运动改善骨质疏松的有效性,相较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太极拳对改善练习者的骨密度丧失有明显优势,能接近补充钙剂者的骨密度表现。
郁嫣嫣等研究发现,太极拳结合局部抗阻训练,可延缓负重部位的骨量丢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有重要价值;太极拳练习有利于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进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邹军等研究发现,太极拳长期练习者腰椎、左股骨颈和左三角区的骨密度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平衡能力强。
在衰老过程中神经细胞的衰老不容小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调控机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方面起桥梁作用。树突状细胞主要分两群,浆细胞来源的主要表达CD123+,与IL-8的产生密切相关;髓细胞来源的主要表达CD11c+,还表达CD45RO、MHC II和部分黏附分子,并在T细胞介导的活化中有较大的潜能。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树突状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能力受损,并且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CD11c+和CD123+亚群显著减少。太极拳在改善免疫衰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太极拳运动能够激活树突状细胞亚群CD11c+、CD123+的分泌。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拳种太极拳及其他运动方式对CD11c+、CD123+影响不同,陈式太极拳优于杨式太极拳和快走,可能与陈式太极拳运动强度较高有关。
太极拳锻炼提高了中老年人迷走神经活性,但未能有效改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均衡性;而非线性指标显示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老年人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心率变异性(HRV)是无创性心电监测指标之一,其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及该系统对各种因素的应答。HRV可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和均衡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军事医学等领域。研究发现,适量体育运动可提高心率变异性。太极拳是一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除了重视缓慢的运动节奏和细匀深长的呼吸外,还强调“用意”、“心静”,有放松、调节神经活动状态的良好效果,具有延缓植物神经系统衰老进程的作用。
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出现衰退,35岁后肺活量逐渐下降,至80岁时减少约50%。呼吸系统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下降,呼吸储备下降以及肺和胸廓顺应性变化带来的呼吸道阻力增加等练习太极拳时呼吸较深,能增加脑动脉血流量和供氧量,改善和调节植物神经活动,进而改善呼吸功能。太极拳运动可能通过对呼吸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全面作用,提高呼吸机能。
4.3、太极拳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治疗功效
太极拳运动安全易行,有助于减少压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促进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缓解疼痛,并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杨树东等研究认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有效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邱平等认为练习太极拳对血流状态的改善最为明显,对促进微循环的灌注、减少红细胞的聚集及预防白色微血栓的形成均有良好作用。认为太极拳锻炼可以降低血压,增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并可作为传统高血压管理中实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太极拳运动后血糖、高、低胰岛素受体数目(r1、r2)和高、低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R1、R2)均升高(P<0105),而胰岛素水平未见显著变化。长期太极拳锻炼在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4.4、国内外对太极拳研究的体医结合的总趋势
国内外对太极拳的研究几乎是殊途同归,最早是作为一种锻炼手段、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延缓衰老到作为治疗常见疾病甚至是治疗癌症的重要干预手段。通过对所有文献按年代进行归类,在1977-1987年间的研究主题词包括exercise、relax、healthy等,说明太极拳在当时主要是作为一种可以帮助保持健康的普通锻炼方式被大家所认可。在1988-1998年间,关于太极拳研究的主题词为woman、balance、old、disease等,说明太极拳已经开始被认为是可以治疗某些疾病或者是改善健康状况,尤其是针对老年、女性人群,如太极拳提高女性老年患者的平衡性、太极拳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等的运动。在1999-2009年间,研究中主题仍是以old、balance等为主,但是与之前相比,增加了randomize一词,说明这段期间关于太极拳的研究主题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研究方法以随机对照性试验为主。在2009-2012年间,主题词较之前相比,增加了systematic、pain等,说明在此期间所发表的文献多为系统评价类的文章,而研究主题则增加了太极拳减轻“疼痛”。从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太极拳作为一种心身运动正逐渐被国外所认可,其既可作为一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也可以作为某些健康问题的干预手段。目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太极拳的效果研究,而忽略了太极拳内涵和机理的研究;另外,关于太极拳对癌症患者影响的研究近些年才开始,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体质虚弱,不宜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太极拳作为一种柔和舒缓的内外结合的心身运动,是癌症患者康复期较适宜的运动方式。
5、结论
太极拳锻炼的老人体检患病率指数较低,太极拳运动对常见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可以成为老年人体医结合的新常态。
[1]杨杰,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20):141-145.
[2]吴忠义,杨丽华,略论体育健身理论的科学基础[J]体育学刊1999(4):7-8.
[3]Wang C. Tai Chi and Rheumatic Diseases. Rheum Dis Clin N Am,2011,37:19-32.
[4]张长城,李存良,太极拳健身运动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20,(4):89-92.
[5]刘晓丹.八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1-12.
[6]刘静,陈佩杰,邱丕相.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NKT细胞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6):738.
[7]齐敦禹.太极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32.
[8]黄祁平.太极拳运动增强高年级女大学生体液免疫应答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55.
[9]黄祁平.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3(2):70.
[10]刘艳环.太极拳对女大学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及其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89.
[11]梁开录.运动与免疫功能[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3):117.
[12]杨贵贞.“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网络”之我见[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6(2):49.)
[13]刘玉华,邱玉华,免疫老化与T淋巴细胞功能性分子的改变[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7):668-669.
[14]刘淑慧,张航,多年太极拳锻炼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4):50-52.
[15]王晓军.太极拳对老年人NK细胞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45-649.
[16]王运良等,太极拳运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25-128.
[17]Lynch NA,Metter EJ,Lindle RS,et al. Muscle quality. I.Ageassoci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arm and leg musclegroups. J Appl Physiol,1999,86(1):188-194.
[18]Lemmer JT,Hurlbut DE,Martel GF,et al. Age and gender responses to strength training and detraining. Med SciSports Exerc,2000,32(8):1505-1512.
[19]Tracy BL,Ivey FM,Hurlbut D,et al. Muscle quality. II: effects of strength training in 65-75 year old men andwomen. J Appl Physiol,1999,86(1):195-201.)
[20]Chan K,Qin L,Lau M,et al. A randomized,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ai Chi Chun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717-22.
[21]Qin L,Choy W,Leung K,et,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regular Tai Chi exercise on musculoskeletal system. J Bone Miner Metab,2005,23(5):186-190.
[22]Woo J,Hong A,Lau E,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ai chi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on bone health,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in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people.Age Ageing,2007,36:262-268.
[23]Shen CL,Williams JS,Chyu MC,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ai chi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ne metabolism in the elderly:a feasibility study. Am J Chin Med,2007,35:369-381.
[24]Qin L,Au S,Choy W,et al. Regular Tai Chi Chuan exer cise may retard bone lo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a case -control study.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355-9.
[25]Qin L,Choy W,Leung K,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regular tai chi exercise on musculoskeletal system. J Bone Miner Metab,2005,23:186-90.
[26]Lee MS,Pittler MH,Ernst E. Tai chi for osteo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Clini Rheumatol,2008,27:211-218.
[27]郁嫣嫣,祁奇,陈文华,等.太极拳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55-157.
[28]邹军,林菲,张丽,等.长期太极拳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80-82.
[29]Manickasingham SP,Edwards AD,Schulz O,et al. The ability of murine dendritic cell subsets to direct T helper cell differentiation is dependent on microbial signals. Eur J Immunol,2003,33(1):101-107.
[30]Fanning SL,George TC,Feng D,et al. Receptor cross linking on human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leads to the regulation of IFN-alpha production. J Immunol,2006,177(43):5829-5839.
[31]Hiasa Y,Akbar SM,Abe M. Dendritic cell subtypes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LA DR and CD123 on type 2 dendritic cells. Hepatol Res,2002,22(4):241-249.
[32]刘庆广,赵影,虞定海,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7):596-600.
[33]谢业雷等,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9):842-844.
[34]高炳宏,陈佩杰,李之俊.运动与心率变异性.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5):490-492.
[35]Macor F, Fagord R, Ameny A.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RR interval and blood pressure short-term variability at rest and during dynamic exercise: comparison between cyclists and control. Int J Sports Med,1996,17 :175-181。
[36]Montano N, Porta A, Cogliati C,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xplor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link between heart and behavior. Neurosci Biobehav Rev,2009,33(2) :71-80.
[37]Routledge FS, Campbell TS, McFetridge-Durdle JA, et al. Improvements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ith exercise therapy. Can J Cardiol,2010,26(6) :303-12.
[38]孙绪生.老年人练太极拳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体育学刊,2000,14(2):36-38.
[39]吕和平,任爱红,郝春杰,等.老年人肺功能与年龄增长的关系.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6):26-28.
[40]王瑞元.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2-138.
[41]孙广民,刘宝梅,王金光,等.有氧运动对老年女性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187-189.
[42]吕和平,任爱红,郝春杰,等.老年人动态肺功能与衰老的关系.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1):13-14.
[43]刘静,陈佩杰,邱丕相,等.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机能影响的跟踪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3):290-293.
[44]Li JX,Hong YL. Tai chi: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n health. Br J Sports Med,2001,35(3):148-156
[45]孙威等,16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女性呼吸机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8):669-672.
[46]王敬浩等,太极拳锻炼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4):357-359。
[47]Zhou DH. Preventive geriatrics:an overview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m J Chin Med,1982,10(1):32-39.
[48]Judge JO,Lindsey C,Underwood M,et al. Balance improvements in older women: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Phys Ther,1993,73(4):254-262.
[49]Lai JS,Lan C,Wong MK,et al. Two -year trends in cardiorespiratory function among older Tai Chi Chuan practitioners and sedentary subjects. J Am Geriatr Soc,1995,43(11):1222-1227.
[50]晏利姣,郝玉芳,运用Endnote和Refviz文献分析软件对太极拳相关英文文献的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7):62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