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效益研究

2016-08-17冯云辉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一卡通社会效益

□ 冯云辉(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效益研究

□ 冯云辉(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大学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意在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为切入点,探索一条具有较高普适性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场馆的整体运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和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

高校体育场馆 运营效益 广州大学

1、前言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为了实现其自身发展,近年来陆续对校内外开放,但在开放过程中,公益性与营利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一直政府和人们关注的热点[1],也是一个难点。目前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理论研究和运营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业务单一且与社会场馆高度重叠,不是互补而是恶性竞争的关系;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作为最终目的;场馆运营不能充分体现自身高校优势与特色,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等方面贡献不大等。而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自2012年9月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与学校、体育学院同步发展,坚持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手段,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运营思路上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明显高校优势与特色、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鉴于此,本文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大学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意在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为切入点,探索一条具有较高普适性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场馆的整体运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和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包括科技期刊、学报、重要论文报告会的论文,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与探讨。

2.2.2、访谈法

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营利性与公益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为主要议题,采取多种形式访谈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2.2.3、问卷调查法

以自制《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调查问卷》对广州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消费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49份。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的经济效益分析

3.1.1、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开放的收入情况

3.1.1.1、积分收入

表3-1 积分收入统计表

积分是极具广州大学特色的收入方式,是学校每年为教职工提供的200积分(一分相当于人民币壹元)健身补贴。学校领导出台积分惠民政策,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校教师长期往返于大学城,教师体质状况一直是学校领导担心的问题,为防止教师体质下降,特出台积分惠民政策;另一方面,学校远离市区,学校场馆试行对校内外开放,积分是维持场馆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保障。同时,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成立的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场馆中心”)作为具体工作机构,具体负责体育场馆对校内外开放和管理工作,经营主体为体育学院。从表中可看出,2012、2013年收入较高,2014年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积分出台后,发现部分教师个人积分不够长期健身使用,借其他教师的积分预存在场馆,供个人使用,就背离了学校领导设置积分的初衷。因此,自2014年开始,学校及时出台了积分管理规定,严禁借卡消费,不能预存,积分不得跨年度消费等规定,使得积分消费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也反应了学校教职工的实际健身消费状况。

3.1.1.2 、一卡通与电子钱包收入

表3-2 一卡通和电子钱包收入统计表

一卡通和电子钱包均是健身消费者使用一卡通刷卡实现消费的方式。即一卡通中含有一卡通充值金额和网银电子钱包两个模块,均可以通过刷卡实现消费。凡持有一卡通的大学城教职工或学生,均可以使用一卡通刷卡方式进行消费健身,但主要是学生的消费方式。由于2012年只有不到半年开放时间,如果按照全年折算,与2013年收入基本相当,但2014年确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有:(1)由于学生健身时购买饮料和羽毛球,只能使用现金,所以很多学生习惯使用现金消费租场;(2)场馆开放后,学校近10个项目运动队训练进入常规化,占用了部分开放时间;(3)场馆开放后,学校群体活动明显增多,亦占用部分开放时间。

3.1.1.3、现金收入

表3-3 现金收入统计表

大学城外健身者、未随身携带一卡通、或一卡通中金额不足的大学城教职工或学生均可使用现金消费进行健身,也是学生最主要的消费方式。从表3可知,虽然各项目运动队训练和学校群体活动占用了部分开放场地和时间,但仍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参与健身的学生人数和次数均有有较大幅度提升,场馆开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健身热情的效应已经凸显出来。

3.1.1.4、转账汇款收入

表3-4 转账汇款收入统计表

转账汇款收入,即公对公通过银行转账形成的收入,是指场馆中心通过包场、租赁、销售、培训等业务产生的收入,主要是企事业单位集体活动包场和北方运动队冬训的收入。从表4并对照表1-3可看出,随着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对外知名度及各企事业单位对广州大学体育场馆服务和管理的认可度的逐渐提升,包场收入逐年提高,稳步增长,在总收入上已经与积分齐平,初步形成了以一卡通、现金消费为主的散户业务,以积分消费为主的培训业务,和以转账汇款为主的包场业务等三大主营业务。

3.1.2、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开放的支出情况

表3-5 各项目实际支出占总营业额比例统计表

表3-6 场馆年度支出统计表

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场馆开放收入应专项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体育事业发展及工作人员三个方面[2]。从表5-6可看出,随着业务的发展与拓展,虽然支出逐年增加,但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在支出比例上控制非常好,人力资源成本基本控制在1/3左右,对比其它经营性部门或单位,这个比例是非常高效的。同时,其它支出主要用于场馆维护和体育事业发展方面,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3.1.3、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利润情况

表3-7 场馆盈利统计表

从表7可知,随着新的积分管理规定出台,积分消费逐渐规范化,虽然2014年实际收入有所下降,但扣除积分收入的影响,实际上场馆收入是增加的;而支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有:(1)业务拓展和经营规模扩大,运营成本提高;(2)随着净利润的逐年累积和场馆中心经费逐渐到位,2014年开始,投入更多经费用于场馆维护和学科建设方面;(3)自2014年开始,学校开始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营业税。因此,2014年虽然实际收入下降,支出提高,反而实际上反应了场馆实际的收支情况及今后收支的基调。今后,场馆支出的三个方面(人员开支、场馆维护、体育事业发展)将各占1/3,体育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将得到较大的经费支撑。

3.2、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的社会效益分析

3.2.1、健身人员情况

表3-8 场馆开放参与人数比例

根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共接待健身人群已超过10万人次。从表8可知,最主要的健身人群依次是:校内学生、教职工个人和校外团体,也基本上与场馆的三大主营业务匹配。随着健身人群的逐年提高,不但体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目运动队训练走上正规化,群体赛事活动逐年增加,而且更主要的效应是学校师生的健身热情日益高涨,更多的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到健身大军中,场馆对校内外开放的作用和效应已经凸显。

3.2.2、健身消费者满意度

表3-9 消费者对场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健身消费者满意度是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从表9中可知,消费者对于场馆的服务态度、项目和水平基本上比较满意,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主要体现在目前场馆的增值服务还不够好,比如免费冲凉、羽毛球拍拉线、缠手胶等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2.3、成立了教学实训基地

2014年10月21日,松田学院正式在场馆中心挂牌成立松田学院社体专业教学实训基地,第一批派出3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场馆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标志着场馆中心从单纯的产业开发,逐渐走上产业开发、人才培养、教学实习等综合发展的阶段;3名实习生经过多岗位培训,技能培训,教学培训,不但超过预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而且其中2名实习生考取了体育学院研究生,实现了松田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研究生零的突破。目前,场馆中心正在申报搭建体育学院实习实践基地。

3.2.4、搭建了勤工助学基地

场馆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选拔了具有不同特长的勤工助学学生,使现有业务和今后拓展的业务成为他们发挥才华的平台,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建立了500人的人才库,实现了生活补助、特长发挥、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的目的。通过建立“三级”人才选拔制度,构建各级学生组织,形成三级学生团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意识,并有效解决了部分生活确实困难的学生生活费问题。

3.2.5、建设了三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

3.2.5.1、校内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专题会议精神,以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为契机,全面梳理了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资源使用和维护情况,翻新和改造了部分场地(北区游泳池、东区篮球场、北区篮球场灯光、北区网球场场地及灯光),逐渐改善了其他场馆资源(体育馆灯光、风雨跑道灯光、足球场主场副场场地及灯光、东区游泳池灯光)条件,不断完善教学、训练、竞赛、开放场地条件,逐渐推进校内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2.5.2、周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成为广州大学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健身乐园,有效保障了市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通过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力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力争成为大学城全民健身示范窗口。

3.2.5.3、大学城城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紧密配合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将自然、绿化、广场、文化等体育元素有机糅合,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游憩休闲场所,力争成为大学城城区客厅。

3.2.6、为校内产学研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国内,高校与企业或政府创建产学研结合基地面临发展的瓶颈,很多项目没有取得预期[3];同时,综合性院校体育学院或体育部,由于被划归为文科类学院,所设专业很难得到与企业或政府进行产学研结合项目。因此,在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对校内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以体育场馆为载体,构建校内产学研基地,是各综合性院校体育学院或体育部获得新的发展路径的最佳选择和切入点。

随着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对校内外开放试运营成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体育场馆为平台,整合体育学院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学院6个科研平台(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体育职业培训中心、场馆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广州大学武术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搭建校内产学研基地,作为学院培育高层次创新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和场馆运营原始创新的主阵地,实现知识转移、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以实现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习实践的同步和共同发展,有效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培养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学院的整体、快速发展。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经济效益方面

收入主要采用积分、一卡通与电子钱包、现金、转账汇款等4种方式,初步形成了以一卡通、现金消费为主的散户业务,以积分消费为主的培训业务和以转账汇款为主的包场业务等三大主营业务;支出主要用于人员补贴、场馆维护和体育事业发展三个方面;经过近3年的运营,获得可观的盈余;人员开支、场馆维护和体育事业发展三个方面在今后支出分配比例中将均等化,尽早实现“以馆养馆”,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经费助力。

4.1.2、广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社会效益方面

校内外健身人群超过10万人次,体育教学条件明显优化,各项目运动队训练进入常规化,群体活动逐年增加,校内师生健身热情日益高涨;挂牌成立了松田学院社体专业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勤工助学基地;搭建了校内、周边社区和大学城三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特色,产学研相结合,为校内产学研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能够充分体现广州大学优势与特色,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手段,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4.2、建议

4.2.1、积分惠民政策为广州大学的特色,但同时会导致场馆运营对积分的依赖;场馆中心应借鉴社会场馆运营思路,充分利用好寒暑假和期末考试的档期,重点拓展冬令营、夏令营和北方球队冬训业务,彻底摆脱对积分的依赖,同时把业务的开展与拓展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教练员业务提高和研究生实习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4.2.2、场馆运营收益支出,应主要用于场馆维护和支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等方面;场馆维护费用应与体育维持费的使用形成互补,不断改善教学、训练、开放硬件环境;充分利用场馆多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培养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运营模式,使体育场馆为重要科研平台和成果转化的主阵地。

[1]李尧.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郭奇.长沙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李丹,张磊.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C].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一卡通社会效益
广州大学作品选登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A Tale of Two Cities:Creating city images through “Shanghai Police Real Stories” and“Guard the Liberation West”
好刊社会效益高
基于“一卡通”开发的员工信息识别系统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15 卷) 总目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