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抗战纪念碑

2016-08-16梁茂林

贵阳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纪念碑陆军纪念

梁茂林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国家公祭鼎”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鼎铜质鼎身和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说:“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习近平还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在14年抗日战争中,在贵州组建了国军82师、85师、102师、103师、121师、140师、新编等8师、新编28师、预备第2师、贵州补充师、独立第6旅等11个陆军师,最粗略的统计总共有70余万青壮年应征入伍,走进抗日前线战场,在全国许多重大战役中都有过奉献和牺牲。各地为了祭奠他们,先后修建了烈士墓、烈士陵园、纪念碑和纪念塔。

笔者最近经不完全统计,省外各抗日战场为牺牲在当地的黔籍军人建烈士墓、阵亡将士纪念碑至今仍存22处;省内各地仍存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烈士墓34处。这既保留了全民抗战的历史记忆,也是日军侵华的56处铁证。

这些纪念碑和烈士墓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国民政府批准建立和进入国家忠烈祠的烈士墓和纪念碑

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为黔籍部队建立的只有一处,即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现在因为纪念碑遗址已不存在,只剩下一个“纪念塔”地名,为了证明这个历史事实,现从档案中寻找到的证据如下:

1.该师参谋长、副师长熊钦垣在申请参加民革时,在《自传》中记录的抗战经历。

2.周素园应柏辉章约请为纪念碑写的碑文,摘录如下:

第一百零二师者,第二十五军之旧部。今总裁蒋公于入黔后所改编者也。曩日将领半归淘汰,拔柏君健儒(柏辉章)于闲散之中,立擢以为大将,南北征戍,不恒厥居;训练整顿,壁垒森严。沪战爆发。由豫南调江阴,担任江防守备要塞,旋即增援淞沪,克敌于虹口,激战于苏州河,全师将士之殉国,自此始也。淞沪转进,守备津浦南段,尔后调陕,担任大荔河防,游击晋东南一带。二十七年夏,寇薄徐州,命扼砀山,掩护大军退却。徐州沦陷,敌倾巢西犯,血战七昼夜,弹尽援绝,白刃突围。团长陈怀珍、团附柏建成阵殒,官兵伤亡达三千人,是为本师最惨痛之一大纪念。其后调援南浔,万家岭之战,将士攀越危岩,冒百死以争卫地,鏖扑浃旬,歼敌六千,寇精锐淞甫师团为我铲灭凡尽。时寇之别股进犯德安,凶焰滋炽,乃回师截击于万家岭,遏其南窜,大军十余万得从容移转新阵地。是役也,我虽伤亡逾千,而所获战果异常伟大,声誉脍炙人口矣。南昌告急,复自东乡驰援,阻击于西山,折而东循抚河、赣江反攻南昌,有向塘之捷。作战弥月,伤亡复众。八月警备衡阳,长沙会战适起,奉命蹑寇湘北,进逼岳阳,与寇夹新墙而军,今且年余。夫以黔人生从山国,来自田间,言语塞陋,行动拘局,世之自命开明者,方窃窃指目,用为非笑。乃夫国难日深,强敌相对,黔人肝脑涂平原,膏液润野草。慷慷捐躯,前仆后继,视彼所谓开明者,未尝有逊色焉。大抵黔人执事敬,与人忠,颇吸中国文化之精髓,而生活坏境又养成习劳耐苦之天性,故其表现为朴诚,为果毅,有不教而率,不言而喻之风。健儒深明此义,而复善运用之,一切以身为仪则,故能功高而同列不忌,部分损失而士气不衰,所以历皖秦晋苏鄂赣湘,大小百数十战,伤亡万余人,而常标劲旅,若刃之新发于硎也。顷者,相持之局已成,反攻之期末届,健儒哀悯逝者,激劝方来,度地于贵阳之南郊,建本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鸠工庀材,克期观成,以书抵余曰,愿有铭也。余虽耄,其敢辞?铭曰:

“黔于行省号旁边,豪杰间生古固然。万人心死摧强权,史册光芒见新篇。日可倒兮海可填,血肉拼与钢周旋。丹心耿耿昭日月,千年无名何须金石镌。”

3.民国档案实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令

办四渝(二)第一三三六五号

令贵州省政府:

据陆军第一百零二师师长柏辉章、副师长陈伟光呈称:

窃查本师参加抗战以来,各级官兵伤亡万余,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盖咸体国父成功成仁之遗训,钧座救国救民之公忠。淞沪之役,砀山之守,南浔之战,湘北之追,四年之中驰驱万里,虽无震赫煊耀之功,实多忠勇壮烈之绩,可歌可泣,允式允法。兹谨遵钧座迭次训示,爰于贵阳交通便利之区,民众游息之地,建立本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石塔一座,藉资纪念,而昭来许。现据筹备人员报称,业经觅定南门外地址一区,购地建筑行即鸠工以始落成。除经迳请贵州省政府予以劻勷外,理合具文呈请钧鉴准予备案,并祈转令地方政府妥为保护,以示褒崇,而垂永久,实昭威德于无穷,等情;据此,除指令准予备案外,合行令仰饬属保护为要!

此令。

委员长蒋中正

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4.为陆军第四军第一百零二师函请派员协助测绘阵亡将士纪念塔一案签祈鉴核备案由建市施设字第82号案准陆军第四军第一百零二师二十九年十月九日公函:为派步兵指挥官杜肇华到厅洽办建筑阵亡将士纪念塔事宜,嘱予协助等由。准此,当经派员会同前往勘查,现已觅定阳河沟公路交叉处、作为该师建塔地点,所有购地兴建等事,由该师自行办理。除函复外,理合将协助测绘纪念塔广场计划图样一签祈钧府鉴核备案。再查本案昨奉军事委员会令,据该师呈同前由,饬本府予以协助等因,业经民政厅会同职厅拟具令饬省会警察局予以协助府稿呈核在案,合并声明!

谨签呈主席吴

附呈图样一份

贵州省政府建设厅厅长叶纪元

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选自贵州省档案馆档案M1-1-4807)

5.贵州省政府训令民三字第一二五三号

令省会警察局:

案奉军事委员会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办四渝二字第一三三六五号训令开:

“据陆军第一百零二师师长柏辉章、副师长陈伟光呈称……令仰饬属保护为要”

等因;奉此。合行令仰遵照

此令。

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选自贵州省档案馆M8 -1 - 3746)

6.民国报纸报道

a.某某师抗战纪念塔——决建立中正门外

[本报讯]某某师自参加抗战后,累建功勋,兹由机关主动筹划,决定在中正门外与环城马路相接处,建立一高四十余尺之纪念塔,该项工程,由市政工程处协助办理云。

(选自《贵州日报》1940年10月29日第3版)

b.某师阵亡将士纪念塔开工

袁主任代为设计,陆军第某某师筹建之阵亡将士纪念塔,现已由贵阳市政工程处袁主任代为设计并派员测量完毕,计全部工程费三万五千元,决建立于大南门外南厂路交叉处,全高四丈余,现已正式开工建造,最短期内可以完成云。

(选自《贵州日报》1940年11月1日第3版)

c.某师阵亡将士纪念塔落成

本报讯:中正门外某师阵亡将士纪念塔已落成,建筑雄观,谓该师阵亡士兵,皆为黔籍健儿云。

(选自《贵州日报》1941年5月11日第3版)

d.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已落成

中央社讯:陆军第某某师在本市中正门外十字路口建筑之阵亡将士纪念塔贵阳现已全部完成,高三丈余,周围刊刻各阵亡官兵姓名及高级长官题字,壮观雄伟,令人凭吊当然致敬,按此纪念塔诸烈士,咸为黔中英勇牺牲健儿云。

(选自贵阳《中央日报)1941年5月27日第3版)

二、战后由黔籍部队修建的纪念碑塔

1.陆军第八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公墓,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抗战阵亡公墓。

2.滇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碑位于云南省保山南郊。墓碑共5通,其中一通于“文革”中被毁。其余4通一为主墓碑,高1.5米,宽0.8米,直书“陆军第八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为“前陆军第八军军长,云南警备司令何绍周,陆军第八军军长李弥同立,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一为墓志铭碑,镌有墓志铭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的那一通已被毁),一为七律悼词碑,一为四言悼词碑,以上4碑被列为保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附滇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悼词碑碑文如下:

马鬣崇风吊易罗,当年曾此奋调戈。

碧鸡地近风云壮,朱鸟招魂涕泪多。

漫恸三军侣攘鹤,终凭一篑障江河,

寒飙大树余萧瑟,历劫精忠耿不磨。

觥匕壮士,慷慨即戎。

摧敌松山,保卫提封。

倭寇请降,抔土怀忠。

千寻华表,百世英风。

3.松山第103师阵亡将士公墓志由谭国铎撰,熊绶春立石。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城东北腊勐松山西南麓,昆畹公路东侧。墓已迁葬保山易乐池畔。附松山阵亡将士公墓志碑文如下:

查松山之敌,为倭寇第五十六师团松井队及野炮第三大队。本师奉命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开始攻击,赖我忠勇将士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卒于同年九月七日完全占领,歼灭顽敌三千余人,虏获重炮八门,其他军械无算,我亦阵亡官佐59员,士兵1450名。但因当时战况紧迫,多数未及妥埋。战后收集忠骸,迁葬于此者,仅官佐46员,士兵626名。兹为纪念忠贞,将所有阵亡官兵姓名刊诸石碑,以垂永久。尚望国军袍泽共同维护,俾此碑能与松山共终古,而凭景式,则幸甚矣。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

4.1939年,经报请国民政府批准,第86军在贵阳三桥建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文革”中“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毁掉了。

三、由地方政府和民众为黔籍军人修建的纪念碑墓

1.山西河津市在黄河畔、龙门南麓禹门建“黔军新编第八师抗战烈士纪念塔”, 纪念1938年12月在禹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而壮烈殉国的原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八师290位阵亡将士。江西德安县建的“万家岭大捷纪念园”中,为在万家岭战役中殉国的陆军60师360团团长、荔波人杨家骝和战役中战功卓著的黔军第102师师长遵义人柏辉章以及该师304团团长、江口人许世俊塑像。

2.凤冈县于1938年建有“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但是历经数次搬迁与风雨浸蚀,造成此碑损坏严重,部分字迹模糊。2015年凤冈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力财力,按原碑样式及1:1的比例重新复制此碑,立于县城革命烈士陵园内。

3.1943年兴义再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标。兴义“七七”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标,于1941年立于县城场心公园,1943年又改建于国民党兴义县党部驻地(今街心公园)左侧。标座为方形,由三台青石压缝垒砌而成,自下至上四边逐级依次递减20厘米。标座下为一块三角形石砌平台,占地面积40平方米,三面有踏道5级,踏道边均有望挂石栏。标高四水,四枋四面,际底宽60厘米,由下至上微收成上小下大的长方塔形。碑帽高80厘米,由顶至帽檐逐渐倾斜4条凸脊在顶端相连,构成4个等边三角形。碑面四边系阴刻线条,构成“木瓜心”图案。碑文系阳刻隶书竖排。正面书“七七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标”;右面书“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十日兴义县抗敌后援会立”;左面是蒋秋溪所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标题词》。其碑文如下:

芦沟起衅,抗战六年。山河变色,禾黍兴感。当其陈兵相博,拔帜争登,惟赤血之可表,蹈白刃而不辞。徒令依闾望穿,深闺梦断。讣到乡关,问刀环兮,谁唱?魂飞漠野,悲骸骨兮,孰埋?又裔陵夷,莫谓无人。大敌当前,宜思效命。此吾邑阵亡将士纪念标所由立也。爰为之赞日:天步艰难,寇焰猖獗:薄海同仇,奋起杀贼。叱宅风云,报国亡身:元归马革,碧血长殷。竭蹶六年,前仆后继;誓扫敌氛,再接再励。呜呼诸公,气贯长虹,生为烈士,死为鬼雄,奠定河山,匹夫有责;众志成城,嗣徽前哲。

1949年4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标被兴义县政府建设科以市街建设为由,将其拆除。

4.1945年郞岱县建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六枝特区郎岱镇文化站门前,纪念碑为四棱,高2米,宽0.45米,上用楷书阴刻“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11个大字,于1945年秋立于县城东门。1949年,郎岱县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抚恤处纂订本籍抗日战争期间忠烈将士名录,从档案查阅的资料记载,共有78名,其中中校副官1名,少尉排长3名,其余都是士兵。

(作者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

猜你喜欢

纪念碑陆军纪念
特别的纪念
新黄
纪念碑
Taj Mahal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