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8-16隋永良
隋永良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的核心,具有涵养水源、优化水质、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碳氧平衡、调节区域局部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是人类生存和人类文明之母。但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1 营造林概述
营造林是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的简称,是为了预防生态环境恶化而开展的大型防护林工程。营造林工程地跨东北西部、西北大部分地区以及华北北部,覆盖我国13个省级地区的551个县级区域,工程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孜别里山口,建设面积约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42.4%。
营造林工程在我国的持续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了工程建设地区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减小了生态环境危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影响营造林质量因素
营造林的设计与落实是整个项目提纲挈领的环节,为以后各项施工的落实提供依据和原则,主要包括营造林的基本状况、范围与布局、设计与种苗设计、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实施、工程量与投资预算、管理措施等。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
造林前的调查规划设计是保证造林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指导造林生产活动的依据,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基础。科学规划应在调查林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选择营造林树种,选择造林的新技术新方法,遵循自然规律,使造林达到高质量、高效益的目的。
3.2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就是要“天、地、树”合一,因此,在调查设计时要全面了解造林地区的气象、地理因素,即降水、温度、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特点。这些自然特点是经过长期的地理演变形成的,是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是选择目的树种的前提。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植物都要求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即植物的生态位,当自然条件超出它耐性的上下极限时,就不能生存。在造林地区气象、地理因素相同条件下,可能有多个树种能生存,但它们的生长态势各不相同,可分为最佳适宜树种、适宜树种、稍适宜树种。
3.3 细致整地
科学栽植,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机,种植时苗木根系要舒展,尽可能浇水。适宜的造林季节应该是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温度适宜的季节。适宜的植树造林时机应是苗木实地生理活动较弱,根系的生理活动较强,根系的伤口容易愈合的时期,栽植时必须使辑根均匀舒展,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边填土边分层踩实,栽植深度一般高于苗木根茎处2~3cm。
3.4 强化育苗基础作用
要充分利用全省种质资源普查的成果及已通过鉴定的优良树木品种、名特优珍稀乡土树种资源,扩大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使用率。为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见种就采、有什么种就育什么苗的传统习惯,对生产良种和使用良种者财政要给予大力扶持,可由省林木种苗管理部门对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统一回收,确保良种生产单位的经济利益,维护其正常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种苗价格执法力度,严防伪劣种子、苗木进入营造林工程,要以种苗的质量保证营林工程质量。
3.5 加强质量验收环节的掌控
此环节是营造林质量最后把关与见成效环节,实地考核验收应严格执行《营造林质量考核办法》规定:苗木合格率达95%以上;生态公益林混交比例达30%以上;幼林抚育实际面积合格率达95%以上;封山育林核实面积合格率达95%以上;成林抚育实际面积合格率和育苗生产出圃苗木合格率均达95%以上。
3.6 增加科技投入
要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就必须坚持走科技兴林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展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和优良树木新品种开发;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用途造林密度、相同树种地理种源试验等。要积极推广植物蒸腾抑制剂、生根粉、营养袋育苗等实用技术,提高造林工程科技含量。
4 结语
营造林工程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建设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通过在工程建设地现有的植被覆盖基础之上广泛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封沙育林建立结构分布合理、林木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营造林工程的逐步开展对改善工程建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造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相关经验,将优质高效的营造林技术应用到项目建设当中能够切实提高造林质量,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国印.森林资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活力, 2013年第6期.
[2] 张长祥,原国栋.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