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幼虫室内毒杀试验

2016-08-16杨士杰

天津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菜粉蝶

杨士杰

摘 要: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按1∶1复合而成的复剂,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一制剂相比,在相同浓度下毒杀菜粉蝶幼虫效果差异显著(F复=40.38>F0.01(5,45)=3.47)。感染病毒的第6、7天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分别是单剂的26.6,54.53倍;浓度为2.0×105,2.0×106的复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分别提前了1.285,2.358 d。

关键词:MbNPV;HaNPV;菜粉蝶;复合毒杀;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S476+.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8.033

Abstract: The result of 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abbage moth karyotype polygonal body virus (MbNPV) and the karyotype of cotton bollworm polygonal body virus (HaNPV) with complex agent compounded by 1:1, and the single karyotype of cabbage moth polygonal body virus prepar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bbage white larvae (F = 40.38 > F0.01(5,45) = 3.47). After 6,7 days, the effect of complex virus preparations on cabbage white larvae were respectively 26.6, 54.53 times than the single dose, 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e death time of complex virus preparations of 2.0×105,2.0×106 on cabbage white larvae were 1.285 d and 2.358 d ahead than the single dose respectively.

Key words: MbNPV; HaNPV; small white; compound poison; effect comparison

菜粉蝶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普遍的一种害虫,它食量大,给十字花科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不仅对环境污染大,而且菜粉蝶幼虫对多种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这既增加了防治难度,又提高了防治成本。因此,笔者采用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单剂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复合剂对菜粉蝶幼虫进行室内毒杀对比试验,以期为田间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毒材料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2.0×109 PIB·mL-1,由江西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2.0×109 PIB·mL-1,由江西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供试昆虫

将养虫室内饲养的同一天孵化的菜粉蝶幼虫初龄幼虫接入已经灭菌的养虫管内,用无污染的新鲜甘蓝嫩叶饲养到3龄初期,供毒杀试验。

1.3 试验方法

(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试验。取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材料1 mL,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的6种浓度,分别是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2.0×108 PIB·mL-1备用。用毛笔将3龄菜粉蝶幼虫接入消过毒的干净养虫管内,每管1头,饥饿8 h。取新鲜甘蓝嫩叶洗净晾干,经紫外灯照射20 min后,剪成3 cm×5 cm长方形,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病毒悬浮液中2~3 s,取出晾干,分别移入各处理养虫管中,每养虫管1片。每30管为一浓度处理组,每组重复3次。设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各处理均在26 ℃室内饲养感染36 h后,去掉残余叶片,用无毒新鲜甘蓝嫩叶继续饲养。每天观察幼虫取食情况,接毒后第3、4、5、6、7 天记载各处理死亡数,并计算其平均死亡率、校正死亡率,进行方差分析,后绘出各浓度致死死亡曲线图,并作比较分析[1-3]。

(2)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混合复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试验。将以上2种相同浓度的病毒材料各0.5 mL按1∶1混合后,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的6种浓度分别是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2.0×108 PIB·mL-1备用。后面处理方法、感染试验操作同1.3的(1)[4-5]。

(3)病毒复剂与病毒单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结果分析比较。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剂毒杀菜粉蝶幼虫的数据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混合复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列出各浓度对数和第6、7 天单剂和复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死亡机率值,求出单剂、复剂回归直线方程及相关系数、LC50、LT50、增效比,并分析比较[6-10]。

2 结果与分析

2.1病毒单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试验结果分析

以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2.0×108 PIB·mL-1等 6种浓度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剂感染3龄菜粉蝶幼虫,其校正死亡率见表1。对表1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由表2知,F=10.09>F0.05(5 ,20)=2.71、F=10.09>F0.01(5 ,20)=4.10,表明不同浓度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效果差异显著和极显著。

从图1知:随着病毒单剂作用时间增加,菜粉蝶幼虫死亡率陆续增加;随着病毒作用浓度的增加,菜粉蝶幼虫死亡率也逐渐增加,尤其以2.0×107,2.0×108 PIB·mL-12个处理死亡率增速相对显著,在第6天死亡率分别达到77.6%和82.5%。而其他4个浓度对菜粉蝶幼虫的致死率均在60%以下,尤其2.0×103,2.0×104 PI·mL-12个浓度致死率较低,增速较小。

2.2 病毒复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试验结果分析

以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2.0×10 8 PIB·mL-1等 6种浓度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剂感染3龄菜粉蝶幼虫,校正死亡率见表3。对表3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

由表4知,F=18.43>F0.05(5,20)=2.71、F=18.43>F0.01(5,20)=4.10,表明不同浓度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效果差异显著和极显著。

从图2可知,2.0×106,2.0×107,2.0×108 PIB·mL-13个浓度的二种病毒复合剂致幼虫死亡率在第4 天的增加就非常明显,死亡率分别为65.4%,69.7%,73.8%,但浓度低的2.0×103,2.0×104 PIB·mL-1致幼虫死亡率增幅较小,到第6天死亡率仍较低,分别为14.3%,32.2%。

2.3 复剂与单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结果对比分析

对表1和表3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知,F=40.38>F0.05(5,45)=2.43、F=40.38>F0.01(5,45)=3.47,表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与单剂对菜粉蝶幼虫毒杀二者差异显著和极显著。

由第6、7 天不同浓度的单剂和复剂感染菜粉蝶幼虫校对死亡率,得各对应的机率值(表6)。

由表6分别求出第6、7 天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复剂浓度对数与死亡机率值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结果见表7。

从表7知,第6、7 天单、复剂回归直线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r001(0.875),故回归关系均极显著,感染浓度对数值与校正死亡率呈高度相关性,制剂浓度与测定昆虫死亡关系密切。从表7中还可知,感染病毒的第6天,复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3.674×105<单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9.651×105,即菜粉蝶幼虫对复剂更敏感,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是单剂的26.27倍。同样,在感染病毒的第7天,复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2.360×104<单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1.287×105,即菜粉蝶幼虫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更敏感,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是单剂的54.53倍;。

以2.0×105、2.0×106死亡时间对数和死亡机率值列出回归直线方程,求相关系数、LT50,结果如表8。

从表8知,2种浓度的单剂和复剂回归直线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r0.01(0.917),以2.0×105,2.0×106 2种浓度感染幼虫死亡时间与死亡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从表中还可知:2.0×105的复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提前1.285 d;2.0×106的复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提前2.358 d。

3 结 论

通过试验可知,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二者复合后,2.0×106,2.0×107,2.0×108 PIB·mL-13个浓度毒杀菜粉蝶幼虫效果比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剂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病毒的第6 天测试,复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3.674×105<单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9.774×105,即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是单剂的26.6倍;在感染病毒的第7天,复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2.360×104<单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1.287×105,即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是单剂的54.53倍。以2.0×105的复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死亡时间提前1.285 d;2.0×106的复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提前2.358 d。因此,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合后,能显著提高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杀菜粉蝶幼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洪祥,张履鸿.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的生物测定[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8,19(4):361-364.

[2]刘琴,徐健,殷向东,等.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6(1):60-61.

[3]章东方,陈锦绣,徐庆丰.烟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力生物测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1,7(3):31-33.

[4]鲁晓知,陈曲侯,洪华珠,等.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1997,13(4):151-153.

[5]邓宁,鲁晓知.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力测定[J].黄淮学刊,1998,14(4):43-45.

[6]侯建文,赵烨烽,蒋伟民.复合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J].植物保护学报,1999,26(4):343.

[7]郑桂玲,李长友,张履鸿,等.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原始寄主及交互寄主甘蓝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2):112-115.

[8]张忠信,张友清,王晓容,等.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红铃虫幼虫毒力的生物活性测定[J].病毒学杂志,1986,1(2):54-57.

[9]赵润洲,徐艳聆,秦利,等.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传播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 (6):74-76.

[10]宫芸秀,扈利华,邢祖培,等.甘兰夜蛾核型多角体82—17病毒株对裸鼠感染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9(3):105-109.

猜你喜欢

菜粉蝶
灵巧的爸爸
幸福的样子
菜粉蝶HSP20基因的克隆及温度胁迫下表达分析
菜粉蝶气味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菜粉蝶osiris基因家族鉴定与发育动态
家蚕不同龄期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差异性分析
菜粉蝶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