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测算与比较研究

2016-08-16赵娟石培基朱国锋

世界地理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一带一路

赵娟 石培基 朱国锋

摘 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区域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机遇,尤其是西部地区作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实施重点,通过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积极走进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主动适应新常态。本文从经济、文化、社会、政策这四个方面建立对外开放度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从时间和地域尺度上对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和比较,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分析各区域的对外开放发展趋势,为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度;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面开放的格局,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愈加频繁,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世界潮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我国形势来看,“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并首次提出“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1]。“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从2013年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到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已经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常态,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是新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的重大战略举措[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地区新一轮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西部地区积极配合国家向西开放政策,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纵观西部地区已建成的开放高地,已经形成向西开放的新格局。

学者们在国家战略提出的同时进行构想研究,王睿等在向西开放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从内涵特征、开放思路、阶段目标等方面对向西开放战略进行了分析[3]。高国力等认为现阶段内陆已进入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拥有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环境,下一步的重点是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黄国胜等认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加快经济区开发开放步伐,构筑区域竞争优势,是顺应经济区开发开放的必然选择[5]。此外,周一星等发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与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展,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改变,传统中心区位城市的发展优势可能让位于门户区位城市[6]。麦世荣等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7]。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对外开放度的测量体系,对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来刻画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区域差异。

本文设定新疆、西藏、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青海、贵州、陕西、内蒙古、广西等十二个西部省份作为研究区域,选取经济开放度、文化开放度、社会开放度、政策开放度四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对外开放度综合测评。其次,通过量化分析探讨区域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因素,明确不同区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为各区域针对性地提出对外开放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撑。最后,通过区域对外开放度得分排名,树立对外开放领先发展的榜样标杆,引导区域间有序竞争,从而为缩小地区差异提供理论支撑。

1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构建与测度

所谓对外开放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与境外国家或地区在多方面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即国际化水平[8]。本文用区域比较中的相对位置来刻画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得分越高被认为开放程度较高;得分相差越大,说明两区域开放水平差距越大。

1.1 对外开放度测算的指标选取

由于各区域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通信交通和政策制度上有很大差异,对外开放作为一项评价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指标选取时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遵循综合性与可行性原则选择指标,在保证评价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统计数据,实现测算的可操作性。从四个方面入手,选取经济开放度、文化开放度、社会开放度、政策开放度作为一级指标,并设置了11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指标分类详见表1。

1.2 对外开放度的测算方法

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在对外开放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在测算方法研究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蔡文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外开放度指标权重的设定方法有三种:主观赋权法、实际发生法和数理统计法[9]。大多数学者选择采用主观赋权法给各分指标赋予一个确定不变的值,部分学者采用数理统计法即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赋权法给各分指标赋予权重。李翀认为要衡量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须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方面入手,并以40%、30%和30%的权数对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和对外投资比率加权求和[10]。曲如晓运用实际发生法,根据各指标所代表的交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作为各指标所占的权重[11]。这两种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很强的科学理论依据,而数理统计法则不考虑各指标间关系的理论含义,只是单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权重。其中胡智等采用贸易开放度、实际关税率、对外金融比率、投资开放度和生产开放度五个指标,并首次引入了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开放度进行测算[12]。赵三英也运用过主成分分析法从贸易、金融、投资三方面选取8个指标测算中国对外开放度指数[13]。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19.0软件对选定的四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分别进行测算,过程如下:首先,在确定测算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体系后,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假设由n个区域在m个评价指标上的原始值构成一个原始数据矩阵,将其正规化,即:Yij=,与Si分别为变量均值和标准差。

然后计算样本相关矩阵Rmn=Ymn*Ymn

通过计算特征值ri和特征向量Zi得到主成分:第k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rk/∑ri,就是保留原数据总信息量的百分比。

最后综合主成分构造总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所选择的k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即:

F=?琢1Z1+?琢2Z2+…+?琢kZk

将每个主成分的代表式代入上式,则F可代表为原有指标的加权和,即:F=w1y1+w2y2+…+wkyk,式中wi就是评价指标的权重。

获得权重以后,再按每个三级指标中最小的得分赋值为0,最高的得分赋值为100,其他三级指标依据均匀插值的方法计算得分,这样层层加权平均,得到二级和一级指标的得分,最终得出区域综合指标排名。

2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2.1 基于时间尺度的比较

由于区域开放力度与开放政策是在原有的经济基础上,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做推动力,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将经济开放度等同于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为了研究西部地区十四年的对外开放发展趋势,用2000年~2013年的经济开放度进行测算,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13年)和各省统计公报数据。

由图1看出,西部地区2000年至今经济开放度虽然稍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状态。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2000年起西部的对外开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边吸引外资,一边为地区扩展知名度,使得西部地区总体对外开放程度稳步上升。直到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值,造成这样的发展趋势是由于2008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各行业积极对外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带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等行业的全面开放,所以这一年对外开放度呈现较高水平。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国贸易额锐减,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与上一年相比呈现回落趋势。之后随着全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提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也开始稳步回升,虽然2013年开放度与前一年相比稍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事业步入良性稳定的发展轨道。

2.2 基于空间地域上的比较

由于开放度得分是区域间一个横向比较的相对位置,不是直接衡量对外开放的绝对水平,所以,名次的高低只说明在该因素影响下区域对外开放水平较其他区域领先或相对较低。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2年基本数据进行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等官方公开数据。所得西部地区各省份一级指标得分比较如图2、图3。

由图2与图3可看出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开放度排名各不相同:经济开放度与文化开放度两项排名中,均是重庆与四川得分最高,宁夏得分较低,其余地区得分呈现规律的阶梯形态。社会开放度排名中宁夏(21.16)、贵州(20.49)、甘肃(12.36)、西藏(0.71)四省得分较低,其他地区得分差值均在5分以内,说明通信、交通等因素对西部地区各省对外开放的影响力较均衡。政策开放度得分排名,可看为各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程度排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广西(93.18),与排名第二的相邻省份云南(61.39)相差约32分,得分较低的西藏(5.43)、甘肃(3.56)、青海(2.78)均在10分以下,政策开放度得分差值较大,表现出对政策响应实施能力的不均衡性。

结合四类对外开放度情况,为西部地区十二个省份对外开放度做出综合排名,如图4,西部地区综合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为重庆(59.02)、四川(46.92),二者都靠近我国发展较好、开放度较高的中部地区,不仅受到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与自身优越的发展条件也有关;其次开放度较高的省份为陕西(28.94)、云南(25.34)、广西(24.16),云南和广西位于沿边、沿海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开放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他开放程度一般的省份有西藏(19.4)、新疆(19.09)、内蒙古(17.07)、贵州(12.08)、宁夏(11.82)、甘肃(10.6),不同区域在经济、文化、社会、政策因素影响下对外开放各有优势;最后综合开放度相对最低的为青海(7.88),截至2013年虽然没有在对外开放中表现出突出优势,但在十三五规划和“一路一带”战略实施背景下发展潜力更大。

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根据综合对外开放度得分排名,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表2)。

3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区域发展分析

《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2011年~2020年)》表明,为了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应重点打造几个经济战略高地,积极建设开放开发先行区,加快推进重点口岸开放,真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2010年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沿边地区等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要求。按照国家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从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对于着力构筑西部扩大开放新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保税区作为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而形成的独特的经济开放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度与自由度最大的区域,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引导作用,是重要国际交流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划分的四个等级区域内,建设有四大对外开放实验区,十二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十大重要经济区以及若干对外开放口岸,如图5。

3.1 西部地区开放程度最高区域分析

重庆和四川都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国际大都市,既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此外,重庆还有唯一的内陆保税港区,它吸引周边外贸货物到长江水运出口,有利于降低西部内陆省市的物流成本,进而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四川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旅游、文化大省,也是西部地区一个经济发展高地,近年来,成渝经济区正崛起成为欧亚物流国际枢纽、中国对中亚、欧洲贸易的桥头堡,国际贸易更是跻身西部第一。在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领域、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产业转移方面,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2 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区域分析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库,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迅速形成的同时,也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吸收新鲜的海外资源,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西部地区首个文化产业保税园区在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填补了西部地区在国际文化贸易方面的空白,此外西咸新区的建设也进一步推动了陕西对外开放的发展,使其开放度仅次于重庆、四川,领先于其他省份,体现了它在文化交流和科研成果国际化方面的优势。

云南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向东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相连;向南可通过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直达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国内陆腹地;向西可经缅甸直达孟加拉吉大港沟通印度洋,进入南亚次大陆。云南瑞丽试验区的设立巩固了中缅边境贸易往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构建了西南出海战略通道,是我国西南开放的重要国际陆港。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后,国家赋予滇桂沿边金改区的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新内容、新空间,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逐步增强人民币在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广西具有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以及沿海、沿江、沿边的发展潜力,北部湾经济区一湾连七国,是广西与东盟各国联系最紧密、成果最丰硕的区域。未来广西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东兴开发开放实验区的优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新门户新枢纽,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推动和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及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国家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后,广西全面实施了“双核驱动”战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谋划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努力将广西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14]。

3.3 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一般区域分析

西藏、新疆、内蒙古均地处我国边境线,与多个国家接壤,其中内蒙古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加强沿边地区对外经济,有利于其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沿边地区优势表现在经济开放限制低、力度大,优越的地理区位为涉外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独特的民俗风情拉动了旅游,交通等社会发展,其综合开放水平较高。新疆喀什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明显,依托腹地大,文化悠久,在周边国家都有相当影响,是面向中亚、西亚的重要开放平台。西藏依托青藏铁路,推进铁路、公路和航空港相连的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致力于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吉隆口岸,开展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工作,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逐步发展普兰和日屋口岸,加大对口岸边贸市场、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发展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逐步打造成我国陆路通往南亚国家的贸易、物流中心[15-17]。

宁夏与贵州是内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差异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也受文化差异影响。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表明,宁夏试验区的建成不仅是形成沿边与内陆互为依托全方位开放的重大战略实践,也是全面深化与阿拉伯及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决策,实验区配合银川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可打造国家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最大的外向型经济聚集区,以实现内陆商品的海外开放。此外,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有近1700公里的丝绸之路交通干道横穿全境,兰州新区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已具备了良好的开发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有望在将来打造成一个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产业转移示范区。

3.4 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区域分析

青海的对外开放度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虽然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青海向西开放的主渠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与中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

4 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指数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十二五”规划期间,对外开放度增速显著提高。在西部地区所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各有差异,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以内陆的重庆、四川开放程度最优;其次是历史文化大省陕西和沿海的广西、云南开放程度较高;西藏、新疆、内蒙古、贵州、宁夏、甘肃六个省份综合开放度排名居中,但在经济、文化、社会、政策等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开放度各有优势;青海的对外开放度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有一定差距。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西部地区掌握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为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以下建议:

(1)经济开放。沿边地区的边境贸易是拉动对外开放度的主要手段,通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高新技术产品“走出去”,加大对国内短缺原材料进口的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资源开发基地。例如以西藏为基地,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商品的出口,促进尼泊尔和印度等国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农副产品的进口等。在开放度较低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区域贸易合作,如在青海打造承接我国中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基地和西部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2)文化开放。由于当前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过去传统的交易市场,如电影节、艺术节、博览会等已不能满足国家间文化贸易竞争的需要,所以未来要想推动西部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更好地发展,可在陕西西安、甘肃敦煌等文化名城搭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发展和壮大文化旅游业、文化生产业、文化娱乐业等,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积极建设一定规模的文物艺术品保税区,充分挖掘古今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古丝绸之路文化,打造优质文化产品,大力培植文化品牌。此外应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大经济区设立文化综合保税区,加强同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古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交流,促进西域文化产业向西亚,阿拉伯等国家发展。

(3)社会开放。一方面加强与毗邻国家的交往与联系,积极参加东北亚、中亚、西亚等国际区域合作,支持开展政府间互访、商贸往来、人才流动等双边多边活动,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多条涉及欧亚大陆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铁路投入建设,从中国东部往西到达欧洲有北线(经哈密、将军庙)、中线(陇海线、兰新线)、南线(库尔勒到格尔木)三条线路,沿线可带动十个口岸的建设。另一方面借鉴东、中部发达地区对外开放经验,加强周边省区间的区域合作,增加区域间的交通渠道。例如内蒙古可进一步加强与东北三省以及周边省份的合作,鼓励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共建,支持内蒙古与沿海地区合作建设出海通道和临港产业基地。

(4)政策开放。在西部开放度最高的区域应积极发挥成渝经济区的联动互通作用,加快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的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这条新丝绸之路的作用,培育形成若干国际加工制造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形成内陆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在开放优势明显的沿边地区应积极致力于保税区、口岸和试验区的建设,如在那曲设立物流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那曲物流中心的作用,加速西藏对南亚等国的开放力度;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道、策克等重点口岸建设;加强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并在二连浩特建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规划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在开放成度一般的内陆地区,则根据各区域发展优势打造不同的开放平台。例如贵州应配合毕节改革实验区,利用贵阳综合保税区的便利条件,积极建设贵安新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宁夏应借助中阿博览会,同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搭建双边国际合作平台,建立有利于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形成中阿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甘肃应继续利用丝绸之路建设,一方面,积极创设“新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作为面向中亚、西亚、中东、甚至欧洲的对话交流与商贸平台;另一方面,以保税中心为核心功能,在兰州市西固区设立国际港务区,拓宽兰州物流集散和通道功能;青海可利用游牧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打响对外知名度,通过举办“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及“国际清真食品展览会”,利用会展平台引进项目资金,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努力跟进西部全面开放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N]. 经济日报,2012-02-13.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课题组,曹文炼.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的构建与分析[J]. 全球化,2013,02:83-95;127-128.

[3] 王睿,陈德敏.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构想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4):69-78.

[4] 高国力,张燕.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态势及推进思路[J]. 区域经济评论,2014(4):71-77.

[5] 黄国胜,王武科等.多重视角下的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探讨[J]. 资源科学,2009(31):164-170.

[6] 周一星,张莉.中国大陆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J]. 经济地理,2000(1):19-24.

[7] 麦世荣,宋周莺,等.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J]. 经济地理,2010(9):1417-1422.

[8] 周茂荣,张子杰,等.对外开放度测度研究述评[J]. 国际贸易问题,2009(8):121-128.

[9] 蔡文浩,于倩,张赟.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比较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2(64):27-35.

[10] 李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J]. 经济研究,1998(1):28-31.

[11] 曲如晓.经济开放度指标新探[J]. 经济学家,1997(5):75-81.

[12] 胡智,刘志雄.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J]. 世界经济研究,2005(7):10-17;25.

[13] 赵三英.中国对外开放度指数的构建与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6(21):83-84.

[14] 许宁宁.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阶段[J]. 商业文化,2015(8):85.

[15]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N]. 西藏日报(汉),2011-02-10001.

[16] 韩笑妍.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8):4-11.

Abstract: After all the way in the "area" strategic concept put forwar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s the new normal, area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pen to the west as a national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by speeding up connectivity, customs clearance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hannel construction, greater openness in the hinterland and border areas, actively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articipate in global competitio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policy, these four aspects growingly opened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ime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regional scale growingly opened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0 in the western region overall growingly opened at a steadily rising stag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12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each have differences, appear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penness to inland chongqing, sichuan optimal; Followed b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vince of shaanxi and off the coast of guangxi, yunnan open high degree; Tibet,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guizhou, ningxia, gansu centered comprehensive openness in six provinces, but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policy under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the openness of each have an advantage; Growingly opened in qinghai and other provinc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s a certain gap.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trend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policy under four kind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expanding opening-up pattern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open to the west; western region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一带一路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