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平台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2016-08-16田江山李志红
田江山 李志红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平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微博平台的发展中存在制约因素,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不良信息泛滥、监督机制漏洞等,应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引导网络参与有序化、建设微博监督体系等来推动微博平台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微博平台;数字鸿沟;网络参与;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建设;微博监督体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18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2.09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平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微博平台不仅增加了人们之间日常的情感互动,而且提升了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加强微博平台的发展,是促进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途径。
1 微博平台发展的现状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个体用户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用户通过发布信息,实现实时共享。微博最早诞生于美国的Twitter公司,其强大的传播功能迅速得到网友认可,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国内微博发端于饭否,随后是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参与,2009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开通。
新浪微博推出之后,使用微博的人数日益增多。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截至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2.12亿人,较2014年同比增长48%。微博的诞生迅速扩大了其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并在社会领域革新了传统的模式和构思。
2 微博平台存在的问题
微博平台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意味着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等诸多层面存在的差距。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分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存在与其经济发展总量相当的阶梯状分布。西部部分省份公民可接触的网络资源非常贫乏,东部地区已经发展了数年,远远领先于中西部。
网络信息软件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网络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影响网络资源使用的重要因素,网络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对网络资源使用的影响较大。
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层面存在不均衡现象。互联网所包括的信息量非常大,但社会民众对其掌握程度和技术性接触形式却存在差异。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往往更能够获得较为全面、均衡的信息。从这方面而言,大众传媒推送的信息愈加丰富,数字鸿沟就会呈现出愈加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数字鸿沟也会出现在网络资源欠缺者和网络资源拥有者两部分之间。网络资源欠缺者群体由于缺少网络表达自身利益的渠道,导致其网络空间话语权被剥夺。网络参与主体学习和创新能力层面的差异性同样可以导致数字鸿沟。由于知识背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社会主体往往会在面对网络技术时体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互联网参与广度和深度存在差异性。学习能力较强、知识背景较高的人,往往其应用互联网能力就会越强,能够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力,而学习能力较弱、知识体系欠缺的人,就会越来越缺乏使用互联网水平,从而导致参与冷漠。
2.2 微博无序性导致不良信息泛滥传播
在当下网络时代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观点都可以广泛传播,这为微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信息选择和政策决策带来困扰。在网络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微博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但同时又会影响到政策制定科学性。在传统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社会信息往往通过自下而上,层层过滤,最终传达到最高决策者,但这一过程信息往往会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失真,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在微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多渠道的信息选择能够为抉择提供判断依据,能够从数量和范围层面避免信息来源渠道少、信息量少以及信息失真等方面的境况。
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微博无序性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网民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以虚拟方式进行,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其言论一般不会被追究,同样导致不负责任的言论。以近些年来的“网络水军”为例,这已经成为制造虚假言论的主体,最终造成群体性效应。
2.3 微博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微博产生至今不过数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网罗民意、社会议题的重要土壤,同时也是网络谣言的温床。微博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微博自我辟谣功能并不能完全发挥,而众多虚假信息需要鉴别才能够证实消息是否是虚假的。在微博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也只能尽力而为。除此之外,微博用户自身同样存在不当行为。网络精神崇尚自由参与,但微博的无序性既不利于微博的长期稳定运行,也不利于维持现实需求。传统网络媒体,例如论坛、博客以及其他社交网站往往在信息发布前都有斟酌过程,且用户群影响力不大。但微博用户行为监督非常复杂,如何能够利用有效方式监控微博用户参与行为,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 微博平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弥补数字鸿沟
当前,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网民规模同样在不断扩大,只有不断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让微博更加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首先,要加快中西部等边远山区经济建设,确保现代网络技术能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应用;其次,对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网络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应该加大投入资源,加快网络信息基础设置建设。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教育培训强化网络意识和网络知识,对广大公民开展网络知识教育。网络意识以及网络知识的普及,能够促进公众更加有效地运用微博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后,在技术应用层面,国家应该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既要提高网络信息真实度,利用数字签名、密码口令,预防信息发布失真,又要防止通过盗号来炒作某一事件,制造民意,确保整个微博平台顺畅地运行。
3.2 引导网络参与有序化
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一方面,政府应该组织力量继续推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对各大微博进行有效监控,并对突发事件或者重大社会事件进行监测追踪,记录微博层面反映出来的态度、意见等,及时传输网络舆情统计分析表,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另一方面,建立下传上达的网络工作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具体职责和人员基本权限,完善问责制度,以达到信息整合的目的。
加强网络表达制约机制建设。网络参与的有序化必须依靠法律才能够有效实施。为杜绝微博参与的非规范性,必须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规范微博参与者的主体行为。一方面,强化网络实名制度建设。尽管实名制度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在减少微博匿名随意发布信息的作用非常大,有益于优化网络民意表达,确保网络参与安全。政府可以制定实施相关法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对网络注册信息提供管理和保护;另一方面,从立法角度,促进微博参与公共政策法制化,既能够确保微博参与的有序性,又不影响公民参与微博自由,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体系。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实现公民微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和有
序化。
3.3 建设微博监督体系
微博自身高度的开放性、传播的及时性、发布的多元性、操作的简易性等特点都使得其已经成为更加自由、开放的网络媒介产品,这同时导致微博监督体系发展非常缓慢。一方面,国内尚未有专门的法律,众多微博行为未能够受到具体法律细则制约;另一方面,作为开放、自由的交流媒介,微博为公民自由表达自我提供了技术平台,政府同样可以利用微博更好地聆听民意,以解决社会问题。但微博监督体系应该张弛有序,一旦出现大范围的错误信息,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
危害。
微博监督管理体系又不能单独以“堵”为主。微博用户之所以利用微博正是在于其自由行、开放性,并为公众提供自由表达见解的空间。普通公众同样可以通过微博与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对话,表达自我建议。随着市场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诸多民生问题同样涌现出来,例如教育公平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微博的出现让社会公众更加重视这些问题。从这方面来看,微博发展利大于弊。
首先,微博监督管理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以补充道德约束之不足;其次,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监督管理体系应该进一步完善。除了政府监管之外,微博平台同样也应该强化行业自律行为,一旦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传播行为,应该及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最后,公众与政府应该逐渐形成微博互动,使得公众表达和政府监管形成动态平衡。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则应该为公众表达自我见解提供机会。微博监督管理体系建设非常复杂,需要众多部门齐心合力,促进微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R].
2015.
[2]喻国明.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
[J].新闻与写作,2010,(2).
作者简介:田江山(1983-),男,河北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李志红(1974-),女,山西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管理。
(责任编辑:周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