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玉米生态区域划分及品种需求

2016-08-16陈泽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亚区本区杂交种

陈泽辉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旱粮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6)



·专家特稿·

西南玉米生态区域划分及品种需求

陈泽辉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旱粮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6)

西南玉米生态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全部,广西大部,陕西南部,湖南和湖北西部的丘陵地区,以及甘肃省南部的部分地区,2013年播种面积为9083.8万亩,为全国玉米主产区之一。按玉米种植地区的热、水、土等农业自然状况,适当考虑行政区划和国家玉米区试点的布局,西南玉米生态区划分为5个大区,22个亚区。本文根据各个亚区的地形地貌、生态特点及种植情况等特点,确定各自对玉米品种类型的不同需求。

西南;玉米;生态区域;划分;品种需求

1 西南玉米生态区概况

西南玉米生态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全部,广西大部,陕西南部,湖南和湖北西部的丘陵地区,以及甘肃省南部的部分,为全国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播种面积为8816.2万亩(2012年)和9083.8万亩(2013年)。平均亩产约为325公斤(2012年)和330公斤(2013年),2013年平均产量约为全国的82.2%。

表1 2013年西南生态区玉米面积和亩产

省(市区)面积(万亩)亩产(公斤)全国54477.0401.7云南2257.7325.2四川2067.0368.8贵州1167.6255.2广西881.4301.8重庆700.1368.7湖北鄂西山地774.0湖南湘西山地434.0陕南、陇南山地丘陵802.0西南生态区9083.8约330.0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

西南玉米生态区有近90%的土地位丘陵山地和高原,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海拔从200 m~5000 m,立体气候明显。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富,水热条件较好,但大部分地区光照条件较差。各地主要因海拔不同而变化较大,除部分高山外,无霜期240到330 d,玉米有效生长期在150-180 d,从4月到9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降水量800-1200 mm,多集中在4-10月。但大部分区域全年云雾阴雨天气在200 d以上,日照时间少,春旱、伏旱和秋旱在不同地区发生。山地土壤较贫瘠,耕作粗放,玉米产量较低。

表2 西南生态区主要气候条件

2 玉米种植区划及品种需求

西南玉米生态区划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重视玉米种植地区形成的历史原因,参考前人所作的玉米种植区划,以及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状况作适当的补充。

2.在保持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按玉米种植地区的热、水、土等农业自然状况,以及玉米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划分玉米生态区。

3.适当考虑国家玉米区试西南组区试点的布局。

根据以上原则,将西南玉米生态区划分为5个大区,22个亚区,现将各区情况及品种需求分述如下:

2.1四川盆地玉米区

该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玉米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播种统计面积为2759.3万亩(2012年)。根据该区的地形地貌、生态特点及种植情况,又划分为5个亚区。

2.1.1盆东深丘春雨伏旱春玉米亚区 该区地貌复杂,地形起伏较大,沿江平丘、平行岭、深丘海拔200-800 m。土壤以钙质紫色土为主,平行岭多黄泥土,沿江多冲积土,地力中等或中下等。突出的生态特点是春早,春雨早,后期有规律性伏旱。稳定通过≥10℃的时期在惊蛰至春分,旬降雨量≥8 mm的时期出现在春分前后。沿江芒种前后有阴雨,小暑前后出现高温干旱。

本亚区玉米面积1038万亩左右,占全区玉米面积的38%。种植方式以麦、玉、薯旱三熟为主,玉米套种早,共生期长,个体发育不充分,加之常年发生大斑病和纹枯病为害,产量不高。新杂交种选育和推广应注意抗逆性和适应性,选育适宜早播,早发性好,前期耐阴湿,后期抗旱,中秆、中熟、耐瘠薄、抗病的大穗型品种。

2.1.2盆中浅丘夏伏旱交错玉米亚区 本亚区属海拔400 m的浅丘。土壤为紫色土,上下台土地力悬殊,保水保肥能力差。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时期在惊蛰至春分,旬降雨量≥8 mm的时期出现在清明前后。年际间夏旱、伏旱交错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夏旱,7月中旬后伏旱。玉米受水分胁迫大,有105~110 d的安全生长期。

本亚区玉米面积497万亩左右,占全区玉米面积的18%。主要种植方式为麦、玉、薯旱三熟或玉米与其它经济作物间套作。玉米预留行较规范,前后作共生矛盾较小,易实现一次全苗。但玉米从播种出苗到灌浆成熟,一直受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常有小斑病、矮花叶病发生,植株发育不良,穗小粒少,千粒重低。在新杂交种选育和应用上,应着重抗逆性,特别是抗旱耐瘠性鉴定,选育播种期弹性较大,出苗整齐迅速,株型紧凑,中杆、中熟、抗病、耐旱、耐瘠的中穗型品种。

2.1.3盆西平丘春旱夏雨玉米亚区本亚区位于冲积连缀平原,两侧为丘陵台地,平原冲积土较肥沃,丘陵台地以黄泥土为主,地力中下等。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时期春分前后,旬降雨量≥8 mm的时期出现在谷雨前后。春旱重,盛夏多暴雨、连阴雨,伏旱不明显。

本区水肥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属玉米高产区。玉米面积221万亩左右,占全区玉米面积的8%。玉米多采用间套种方式。适播期弹性大,玉米出苗快,根茎叶生长旺盛,个体发育充分,植株高大,穗长,穗粗,产量较高。但昼夜温差小,玉米灌浆会受影响,并易发生纹枯病等病害,不利于充分发挥产量潜力。应重视时发、中后期耐阴湿、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抗病的高产型中熟或中早熟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上面介绍的3个亚区的品种需求:这些地区的玉米是作饲料为主,种植密度小,需要果穗大,脱粒性好的杂交种,如潞玉13、东单80、中单808、成单30等,在重庆市范围还有金穗36、邦豪58、渝单30、禾玉966等,但这类杂交种籽粒容重较低,近几年有逐渐向品质型(籽粒硬度)方向发展的趋势。

2.1.4盆周边缘山地玉米亚区域本亚区地形复杂,玉米面积751万亩左右,占全区玉米面积的27.2%。又分为3种类型。

第1类:海拔800 m以下山麓及沿河地带,土壤为黄壤间有冲积土、紫色土,地力较高。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时期清明前后,旬降雨量≥8 mm的时期出现在清明至谷雨期间,低于16℃灌浆终日在寒露前后,全生长期活动积温4000℃。夏末秋初有连阴雨,西部有夏洪。多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复种指数较高。

第2类:海拔800-1200 m或1500 m山腰陡坡,土壤为黄壤棕、黄壤。土壤侵蚀,呈酸性。气温稳定通过≥10℃和旬降雨量≥8 mm的时期出现在谷雨前后,全生育期活动积温3200-4000℃。云雾多,日照少,常发生连阴雨伴低温和洪水冲刷等自然灾害。多为多为一年两熟或玉米间作豆类。

第3类:海拔1200 m以上台地,土壤为黄棕壤和棕壤,肥力差。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时期谷雨后,基本无干旱,低于16℃灌浆终日在寒露前后,全生育期活动积温2200-3200℃。气候特点是寡照、多雨、冷凉。

品种需求:依据地形地势,海拔800 m以下种植中熟品种,800-1200 m种植中熟或中熟偏早品种,1200 m以上种植早中熟品种。海拔高,湿度大,玉米易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表现个体发育不良,穗小,粒少,千粒重低,产量不高。应分不同地带,选育和应用生育期适宜,耐阴湿,耐瘠薄,营养生长旺盛,抗倒伏、抗病的硬粒或中间型杂交种。主推品种有:川单14、资玉2号等。

2.1.5西部高原干冷玉米亚区本亚区为峡谷地带,玉米种植面积243万亩左右,占全区玉米面积的8.8%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1类:中、北部海拔1500-3000 m的高原、深切谷。土壤垂直带组合为红褐土→红壤→红棕壤,多呈酸性。春雨迟,夏秋温度低。

第2类:南部高山深谷,高程差异大。土壤垂直带组合为褐土→棕褐土→棕壤,多呈碱性。春夏旱重,气温随高度变化大,昼夜温差大。品种需求:峡谷地带种植中熟种,高原种植中早熟种,以早夏播、夏播为主,一年一熟或接茬两熟。生态因素中突出的特点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出籽率高,玉米的高产潜力能充分发挥。玉米育种方向是选育株型好,耐密植,中熟或中早熟,抗病高产杂交种。主推品种主要有凉单4号等[2]。

2.2云贵高原玉米区

该区包括云南和贵州全省,玉米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地,2013年种植面积为3425万亩,平均亩产301公斤。因生态条件复杂,两省又各划分为以下不同的亚区。

2.2.1云南省的4个亚区

2.2.1.1滇东北温凉玉米区包括昭通地区、东川市及曲靖地区的宣威、会泽共14个县(市)。耕地面积为43.9万hm2,是该省玉米、马铃薯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346万亩,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7%,但发展不平衡。按高、中、低产分级,高产区站28.1%,中产区占65.3%,低产区占6.6%。

该亚区地处滇东高原的东北边沿,山高谷深,河流强烈切割,年降雨量700-1000 mm,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凉,年均温度11.3-21.1℃,玉米生长期间(5-9月)平均温度为17.6-26.0℃,≥10℃的年积温在3000℃以上。品种需求:由于本区气候温凉,土壤多为山地红壤或者黄壤,需要生长后期籽粒灌浆脱水快,耐寒性强,耐瘠性强的品种,主推品种有扎单202、川单15、川单14、安单3号、资玉2号、盛玉2号等,地方品种以二季早为主。

2.2.1.2滇西北冷凉玉米亚区包括丽江地区、迪庆州和怒江州共12个县。玉米种植面积108万亩,玉米总产占该省玉米总产的5.9%,单产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20%,没有高产县,中产县有7个,占59.8%,低产县有5个,占40.2%。

该亚区位于横断山脉中北部,纬度和地势为该省最高,山川相间,山势陡峭,除中甸附近有面积宽广平坦的坝子(海拔在3000 m以上)和一些狭窄的河岸阶地外,绝大多数耕地分布在坡地上,陡坡耕地比重大。除华坪、六库、福贡等地的热量条件好外,多数地区霜期长,热量条件差,全区年平均温度在5-20℃,5-9月份平均气温8-26℃,≥10℃的年积温为1300-5000℃,年降水量在600-1170 mm。

品种需求:坝区土壤肥力较高,栽培水平也高,光能充足,光质好,短波辐射强,有利于夺取玉米高产,但也有相当的比例的山区,灌溉条件差,山高谷深,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块小和土壤肥力差,耕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而瘠薄。主推品种主要有北玉系列(如北玉21、北玉16)、 海禾系列(海禾1号、海禾30)等。

2.2.1.3滇中温暖玉米亚区包括北纬24-26℃之间的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等地州全部,曲靖、玉溪地区的大部分和泸西、永德、凤庆等共55个县,玉米种植面积700万亩左右。玉米总产占该省的玉米产量的40.0%,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9%。按照高、中、低级分级,高产区占23.6%,中产区占56.2%,低产区占20.2%。

该亚区地貌多为高原湖盆或中山河谷盆地,湖盆坝子较多,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以种植水稻为主,只有在水利条件较差及溶蚀盆地、渗漏严重的坝子如罗雄坝、沾益坝、金马坝、姚关坝、祥云坝等玉米种植面积稍多,且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 m的坝子边沿、丘陵山区或半山区。本区属于中、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3-18℃,≥10℃的年积温为4000-5000℃,年降水量800-1000 mm,日照2000-2500 h。

品种需求:在最适宜区的富民、嵩明、曲靖、陆良、罗平、泸西、易门、通海、楚雄、姚安、大理、弥渡、凤庆、保山、施甸等44个县的海拔2200 m以下地区,旱地土壤中,鸡粪土、油红土占由相当大比重,其中是红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在次适宜区的元谋、宾川、鹤庆、永平等11个县,进入雨季时间晚,年降水量少,而且玉米花期多干热风,土壤瘠薄,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主推品种有北玉系列(如北玉21、北玉16)、五谷系列(3861、1790)、路单8号[3]等。

2.2.1.4滇南暖热玉米亚区包括文山、西双版纳、德宏州和思茅地区的全部,红河、临沧两地的大部分及元江共46个县,总耕地109万hm2,其中玉米670万亩。玉米总产占该省的玉米产量的24.9%。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8%,是单产最低的一个区。按单产水平分级,没有高产县,中产面积占40.9%,低产面积占59.1%。

本亚区低热层比重大,热量条件好,年均温16-24℃,≥10℃的年积温4800-8200℃,霜期较短,有的甚至终年无霜。以哀牢山为界,东西部降水量差异较大,西部降水丰富,年降水量1000-1700 mm,但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东部降水量少于800-1000 mm,而且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加上又是岩溶地段,渗漏严重,形成地表干旱缺水。本区民族众多,多数地方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有的地方还采用刀耕火种原始农业耕作方式。

品种需求:在适宜区的文山、邱北、弥勒、蒙自、思茅、景东、云县、镇康等33个县,蒙自、开远、建水以及元江、红河永系河谷地区降雨较少,4-9月降水仅600 mm左右,气温高、雨日少,蒸发旺盛,相对湿度低,旱情较重。在次适宜区的德宏、西双版纳两个州以及思茅地区的西盟、澜沧、盂连、江城等13个县,地处边疆,地广人稀。玉米在本区仅为零星分布,多种植在低山区和中山丘陵地带的坡地上,刀耕火种,单产很低。本区域的主推品种有耐瘠性好,抗病性好的北玉系列、雅玉系列、五谷系列、海禾系列、路单8号、正大615、大天1号、罗单9号、红单6号等。

2.2.2贵州省的5个亚区[4]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位于我国西南高原山地玉米区中心地带,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具有特色的地方种质[5-6]。

2.2.2.1黔中及黔北间套作春夏播玉米亚区包括安顺市的紫云县、镇宁县、普定县、西秀区、平坝县;黔南州的瓮安县、福泉县、贵定县、龙里县、都匀县、惠水县、长顺县、平塘县、独山县;黔东南州的黄平县、麻江县、丹寨县、凯里市、雷山县、台江县、三穗县;贵阳市的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云岩区、息烽县、修文县、开阳县、清镇市;遵义市的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湄潭县、余庆县、凤岗县、绥阳县、仁怀市、正安县、务川县、道真县、习水县等县市区,覆盖本省大部分地区。本区玉米播种面积40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36.7%,总产150.2万吨,占全省总产的38.4%,平均亩产308.6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4.7%。

本区北部属黔北山原中山峡谷区,海拔一般在800-1200 m;中部属黔中丘原区,海拔一般在900-1500 m之间,地势较平坦,耕地比较集中,土层较厚,肥力较好,耕作水平较高;南部位于苗岭以南,属黔南山原中低山峡谷区,海拔一般在600-1400 m之间。本区的气候特点是春暖迟,秋寒较早,夏季温暖无酷暑。雨季开始较旱,有利于玉米播种出苗。

品种需求:本区中早熟,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均有种植。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0-100 d,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0-130 d。当前生产上玉米以杂交种为主,约占种植面积的90%。地方种仍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主要是品质好,耐瘠,耐旱的品种,种植在山区或半山区。目前的主推品种有贵单8号、金单999、遵玉3号、黔玉3号、黔单16号、毕玉6号、西山99、黔单18、正红311、中单808、金单999、正大999等。其中,属于遵义市的县市区主要分布稀植大穗型品种,而在本区的其它地区主要种植包叶封闭性好,抗叶斑病、穗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抗病性品种。

2.2.2.2黔西南间套作玉米亚区黔西南间套作玉米区包括盘县、普安、晴隆、兴义、兴仁、安龙、贞丰、关岭八个县市,有耕地274万亩,旱地占本区耕地70.2%。玉米播种面积14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6%,总产60万吨,占全省总产的15.5%。平均亩产358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21.7%。

本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由贵州高原向云南高原及广西丘陵过度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较复杂,玉米主要分布在800-1500 m的高山及丘陵旱地。本区气候特点是春暖早,秋寒亦较早,夏季温凉。年降水量1200-1500 mm,玉米生育期内的4-9月降水量为1102.5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0%,但分布不均匀,春干夏湿,一般要到5月上旬至5月下旬,春雨才开始,春旱较严重。本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300-1600 h,年太阳辐射总量98-105 KCal/cm2。本区热量充足,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十分有利于玉米生育,唯春旱严重,常推迟春播时期。

品种需求:玉米品种以杂交种为主,约占种植面积的80%,以兴黄单系列、兴单系列、西山系列品种、黔玉3号、黔单16号和安单3号[7]等品种为主栽品种。本区玉米地方品种较为丰富,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贞丰黄、晴隆大白包谷等地方良种仍有一定面积[8]。

2.2.2.3黔西部间套作春播玉米亚区黔西部间套作春播玉米区位于贵州西部,包括金沙县,黔西县,织金县,大方县,毕节市,纳雍县,水城特区,六枝特区,钟山区和赫章县的东部和中部。本区播种面积300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7.9%,总产106.8万吨,占全省总产的27.3%。平均亩产略低于全省平均亩产。

本区属地势较高的地区,海拔在1400-1800 m左右,属高原山区,相对高度达500-600 m以上,高差悬殊。气温变化较大,春暖迟,秋寒早,年均温13.5℃,低于全省年平均温。无霜期223-273 d,10℃活动积温3373-4403℃,夏季7月温度20-23℃,8月份为19-22℃,夏季冷凉。年降雨量1205.2 mm,玉米生长期间的4-9月降雨量为959.8 mm,占全年降雨量79.6%,但雨季开始期较迟,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进入雨季,春旱较严重,常影响玉米春播。本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为1081.3-1549小时,年太阳辐射总热量80-99 KCal/cm2。就气候因素来看,本区夏季温度虽然较低,但仍属于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故属玉米生态适宜区。在适宜生长温度下,而相对较低的温度时期较长,使玉米幼穗分化的前期持续时间延长,有利于形成穗大粒多,获得高产。由于温度较低,玉米生育期延迟。

品种需求:由于长期栽培,已形成许多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地方品种。对玉米食味品质要求较高,尤以白粒型品种较为普遍,如:毕节大白包谷,纳雍大白包谷,大方二道早等地方品种。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杂交种的应用面积逐渐扩大,近几年来,杂交玉米的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70%以上。生产上需要耐寒性好,耐瘠性好,籽粒灌浆脱水快的品种,主要推广品种有:西山系列、盘玉系列、毕单系列、毕玉系列杂交种,以及黔西4号、赫单4号等杂交种。

2.2.2.4威宁高寒春播玉米亚区威宁高寒春播玉米区包括威宁县全境及赫章县的西部,有耕地141.8万亩,旱地占耕地97.6%。2008年本区播种面积68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6.2%,总产16.2万吨,占全省总产的4.1%。平均亩产236公斤,是全省平均亩产最低的区域。

本区是贵州省地势最高的地区,海拔1500-2200 m,属高原山区,相对高度600 m以上,高差悬殊,气候变化大。春暖迟,秋寒早,年均温12.1℃,无霜期206-243 d,是全省温度最低的地区,10℃活动积温2588-3983℃,夏季7月温度17.8-22.1℃,8月份温度17.1-21.2℃。年降雨量971-815 mm,玉米生育期间的4-9月降雨量为827 mm,占全年降雨量85%,雨季开始较迟,常在5月下旬才进入雨季,春旱较严重。年太阳辐射总热量108 KCal/cm2。

本区由于气候冷凉,特别是夏季气温偏低,不利于玉米生育,故属于玉米低温次适宜区。由于气温低,玉米生育期延迟,中早熟品种需130 d左右,中熟品种需150 d左右才能成熟收获。生产上仍以耐低温的玉米地方品种为主,主要是威宁紫杆玉米。杂交种也有一定的推广面积,主要是来自云南省的宣黄单系列等品种。

2.2.2.5黔东及南部边缘间套作玉米区黔东及南部边缘间套作玉米区包括铜仁地区的沿河县,印江县,德江县,思南县,石阡县,铜仁市,玉屏县,江口县,松桃县,万山特区;黔东南州的施秉县,岑巩县,镇远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黎平县,丛江县,榕江县;黔南州的三都县,荔波县,罗甸县;黔西南州的望谟县,册亨县;及赤水河谷的赤水县,共24个县。有耕地面积576.2万亩,旱地占耕地面积37.6%。本区玉米播种面积180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6.6%,总产60.0万吨,占全省总产的14.8%。平均亩产低于全省平均亩产10.9%。

本区气象特点夏季炎热,是贵州省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本区年降雨量1100-1300 mm,春雨较早,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即开始了春雨,雨水分布不均匀,春雨多,夏季雨少,尤以本区北部伏旱较严重,4-9月降雨量920 mm,占全年降雨量74%。由于夏季炎热,7月中旬至8月上旬常出现35℃以上的高温危害,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属玉米生态高温次适宜区。由于高温炎热,不利于玉米生长,加之病虫害容易发生,玉米单产低。本区域推广的玉米品种以杂交种为主,其中,在东部及东北部的县市区,主要推广来自我国北方及四川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如临奥1号、成单系列、川单系列、渝单系列、中单系列等杂交种;而在南部河谷地区的县适宜种植温带种质育成的杂交种,也是宜种植含有热带种质或贵州地方种质与温带种质育成的部分抗病杂交种。主要推广抗病、耐热、耐旱、耐瘠的硬粒型热带玉米杂交种,如:正大619、迪卡007、迪卡008、金玉819等。

2.3湘西、鄂西山地玉米区

该区包括湖南的湘西武陵、雪峰山地玉米亚区和湖北的鄂西山地玉米亚区,种植面积约1208万亩。

2.3.1湘西山地玉米亚区该亚区位于湖南省西部,西北屹立武陵山,西南为雪峰盘绕,是湖南玉米主要产区。包括石门、慈利、桑植、龙山、大庸、永顺、花垣、沅陵、吉首、淑浦、怀化、绥宁等33个县、市。玉米种植面积434万亩,占湖南玉米种植面积的84.5%,产量占该省的8l%。

该亚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有三个特点:

(1)冬暖夏凉,秋寒偏早。年均温16.0-17.3℃,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间在4月上旬,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8℃以上,比该省其他地区偏低。8月以后由于太阳辐射减弱,湘西地势较高,秋季降温迅速。

(2)气温垂直变化显著,季节随高度的变化而异。无霜期比同纬度以东地区长,海拔500 m以下无霜期261-307d,海拔500-800 m无霜期250-260 d,海拔800 m以上无霜期230 d左右。

(3)光照时数少,日温差较大。湘西山多,云量大,光照比其他地区少,日照1273-1642 h,大部分地区在1500 h以下,年日照率30%-37%,光照偏少,热量相应不足,太阳年总辐射量3830.4-4368.0 MJ/m2。≥10℃年积温4900-5150℃,4-10月平均昼夜温差8.2℃以。年均降水量1200-1700 mm,其中70%集中在3-8月。

品种需求:湘西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两个地区,该地区土地贫瘠,春涝夏旱,所以,生产上需要耐瘠耐旱(伏旱),生长后期灌浆快、脱水快的玉米杂交种。湘玉10号是该区域的当家杂交种,母本7164来源于73单交,父本毛白11来源于含墨白血缘的农家种毛白,杂交种是黄白粒相间,品质和食口性好;植株耐旱耐瘠,耐粗放的耕作栽培条件[9]。近几年该区域推广的玉米品种逐步往品质型方向发展,在怀化、邵阳、娄底等低山丘陵地区,曾经风靡的潞玉13和临奥1号慢慢被正大999等品种取代。此外,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益阳等地逐步向密植型品种发展。

2.3.2鄂西山地玉米亚区该区包括湖北的恩施、建始、巴东、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宜昌、枝城、远安、秭归、长阳、五峰、兴山、丹江口、郧县、郧西、竹溪、竹山、房县、南漳、保康、谷城、十堰等25个县、市以及神农架林区。

该亚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海拔500 m以下低山河谷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10%,500-1000 m的中山占50%,1000 m以上的高山占30%。南部太阳年总辐射量3780.0-4200.0 MJ/m2,是该省太阳光能资源的低值区;年降水量980-1600 mm。

该亚区玉米种植面积774万亩,占湖北玉米种植面积的87%,玉米产量占该省玉米总产量的83.7%,单产低于该省平均水平。由于垂直气候的变化特点,玉米种植方式复杂多样,又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三种玉米种植类型区。

低山玉米: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地区。年均温16-18℃,≥10℃的年积温在5000℃左右,其中以三峡河谷最高达5500℃。10℃初日至20℃终日为180 d以上,年降水量980-1200 mm。品种需求:低山区主推品种有宜单629、蠡玉16、登海9号,其中宜单629是区试对照种,这些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不秃尖、矮秆、抗倒性好、中密度、商品性好。

中山玉米:分布在海拔500-1000 m地区。年均温13-15℃,≥10℃的年积温4000℃左右。10℃初日至20℃终日为140 d,年降水量1100-1500 mm。品种需求:中山区主推品种有腾龙1号(黄白粒)、康农玉108、鄂玉25等,这些品种的主要特点为稀植大穗、高产、品质好,抗灰斑,苞叶紧。

高山玉米:分布在海拔1000-1800 m地区,具有冬长无夏和春秋相连的气候特点。年均温8-12℃,≥10℃的年积温3000℃左右,年积温最低的巴东县绿葱坡,海拔达1819m,≥10℃的年积温只有2065℃。年降水量1200-1700 mm,雨日多达190-210 d,10℃初日至20℃终日为130 d左右。

品种需求:该地区由于气候冷凉,是湖北覆膜玉米的集中栽培区。高山区主推品种有湘玉10号、雅玉889等,这些品种的主要特点为抗纹枯病、灰斑病,抗穗粒腐、穗萌,熟期相对较早,苗期耐低温能力好。地方品种白马牙、小籽黄等仍有一定的面积。

2.4陕西、陇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该区包括陕西的陕南川道浅中山丘陵春夏玉米亚区、秦巴山区春玉米亚区和甘肃的岭南嘉陵江上游河谷山地春、夏玉米亚区,种植面积约802万亩。

2.4.1陕南川道浅中山丘陵春、夏玉米亚区该区位于巴山和秦岭之间,汉江和丹江上游,包括陕西的商南、商周、丹凤、洛阳、山阳、勉县、汉中、南郑、城固、洋县、西乡、石泉、汉阴、安康、紫阳、旬阳、白河、平利等县的全部或部分。玉米主要分布在浅山、中山和丘陵区。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面积和总产分别占陕西玉米面积和总产的16.8%和12.2%,亩产低于该省平均水平的27%,仅为236公斤,是该省玉米的低产区。该亚区地形复杂,山岭纵横交错,川道、丘陵、山坡并存,气候差异较大,春夏玉米交错分布。夏玉米分布在汉江、月河川道和海拔800 m以下的浅山丘陵区,春玉米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上的中山地带。

该亚区海拔450-1000 m,年日照1600-2100 h,年降水量700-900 mm,年平均气温13-15℃,≥10℃年积温4000-4900℃,无霜期210-230 d,太阳年总辐射量4200.0-4620.0 MJ/m2。土壤以黄棕壤、黄褐土为主。在汉江、月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肥沃,灌溉方便。浅山中山、丘陵区,地面坡度大,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层浅薄,肥力不足,玉米生产前期干旱少雨,后期秋淋寡照等。

2.4.2秦巴山区春玉米亚区该区属秦岭山区和巴山山区,包括陕西的凤县、太白、留坝、佛坪、宁陕、镇安、柞水、宁强、镇巴、岚皋、镇坪全部,以及紫阳、平利、南郑、石泉、商州、城固、西乡、眉县、周至、蓝田等县部分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为329万亩左右,面积和总产分别占该省玉米面积和总产的18.8%和13.7%,亩产比该省平均水平低26.9%,仅为237公斤。

该亚区海拔1000-2000 m,年日照1500-2000 h,年降水量900 -1200 mm,年平均气温11-13℃,≥10℃年积温3000-3800℃,无霜期180-210 d,太阳年总辐射量3780.0-4200.0 MJ/m2。土壤以黄褐土和黑沙土为主,土层薄,肥力低,保水能力差,耕性不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寒冷,日照不足,春寒秋涝,土壤瘠薄,施肥水平低,耕作粗放等。

品种需求:陕南川道浅中山丘陵春夏玉米亚区和秦巴山区春玉米亚区,适宜种植中早熟、大穗、抗病(主要抗叶部病害)、适应性广,耐瘠薄好的品种。其中,在汉中、安康地区中高山区(600-800 m海拔),以正玉203、临奥1号、潞玉13号、中金368等为主栽品种;在高海拔地区(1000 m以上),主要种植四号黄、安玉9号等;在商洛地区,以临奥1号、改良商玉2号为主栽品种。

2.4.3岭南嘉陵江上游河谷山地春、夏玉米亚区色括甘肃的两当、徽县、成县、西和、康县和文县6县以及武都和礼县两县的大部分乡(镇),舟曲和宕昌两县的部分乡(镇),迭部县的一个乡。

该亚区位于甘肃秦岭以南的嘉陵江上游,丘陵起伏,高山环列,海拔600-4000 m。气候变化大。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西部属温凉阴湿气候,大部分丘陵、山地属于湿润气候。年均温8.5-14.8℃,≥10℃年积温2300-4576℃,年降水量436-751 mm。水热条件好,适于玉米种植,为春、夏玉米兼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 m以下的河谷川坝及山区。种植面积约176万亩。

品种需求:由于该亚区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种植方式复杂多样,在本区域应用的品种很多,但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先玉335和中金368等。

2.5广西玉米区

广西玉米区在2013年的玉米播种面积为881.4万亩,平均亩产为301.8公斤,分为3个亚区。

2.5.1桂东北、桂西北单季玉米区本区位于广西北部,与湖南、贵州,云南相邻,由于热量不足,一年只种一季春玉米。本区包括桂西北高寒山区的西林、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天峨、南丹以及桂东北零星种植区的富川、金秀、融安、永福、临桂、灌阳、资源、三江、龙胜、融水、灵川、兴安、全州等20个县。本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广西玉米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3%和12%。本区冬春干旱严重,冰雹多,春暖迟、秋寒早。玉米安全生育期在3月中旬至10月下旬或11月初,生长期为210-250 d。玉米适宜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5.2桂中、桂南双季玉米区本区是广西玉米主产区,包括了广西大部分地区。热量、光照、水分基本满足春、夏、秋三季玉米生长,但是由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卡脖旱”不利玉米生长,因此绝大部分为春、秋两季玉米,而且以春玉米为主,秋玉米次之。本区包括桂西蔗田地玉米混种的环江、罗城、凤山、东兰、金城江、宜州、忻城、巴马、都安、大化、马山、田东、田阳、平果、隆安、天等、德保,那坡、靖西、大新,桂中、桂南以蔗地玉米为主的柳城、鹿寨、柳江、象州、合山、武宣、桂平、兴宾、上林、贵港、武鸣、宾阳、横县、邕宁、灵山、浦北、扶绥、江州、龙州、宁明、上思、凭祥以及桂中、桂东零星种植玉米的阳朔、恭城、荔浦、平乐、钟山、八步、蒙山、昭平、平南、苍梧、藤县、岑溪、容县、玉州等57个县(市、区)。玉米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广西玉米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5%和86%左右。

本区≥10℃初日为12月13日至翌年3月8日,终日为12月2日至翌年1月9日,间隔天数为263-351 d,≥10℃活动积温为5941-7938℃,年日照1487.5-1915.0 h,太阳辐射总量为419.1-479.6 KJ/cm2,年降水量1000-1700 mm,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一般占全年的75%-80%,且东南部地区比较多,中、西部地区少。热量分布则是桂东地区少,桂中、西南部地区多。桂西、桂中、桂南地区,春季雨水到来迟,秋季雨季结束早,容易发生春、秋干旱,影响春玉米的播种和秋玉米的授粉灌浆,而且春末至夏季时有暴雨大风、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玉米产量。桂东地区在春玉米生长期降水过多,光照偏少,不利于春玉米生长,因此在桂东地区玉米面积较少。桂西地区有较多望天田,早稻水分不足,产量低,一般实行早玉米+大豆一晚(中)水稻耕作制度,早玉米于4月底至2月初播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旱地一般实行春玉米间套豆类(薯类)或连种晚玉米的种植制度。春玉米一般于立春至雨水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秋玉米一般在7月底到立秋前播种。桂中、桂南地区玉米安全生长期一般从2月上、中旬至11月中旬,玉米生育期约255-259 d,春玉米一般在大寒至立春播种,6月中、下旬收获,秋玉米在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春玉米以间套种豆类、薯类、花生为主,近年为了解决蔗、粮矛盾,在柳州郊区及来宾市甘蔗田间种玉米的种植方式有一定的发展。桂东地区玉米安全生长期从2月中旬、3月上旬至l1月上、中旬,生长期250~280 d。

2.5.3沿海三季玉米区本区温、光、水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一年可实现多熟制,玉米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是我国主要的冬玉米种植区。包括北流、陆川、博白、合浦、钦州、北海、防城、东兴等县(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区玉米面积和总产量的2.0%和2.5%左右。

品种需求:广西玉米区的热量条件好,降水量多,但分布不均匀,种植玉米的土地相对瘠薄,病虫害多,特别是种植第二季锈病严重。因此,生产上需要旱热带种质的耐旱、耐瘠、抗病、籽粒容重高的品种。由于广西的单季玉米和双季玉米的主推品种没有划分界线,目前生产上面积较大的推广品种主要是桂单0810[10]、兆丰588、迪卡008、正大619、亚航901等。

[1]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编.中国玉米品质区划及产业布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龙永昌,何自晶,宋建国,等.玉米杂交种“凉单4号”的选育及应用[J].西昌农业科技,2006(2):1-4.

[3]赵吉奎,顾红波,昂有林,等.丰产稳产广适玉米品种路单8号的选育及应用[J].作物杂志,2011,38(3):131-132.

[4]陈泽辉.贵州玉米育种[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1.

[5]彭忠华,龙凤,王思松,等.不同玉米品种生态型自交系的选育及改良途径[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6):488-492.

[6]韩萌,柏光晓.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1):5-8.

[7]张洪龙,赵燕花,狄瑞涛,等.安单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08,27(8):106-107.

[8]陈泽辉.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22-127.

[9]田林,杂交玉米湘玉10号的制种高产技术[J].种子科技,2002(5):296-297.

[10]石达金,张玉,范继征.玉米品种桂单0810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8):68-69.

Ecological regions and variety requirements of the southwest corn

CHENZe-hui

(InstituteofDryCrop,Guizho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uiyang,Guizhou550006,China)

Ecological regions of the southwest corn include all of Sichuan, Chongqing, Yunnan and Guizhou, most parts of Guangxi, south of Shanxi, hilly regions of the west of both Hunan and Hubei, and part of south Gansu province. Planting area in 2013 was 90,838 million acres, which was one of the main corn producing areas of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heat, water, soil, and other agricultural natural conditions of corn planting areas, giving due considera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the layout of the national maize pilot districts, ecological regions of the southwest corn are divided into five regions and 22 subregions. In this article,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on the types of maz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each subregion, based on the topography,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practice and so on.

Southwest corn; Ecological region;Classification;Maze varieties

1008-0457(2016)03-001-09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6.03.001

2016-02-01;修回日期:2016-03-16

贵州省黔农科院自主创新专项“贵州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改良与创制”(字[2006]006号)。

S513

A

猜你喜欢

亚区本区杂交种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
浅析福建深部高温岩体地震异常响应
阿尔茨海默病前扣带回亚区体积与认知损伤相关性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基于海马亚区的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结构和功能连接研究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