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中的玉器
2016-08-16权敏罗晓燕
□权敏 罗晓燕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中的玉器
□权敏 罗晓燕
The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ruins of the Haihunhou State of the Han Dynasty in Nanchang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among which, the unearthed jade articles are especially noteworthy.Here we introduce several representative kinds of jade articles, so that we can have a restricted view of the aristocratic life scenes in that era.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墓主身份也确定下来,他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刘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帝、王、侯都当过的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让考古成果惠及社会公众。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精选了符合展出条件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300余件,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展出的玉器尤为引人注目,可谓是琳琅满目、华贵异常,在它的陪衬下墓主人奢华的生活,高贵的等级显现无遗。有完整成套的玉具剑、龟纽玉印、玉神兽、龙凤螭纹韘形佩、玉舞人、花蕾凤鸟纹玉耳杯、双身兽首纹玉璧等。这里我们遴选出本次展览上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玉器,并作概述,以求从窥斑见豹的角度去领略一下那个年代贵族的生活场景。
一.玉具剑
汉代王室官吏皆随声佩剑,身份高贵者则佩戴玉具剑,即在剑身装饰玉器,一套完整的玉具剑包括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玉剑首和玉剑格式剑身的装饰,玉剑璏和玉剑珌是剑鞘上的装饰。①(图1)这些在海昏侯刘贺墓中皆有出土。玉剑首是装饰在剑把顶端的玉饰,正视以圆饼形居多,侧视呈倒梯形或喇叭形。这次展览的玉剑首有汉代较为常见的螭纹玉剑首、云纹柿蒂纹玉剑首、谷纹柿蒂纹玉剑首,还有罕见的出廓螭纹柿蒂纹玉剑首、柿蒂纹凹涡纹玉剑首和素面双层玉剑首。出廓螭纹柿蒂纹玉剑首为青白玉,表面有少量黑色沁斑,螭纹出廓浮雕于剑首一周,表面压地浅浮雕柿蒂纹。柿蒂纹凹涡纹玉剑首为白玉,玉质细腻温润,表面压地浅浮雕柿蒂纹,在柿蒂纹的中心打一圈凹涡。双层素面玉剑首为青白玉,边缘有黑色沁和磕伤。这几件玉剑首甚为罕见,是难得的精品,使我们对汉代玉剑首有了新的认识。
玉剑格是镶嵌于剑把和剑身交接处的玉饰,正视外轮廓近似长方形,中部有脊,上端居中切出凹口,横截面近似梭形,穿孔有长方形、椭圆形、菱形等。海昏侯墓的玉剑格有墨玉、青白玉、青黄玉等,品质不一,制作规整,棱角分明,表面打磨的光洁莹润,中间穿孔部分有些可见明显的制作痕迹。根据其装饰纹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素面无纹;第二种表面浮雕螭虎纹,螭虎呈爬行状,身体弯曲有力,灵动飘逸;第三种为兽面纹玉剑格,以脊线为中心,用阴线刻画兽面纹和减地浅浮雕兽面纹。这几种玉剑格在汉代贵族墓葬中较为多见,如广州南越王墓、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河北满城汉墓等都有出土。
玉剑璏一般嵌于剑鞘的上半部,正视为长方形,顶面微拱,两端或出檐下卷,底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戴佩系。玉剑璏出土较多,形式也比较丰富。海昏侯墓就出土了大量的玉剑璏,有墨玉、白玉、青玉等,有的沁蚀较为严重。根据其形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正面微拱起呈长方形,两端均有卷沿,下有长方形銎孔。有素面玉剑璏、浮雕螭虎纹玉剑璏、兽面纹谷纹玉剑璏、兽面纹卷云纹玉剑璏、勾连卷云纹兽面纹玉剑璏、兽面纹谷纹玉剑璏和出廓凤鸟纹谷纹玉剑璏。另一种为拱形玉剑璏。正面大致为长方拱形,两端平齐,表面碾出谷纹,底部有弧角长方形銎。
玉剑珌是装饰于剑鞘底部的玉饰件,正视一般呈长方形或梯形,侧视呈橄榄形断面,顶部常有一到三个穿孔。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剑珌材质有墨玉、白玉、青白玉还有玛瑙。根据装饰纹样可分为五种,第一种素面无纹,第二种表面阴线刻兽面纹,第三种压地浅浮雕螭虎纹,第四种出廓高浮雕螭虎纹,第五种为谷纹玉剑珌。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具剑数量众多,这不仅反映出汉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海昏侯本人并非只知玩乐,他也是能文善武,崇尚武力。
二.玉印
《汉旧仪》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乃至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中二千石,银印龟钮。龟钮在汉代官印中较为常见。首博展出的海昏侯墓出土玉印为白玉、龟钮,上刻“大刘记印”。印学史学者孙慰祖认为“大刘记印”印风是标准的西汉晚期风格,印钮也是典型的西汉晚期风格。
玉韘从商代实用的拉弓勾弦之用,发展到汉代其原有的功能已全然丧失,演变成了装饰用的韘形佩。首博展出的两件海昏侯墓出土的韘形佩一件青白玉,一件青玉,均镂雕龙凤螭纹,玉质精美,雕琢精良。青白玉镂雕龙凤螭纹韘形佩为片状盾形,中间钻一圆孔,圆孔下位弧形凹面,其上阴刻云气纹。两侧和顶端均镂空,一侧为龙纹,一侧为螭虎纹,顶端为凤纹。品相颇佳。青玉镂雕龙凤螭纹韘形佩沁蚀较重,外轮廓近似圆形,其他与上一件相似。根据目前的资料,汉代的韘形佩一般镂雕双龙、龙凤、龙螭这些纹样,龙凤螭集中镂雕于一身的非常少见,这也反应出海昏侯特殊的身份。
螭纹玉剑格
柿蒂纹涡纹玉剑首
青玉兽面纹玉剑格
出廓凤鸟纹谷纹玉剑
青白玉兽面纹玉剑格
青玉浮雕螭虎纹玉剑格
谷纹玉剑璏
浮雕螭虎纹柿蒂纹玉剑首
素面双层玉剑首
青玉柿蒂纹玉剑首
四.玉璜
此次展览展出的玉璜呈弧形,扁平
浮雕螭虎纹玉剑首体。青玉,青黄色。有少量受沁灰白斑和褐色纹片。龙首仅琢出轮廓,龙嘴、鼻、眼、耳及龙身部均以细阴线刻雕琢。简洁而不失神韵。
五.玉舞人
白玉,有褐色沁,片状,造型写实,其眼眶斜削,眼球凸出,浮雕直鼻;发型复杂,在两耳侧各有一绺飘扬的卷发,以细密的阴线雕琢头发;着交领宽袖曲裾长裙,衣袖在肘部最宽,腕部收紧,衣袖下部为绹索状,袖口作马蹄形,领口、袖口、曲裾边沿装饰几何纹样,腰带略宽,表面雕有弧线纹,衣褶较多,用斜刀雕琢;一袖甩至头顶,另一袖横置腹部。与河南洛阳金村战国晚期大墓出土的双舞人玉佩、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人佩相似,此类玉舞人的形象见于战国末期,应是墓主人收藏的旧玉。②
玉剑珌
素面玉剑
玛瑙剑珌
浅浮雕螭虎纹玉剑珌
谷纹玉剑珌
蒲格谷纹玉剑
卷云纹玉剑璏
兽面纹云纹玉剑璏
兽面纹谷纹玉剑璏
六.龙纹玉饰件
青玉,沁蚀较重,龙体作盘旋腾起状,尾部盘曲。龙首前伸,上鄂上卷,口微张,龙身边缘雕弦纹,器表装饰隐起龙首纹,龙颈部往下雕琢出展开两翼,上装饰垂鳞纹,龙胸前有一长方形凸起,其上有一横穿孔。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这件玉饰件就是一条展翼登天的龙。这种雕琢双翼的玉龙非常罕见,弥足珍贵。根据其造型和装饰纹样可以判断其为战国早期的遗物,与玉舞人一样,是墓主人收藏的心爱之物。而这件器物的整体形状,龙身下盘旋一圈,两翼朝后伸展,胸前的凸起都给人一种其为内圆外方玉器改制而成的感觉,所以笔者怀疑其为一件早期玉琮的改制之物。
七.玉神兽
青玉、沁蚀严重,呈灰白色,神兽独角、鼓目、宽眉、云头鼻、大张口,三颗尖牙外露,爪分五指,一只横置于胸前,一只掌心向前举起至头部,腿部呈弯曲行走状,很像一头萌熊,但又似是而非,给人一种神秘感,雕琢细致,刻画传神。
兽面纹玉剑格
素面玉剑格
浮雕螭虎纹玉剑珌
勾连云纹玉剑璏
浮雕螭虎纹玉剑璏
浮雕螭纹玉剑璏
八.玉耳杯
青玉,表面有土沁。弧形耳和杯底均阴刻有花蕾凤鸟纹。耳杯,亦名“羽觞”,始于战国,盛于汉代及魏晋南北朝。耳杯常被认为是一种酒具,其实它也有装食物的功能。“锦衣玉食”,说的就是这种盛食物的玉器。推测这只耳杯是墓主生前使用过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其生活比较奢华。
九.玉璧
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说文》释璧:“瑞玉,圆器也。”《尔雅·释器》中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即边,好即孔。夏鼐先生认为:“发掘所得的实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他们既不限于这三种比例,并且绝大部分不符合这三种比例,我建议把三种总称为璧环类,或简称为璧”。笔者赞同他的观点,将海昏侯墓展览出来的圆形中心有空玉器统称为璧。目前展出的有涡纹玉璧、双身兽首纹玉璧、谷纹玉璧、阴刻勾连云纹玉璧、素面玉璧几种。在汉代,玉璧既是礼玉也是装饰玉又是葬玉,用途较多,出土数量较大,是反映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事死如事生”的汉代,社会的顶层权贵们在他们的墓葬中尽量还原他们生时生活的场景,所以海昏侯墓中才会有如此丰富的玉器陪葬。据史书记载和以往的发掘经验,海昏侯墓中也许会有玉衣的出土,我们期待进一步发掘成果的公布。同时也让我们随着这一件件华美的玉器,走进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侯国,去领略大汉王朝的雄风。
大刘记印玉印
青白玉龙凤螭纹韘形佩
青玉龙凤螭纹韘形佩
玉舞人
龙纹玉饰件侧面
龙纹玉饰件背面
玉神兽
阴刻勾连云纹玉璧
玉耳杯
谷纹玉璧
双身兽面纹玉璧
涡纹玉璧
注释:
①蒋方亭《锋芒与温润的交融—玉具剑》,《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4期。
②丁哲《从海昏侯墓出土的“舞女”谈起》,《古玉鉴定秘籍》,2015年12月12日。
Unearthed Jade From Han Dynasty Haihunhou Sate in Nanchang
Quan Min Luo Xiaoyan
(责任编辑: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