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问题”设计
2016-08-16广东陈顺良
◇ 广东 陈顺良
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问题”设计
◇ 广东 陈顺良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习课不是将知识再学一遍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烫剩饭”加加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深化,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
1 注重基础,达成考纲目标
“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目标和相关知识点,设计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通过问题把零散、孤立的知识点编成系统性、条理性和纵横交替的网络结构,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在复习原电池时,以Cu-Zn-H2SO4原电池为例,讨论工作原理,设计如下问题:1)怎样判断正负极?正、负极分别发生什么反应?2)反应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3)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是什么?4)怎样知道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5)溶液的pH如何变化?6)有什么办法使Zn与H+分开,不让H+直接在Zn表面得到电子?7)画出反应的装置图,并表明正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根据这几个问题,课前让学生分组交流并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评,然后随机从某个小组中抽出一人到黑板上书写电极反应并画装置图.经历课前交流、课堂展示、教师点评等环节,使学生复习并掌握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总结出原电池的2种装置模型——电池原电池和带盐桥原电池.
2 注重层次,把握难度和梯度
实践证明,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对于那些具有难度和深度的内容可以设计成问题组,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问题组”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核心主题逐层递进,既不能梯度太大,使学生迷失了思维方向,又不能将问题设计得太琐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尽量给学生以方向的引导,同时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有目的的深入思考.
如在复习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时,笔者进行了如下问题设计:
问题1:请学生上台观察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并把自己看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问题2:久置的FeCl2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
问题3:可以将Fe2+氧化成Fe3+的试剂除了氧气外还有哪些?可以将Fe3+还原成Fe2+的试剂除了铁粉外还有哪些?请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适宜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并填写表1.
①FeCl3溶液;②FeCl2溶液;③氯水;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⑤硝酸;⑥浓硫酸;⑦铁粉;⑧铜粉.
表1
学生对FeCl2和FeCl3虽然比较熟悉,但理解不够深刻,在观察2种盐溶液的物理性质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FeCl2溶液中为什么会有固体粉末?该固体粉末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上述质疑、思考,不仅让学生体会到Fe2+的强还原性,还体会到Fe3+具有氧化性.此时不失时机的展示一瓶未加铁粉的久置的FeCl2溶液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久置的FeCl2溶液中含有Fe3+,进而引入Fe3+的检验方法,最后进入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探究Fe3+和Fe2+之间的转化.
在本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不仅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还能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获得牢固的系统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思维,活化知识迁移
高三复习时经常碰到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迁移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意义识记并注意同中求异比较,以精确掌握的基本知识,防止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及时消除负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如在复习Na2O2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1)Na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由此推出CaC2的电子式为________.CaC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乙炔: CaC2+2H2O=Ca(OH)2+C2H2↑,请深入分析此反应原理,并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潜水艇中常用Na2O2做供氧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3)SO2气体也能与Na2O2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利用CaC2与水反应的原理来迁移并探究Na2O2与水反应机制.根据Na2O2与CO2反应来推断SO2与Na2O2的反应.学生要完成上面的知识迁移,最关键的是要寻找到他们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特质”,并通过综合分析,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由于受到2Na2O2+2CO2=2Na2CO3+O2的影响,许多学生以为SO2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SO2=2Na2SO3+O2,从而产生了负迁移.当然出错后,老师不急于立即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由学生自行归纳出正确的结论:Na2O2+SO2=Na2SO4.
4 注重质疑,鼓励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复习乙醇知识过程中,学生提出:1)乙醇和钠的反应是不是取代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是置换反应,因为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的特征之一是共价原子或原子团间的替换.)2)乙醇被催化氧化为乙醛的反应是不是消去反应?(不是消去反应,在反应中乙醇减少了2个氢原子,属于氧化反应.)3)交警检测酒后驾车的司机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用铬酸盐的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后,铬酸盐被还原为绿色的+3价铬的化合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发现了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时,其情感态度得到了提升,其价值观也得到了体现.当然,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有着不可预见性,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准备与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三的化学复习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设计问题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注: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化学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13YQJK132)的阶段性成果)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