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节日:一个向英雄致敬的时间
2016-08-16文丨张隽波
文丨张隽波
革命节日:一个向英雄致敬的时间
文丨张隽波
翻开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016中国农历》,第一页便是43个“节日、纪念日和世界性活动日”,与2015年相比,新增的3个节日都有着浓厚的“革命”色彩:9月30日的“中国革命烈士纪念日”、12月4日的“国家宪法日”、12 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
我国历史上没有过革命节日的传统,直至民国成立(1912年)后,革命节日才逐渐出现并在历书中“安营扎寨”,至今已经100余年。
民国历书中的革命节日
革命节日,顾名思义是与执政党的建立、成长与壮大联系起来的。革命创造了节日,节日助推了革命。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节日,是一个族群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见证。
民国成立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的节日和节日观也影响到我国的节日及其形成,最典型的就是一些革命节日和纪念日的创设,如: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纪念日、3月29日黄花岗烈士纪念等。甚至还有直接拿来使用的节日,如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等。
笔者梳理百年来的历书后发现,革命节日在历书中出现的最早年份是1914年,这本历书由美国传教士赫显理编辑,历表中标注了2个革命节日:2月12日南北统一纪念,10月10日中华革命纪念日。1915年的个别历书中也开始标注“国庆纪念日”,可能是信息不畅,这一年有两本历书,国庆节分别标注在1月1日和10月10日。
这些革命节日和新兴节日,在1914年到1928年的历书中一般稳定在13个左右,主要有1月1日政府成立纪念、2 月12日南北统一纪念、4月5日前后的植树节、4月8日国会开幕纪念、5月1日劳动纪念、5月9日国耻纪念、7月3日再造共和纪念、10月10日国庆节、12月25日拥护共和纪念、春夏秋冬四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
在1929到1937年的历书中,革命节日骤然增加,最多的年份是1930年。上海广益书局编辑出版的1930年历书中,“国民革命纪念日一览表”里有42个纪念日,但大多稳定在30个左右,其中多数为革命节日。
1938年到1945年,由于外敌入侵,指导思想多元,编辑们“怕过节过出政治倾向问题”,历书中节日和纪念日的数量大为减少,一般保留元旦和植树节两个节日,革命节日难见踪影。1946年到1949年的历书中,各种革命节日和纪念日大量涌现,东北书店印行的1949年历书中,有33个节日和纪念日,与革命有关的就有25个。
30多个节日与革命相关
新中国是从血雨腥风和枪林弹雨中走来的,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革命节日。这些革命节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些历史节点形成的重要日子,如国庆节、建军节等;一类是无产阶级导师和革命领导人诞辰日和逝世纪念日;还有一类是外国节日,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苏联红军节等。
1950年历书中节日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上海刘源记书局、福禄寿书局等书局出版的历书中仅有两节:元旦(正月初一)和植树节(与清明节同一天)。平原省农业厅、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等编辑出版的历书中,节日数量骤然增加,一般保持在40个左右。以平原
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我国历史上没有过革命节日的传统,直到1912年以后,革命节日才逐渐出现并在历书中“安营扎寨”。省为例,45天中有47个节日,除了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4个传统节日外,其余的43个几乎全与革命有关。
1960年至1990年历书中,节日在7个至39个之间。最少的是四川的1980年历书,7个纪念日分别为7位伟人的诞辰日。居中的是农业出版社的1970年历书,18个节日中除了元旦和春节,16个革命节日中有5个是马恩列斯毛的诞辰纪念日,其余11个分别为“二七”纪念日、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国际儿童节、党的生日、抗日战争纪念日、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较多的为1960年黑龙江省38个和云南省39个,传统节日约为8个,革命节日约为30个。
2000年历书中节日数量相差悬殊,最少的是山东科技出版社的11个,最多是气象出版社的82个,一般在15个至30个。新增的4个革命节日为7月1日和12月20日的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纪念日,邓小平同志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历书中有82个节日纪念日是比较少见的,新增的包括我国的,如爱牙日、土地日等,大多是国际性节日,如国际奥林匹克日、世界无烟日等。
2010年历书中的节日类型与2000年基本相似,新出现的节日和纪念日有:学习雷锋纪念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中国情人节等。
一个向英雄致敬的时间
革命节日10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又到被稀释、被弱化,也许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
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节日也不例外,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事件、英雄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远,纪念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革命节日,有渐渐远离公众视线和生活的迹象。
可喜的是,国家并没有忘记他们。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 年9月3日,我国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新设立革命节日的高规格纪念,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给了普通百姓一个给英雄致敬的时间。烈士纪念日的设立,不仅包括了革命年代的烈士,也包括了和平时期为了正义献出生命的烈士,这给大众传递出一个极强的信号,那就是要尊重英雄、尊重烈士。
试想,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烈,这个民族是没有出息、没有希望的,也很难再出英雄,更难造就英雄辈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