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跑吧兄弟》成员形象塑造的传播学解读

2016-08-16王壮辉

传媒 2016年7期
关键词:邓超传播学兄弟

文/王壮辉

《奔跑吧兄弟》成员形象塑造的传播学解读

文/王壮辉

《奔跑吧兄弟》进入第四季,在浙江卫视收视率居高不下。《人民日报》曾评论《奔跑吧兄弟》在欢笑中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感悟生活的真谛。在媒体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日益丰富的时代,“奔跑团”的成员们在节目中通过形象塑造和受众进行有效互动,契合传播学研究的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五大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演绎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奔跑吧兄弟》 价值传播

形象一词是“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在综艺节目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属于这个范畴,《奔跑吧兄弟》邀请明星做“奔跑团”主要成员及嘉宾,他们在节目中的言谈举止、思想表达,在塑造了个人形象的同时也完成了节目的价值传播理念。那么,该节目又是如何通过塑造明星艺人形象达到理想传播效果的呢?

明星艺人在参加综艺节目初期,其个人形象往往属于原始的自身形象及观众对其以前表现的印象,在节目不断播出过程中通过全媒体的传播及广大观众、网友的互动产生了公众对其形象在节目中表现的认知反馈,这种认知反馈会让节目及嘉宾对自身形象进行再塑造,逐步形成一种公众形象,完成其形象塑造中“塑造—认知—反馈—再塑造”的基本环节。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来看《奔跑吧兄弟》中“奔跑团”成员通过形象塑造传递价值理念的传播过程。

一、控制分析:行为主体驾驭节目传播 “奔跑团”形象崭露头角

节目中的行为主体是传播者,但也是群体中的个体。具体在《奔跑吧兄弟》中,浙江卫视、节目组、奔跑团成员都是主体,我们的研究定位在“奔跑团”成员形象的传播学效果解读上,但必须明确其存在方式——“群体中有我”。“奔跑团”在传播中是代表其所在的专业化媒介组织的个体表现形式,不代表自己。这种存在方式使“奔跑团”成员具备了传播学分析的条件并具有十足的意义。

行为主体把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效结合。七位参加节目的艺人都是具有一定名气的明星,在社会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节目中兄弟们畅快淋漓地显现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交流者的状态。通过人性化的展示,节目从大众传播走向与人际传播的完美结合,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奔跑吧兄弟》首季发布会上,队长邓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节目“撕名牌”环节中,体力好、内心善良的王宝强总是不知道怎么做,邓超在这个环节后对他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么多年算白认识你了”,致使宝强痛哭流涕。这个节目把每个人的优缺点都给展现出来了,其实他代表的不是明星个人,而是整个社会人的普遍生存状态,让每个人都能从节目中找到熟悉的影子,因而引起很强共鸣。

“奔跑团”成员通过“主我与客我”转化不断提升形象,加强传播力量。米德认为,主我是形式,它是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的,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的影响,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节目中唯一一个女队员Angelababy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从“女神”角色演变成“女汉子”,受众喜爱指数不断攀升。在整个节目的录制中,七位成员都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跑起来,你能赢”的理念,他们留给观众的形象是乐观豁达、不畏困难,是一种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价值。但是在第一季节目收尾之际,陈赫因个人生活事件引起争议,据《奔跑吧兄弟》官网统计,他的网上观众喜爱程度从事件曝光时间起基本停滞不前,由此可见,传播者的影响力受形象影响之大。其实明星参加这类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对自身形象的提升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情,很多观众表示以前不了解明星的性格,通过节目喜欢上了他们,比如Angelababy,她的人气就一路飙升。

在对“奔跑团”的控制分析中,作为传者的艺人通过明确自己的个人形象、对传播方式的灵活掌握、自我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性化、极具亲和力的传者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内容分析和媒介分析:联合研发融入本土元素 “奔跑团”形象深入人心

“媒介即讯息”,1964年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观现在已经被证实,传播的效果不仅决定于传递的内容和渠道如何,也包括传递的尺度和模式。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与韩国SBS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真人秀节目,据浙江卫视官网报道,和其他节目单纯卖版权的模式不同,《奔跑吧兄弟》是“联合研发”,两国团队联合制作,分享收益,浙江卫视已经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跑男”这一商标。依托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成熟电视节目模式,“奔跑团”一出现就已经占领了收视市场。电视节目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体遵循的标准,虽然随着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手段已经成为节目组成的一部分,但以什么特质来规划节目内容依然是节目效果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奔跑吧兄弟》以完成各种高难任务和撕名牌游戏的形式,通过设置不同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来营造叙事效果,达到真实意境,追求善意表达。特别是在吸取韩国《Running Man》节目核心精髓“真实性”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元素,如神话传说“白蛇传”,中国水乡乌镇,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等经典影视剧情,取得票房奇迹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故事设定,敦煌大漠、楚汉相争的中国历史,神曲《小苹果》及大妈广场舞等带有中国特色的亮点都增加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第一季第13期《寻找神秘人》,节目开始就以悬念起步,如同电影的蒙太奇组接。从任务的传达,到节目游戏中得到的线索内容,到撕名牌环节神秘人内奸队长邓超的浮出水面,本期节目叙事框架安排和受众接受情感心理无缝融合。毕竟真人秀节目和电影不同,它是在线性流程内完成的任务,怎样才能做到让受众信服,就必须有真实画面。“奔跑团”嘉宾都有摄像师跟拍,随时记录他们的行程和心得,专业化的人力和物力大量投入,有报道称每期90分钟的节目,是从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剪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人物的情感才能细腻地表现出来,叙事逻辑也可以清晰有序。邓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一直冲着摄像师对镜头表达心声,说“这是他所有角色体验里最难的一个,因为背叛”,在淘汰了宝强之后,邓超没有控制住,他的笑场让宝强意识到内奸是邓超,当时两人的对话也表现了邓超的无奈和歉意。而所有这些其实传递的更是一种善,告诉人们真实、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内容和媒介分析理论中,“奔跑团”的兄弟们通过在节目中自己所说内容,即正确价值观和思想素质的体现,以及节目的策划编排,即形象叙事法的运用和传播技巧的有效使用,使他们的个人形象和公众形象深入人心。

三、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传播价值得到受众认可 “奔跑团”形象逐步完善

“受众即市场”理论告诉我们,节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受众的接受程度有直接关系。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表明,人们对媒介的使用满足了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的需求。结合目前电视媒介长期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淀,受众对电视节目也有五个方面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希望通过电视获得信息、知识并加以理解;情感的需要,希望能使情绪愉悦,获得美感享受;个人整合的需要,通过电视节目加强个人信心、提高身份地位;社会整合的需要,通过看电视这一活动来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沟通交流接触;还有舒解压力的需要。

受众对综艺节目中的明星更会有所期待,期待他的个人形象,包括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不单纯让观众看到帅哥美女,还要让观众看到他们带来的阳光、正面的积极精神状态;期待他的公众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媒介形象能达成高度的统一,是一个真正具备正能量的人,从而推动明星更加完善自己的形象,走向成熟。“奔跑团”成员的绰号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形象:李晨——大黑牛、晨妈;Angelababy——baby、baby公主;邓超——超哥、邓感超人;王祖蓝——可爱蓝、捡漏王;郑凯——护花使者、奔跑小王子;陈赫——小赫赫、赫宝宝;最后出现的兄弟成员鹿晗——90后年轻人的代表,耿直谦虚的“小鲜肉”。每个人的名字宛如一种形象的比喻,特征鲜明,不辞辛苦的奔跑、不畏伤痛的斗勇、机制灵活的斗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使他们的形象也趋于完善,这种形象从第一季延续至第三季。

正因为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以及正能量的传递,《奔跑吧兄弟》一开始就取得了开门红。据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CSM50城市网数据显示,《奔跑吧兄弟》在浙江卫视首播第一季的收视率和全国同期收视份额从第1期到第15期逐期递增,只有第一期排名全国第三,其余十四期都排名全国第一。同时间段播出的综艺节目还有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我是歌手》,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我不是明星》等。

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的培养分析理论强调,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在认识、判断和行为上有一个大体一致的准则,对所在社会有一个共识,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奔跑团”在电视节目中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因而《人民日报》在《发现娱乐的真谛》评论中说:“节目将观众的目光从娱乐至上拉回对人生的思考:人生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既依循竞赛规则,又充满偶然性;人生必须发挥智力、行动力等多种能力,挑战自我、战胜困难、赢得胜利;要学会团队协作,敢于为大局牺牲自己。由此,《奔跑吧兄弟》实现了在欢笑中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感悟生活的真谛。”

“奔跑团”的成员们正是如上所述,通过一档高水平的综艺节目,把自己的真实表现呈现在受众面前,在传播过程中演绎出来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成节目的价值传播理念。

作者系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理、自我和社会[M].霍桂桓,译.译林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邓超传播学兄弟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邓超 带着热爱和梦想奔跑吧
邓超:我幻想自己是个外星人,水瓶星的
传播学视野下刘乐筝乐艺术的文化特征思考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