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评价,促进幼儿球类活动

2016-08-15葛小芬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球类拍球资料

葛小芬

幼儿体育活动通常是具有一定情节、有规则并兼具竞赛因素的体育游戏,它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培养幼儿乐观情感、提升幼儿意志品质。在多种运动中,可以说孩子对球类运动的喜爱是天生的,在孩子面前放一个球,他会本能地摸一摸、滚一滚、踢一踢,球类运动不仅符合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更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益处颇多。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贯彻,制订了详细的球类运动计划。球类运动的玩法很多,如滚球、传球、拍球、运球、踢球等,每一种玩法都能让孩子全身运动起来,起到全身锻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大脑更好地发育。

一、更好地开展球类运动,需要有效评价

1.评价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对球类活动的评价是对球类活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这是始终不变的,但在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价值标准和要判断的问题则是不断变化的,或者说,价值标准如何确定、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判断什么等,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在跨拍活动中,存在一个顺手的问题,有些孩子从内而外跨拍顺手,而有一些孩子从外到内跨拍更顺手,教师在评价其成功与否时,更应看到其能否连贯地进行跨拍,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于顺序问题。

2.对球类活动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进行球类活动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一次观察、测试等得来的资料作出判断,系统地搜集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评定、观察、交谈等多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的整理,才能成为对本次活动评价的最终结果。如在三人互换拍球的活动中,一开始孩子们在默契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们在拍球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一致的速度,在第一次活动的时候,我一味地观察孩子能否传球成功,而忽略了他们交流的过程,孩子们交流的过程是他们成功的基础。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才发现,他们在不断地往对方的速度上靠,当他们各自做出调整过后,就能取得成功。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系统地搜集各方面资料,才能对活动作出有效地评价。

3.球类运动评价应注重对资料的解释。

仅搜集资料而不对照片中的细节展开观察和反思,这些都是无效的,对孩子动作的发展毫无意义,必须对资料作出相应的解释、分析。只有通过对个别孩子的连续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他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4.球类活动评价是价值的判断,而非情景、现象描述。

幼儿球类活动大都是在情景中展开的,然而,对球类活动情景或现象本身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判断其意义和效用。要在每次球类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记录,仔细回顾自己所记录的信息,很大一部分都是浮于对现象的描述,如对“夹球跳”活动的描述,大体是这样的: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了夹球跳的技能,有的小朋友由于协调能力不好,每当跳起来时,球总会从他双脚中间跑掉,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还是不显著。经观察发现他的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在动作的连贯性上没什么问题,问题很有可能出在他的力度上,他的脚步力度较弱,导致双脚夹不住球,经过多次练习过后,他失去了信心。纵观整段描述,虽然对原因做出了分析,但是评价的方向出现了错误,我没有思考夹球跳对孩子动作发展的作用,没有发现球球的点滴进步,而只是一味地和能力强的孩子做比较,从而得出对他的评价结果。

5.对球类活动的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

评价的过程中出现无效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才能确保过程的有效性,为球类活动设计和采取更加的球类活动手段提供科学、及时的服务。它通过不断地判断、分析和比较,用于在球类活动实施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

二、采用行为评价模式

学前教育评价的模式主要有行为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外貌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等。这些评价模式对球类活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的行为评价模式比较适合对球类活动的评价。在具体评价中,该怎样运用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进行学前教育评价呢?

1.确立总目标,树立目标意识。

制定球类活动目标要确定整个系列活动总目标及评价的总目标,这才算有最初的基础。

2.制定目标体系。

要想实现总目标,必须将目标进一步分解,分解成多层次、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制定科学、周密的目标体系。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在学期开始之前,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学期目标,再把学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再分解成周目标,这样我就可以根据目标选择恰当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三、采用两种基本观察方法

由于观察的目的和角度不同,可采用两种基本观察方法:

1.描述观察。

描述观察比较灵活和方便,在方便的时间、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孩子在球类活动中的自然行为获得鲜明的印象。可以随手记下孩子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从而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

2.抽样观察。

抽样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例如,在“三人互换拍球”的活动中,可以观察两组以上幼儿共同互换拍球的情况,其中包括共同拍球持续的时间、成功传球的数量、谁经常掉球、合作的结果如何。有了这样明确的观察目的,就能避免观察无从下手,让观察始终贯穿着一条明确的主线,让球类活动成为有科学价值的活动。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亦然,课贵有问,问则思,思则得,得则行,行则成。当“评课”成为教师的习惯,它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绿色通道”,使教师在不断地“评课”中提升教学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球类拍球资料
和爸爸一起锻炼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拍球真好玩
拍球游戏
拍球接龙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