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趣味,培养兴趣

2016-08-15沈健华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培养方法学习兴趣

沈健华

摘 要: 教学效果的优化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长效发展的内驱力。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现状,阐述了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小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烈,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此背景下,多维度研究小学信息技术俨然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者青睐的课题。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现状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面对自己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的行为分化明显,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只想放弃或逃避。即使在教师或家长的约束下,部分学生能够硬着头皮继续学习,但结果却是效率低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总体学习效果强化。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虽然表现出“兴趣深厚”、“兴味盎然”,实际上,由于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年龄特征,其兴趣往往集中于网页、小游戏、涂鸦等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干的内容上,而不在教材学习内容上。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布置自主上机操作的活动时,部分学生会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若教师利用屏幕广播进行演示教学,中断了这些学生正在进行的活动,其便会表现出明显的失望情绪,变得心不在焉,甚至发出抱怨的声音。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若没有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就会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境熏趣

在所有学科当中,信息技术是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小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材设计的主旨和内涵,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以小学四年级《设置动画效果》为例,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屏幕广播方式向小学生展示历届毕业生精心为母校和恩师制作的电子纪念相册。通过将学习任务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制作Flash动画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出色完成这一课学习。

2.游戏转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寻找一种方法或者提供一种工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适合学生进行的游戏,使学生可以一边游戏一直学习,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在游戏过程当中有效获取知识的目的。以一年级上册的《七巧板游戏》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益智游戏,指导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打开“七巧板”界面并向学生进行基本的操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收获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和有意识激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1.榜样激趣

小学生年纪虽然小,但是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与其他基础性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是特有的教学工具,即屏幕广播。教师要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当无法将榜样人物请到学生身边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屏幕广播方式展示相关的榜样录像。通过此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上册的《键盘输入》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掌握五指输入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提前从互联网上下载好的某打字员熟练打字的录像,使学生在惊羡和崇拜之余,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动手尝试。由榜样激发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打字过程中极为认真和投入。另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定期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综合评比,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信息小明星”、“电脑小高手”的荣誉称号,并请这些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从而树立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学习兴趣。

2.难题激趣

小学生也有争强好胜的一面。另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既有相对容易的教学内容,又有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学生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兴趣。以《制作课程表》为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由于这部分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和抽象,而且学生在掌握单元格中文的输入及合理的调整和美化表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初始阶段为学生进行演示,进而要求每个学生都制作出一个课程表,学生经历几次失败操作之后便会对教学产生强烈的期待与渴望,其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轻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小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淡化。在此背景下,小学信息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1.赏析强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有很多既综合又复杂的课程,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用多个课时完成,才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实际上,学生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后,学习兴趣会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阶段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欣赏和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幻灯片链接》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制作的优秀幻灯片收集起来,通过屏幕广播、分发打印稿等方式一一向其他学生展示。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注意力会立即被这些新奇优美的作品吸引,进而激发其想要制作出更优秀作品的欲望。在这种心情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强化”,在下一阶段学习过程中会更积极和投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有总体上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本阶段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2.娱乐强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具有众多其他基础性课堂不具有的优势,拥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便是其中之一。基于这一认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既有效向学生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课堂具有理论性,又“寓教于乐”,使课堂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播放一些微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刺激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以《录制声音》为例,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音乐,并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其做出相应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播放提前下载好的经典音乐作品,甚至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唱歌和跳舞。这种娱乐的课堂气氛释放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学习中,达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三、结论与展望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这个角度解读和分析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成为研究教育教学较为理想的渠道选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仍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采用引领、激发、强化等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后,期待在未来几年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263.

[2]唐广龙.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2,12:44-46.

[3]张秀玲.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1:165.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培养方法学习兴趣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