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6-08-15韩国秀李立新刘纯旺
韩国秀 李立新 刘纯旺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究其实质是对外语言文化的推广,因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把文化放在首要地位。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各种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陕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利用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开展更具地方特色、形式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资源 陕西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20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及汉文化自身的巨大魅力,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与运用越来越广泛。近些年,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外文化、语言的推广工作,截至2015年底,已在全球134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1000个孔子课堂和500所孔子学院。随着“汉语热”的进一步升温,亟需大量对外汉语教师和文化交流人才。
我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最早设立于1983年,主要目标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当时,全国仅有4家高校设立了该专业,目前,已超过了100家。[1]陕西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晚,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自2000年以后才相继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本科招生,在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陕西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不足,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就业、国家汉办外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等方面都有劣势。通常认为,一个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和对外开放程度。[2]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近些年在经济发展增速上显示出较强的势头,陕西对外汉语的教学状况与其省情已不太相符。因此,要大力提升陕西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为陕西进一步的国际交流、对外开放做好服务和支撑。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究其实质就是对外文化的推广。[3]因而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把文化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趣味不同,太泛太多的文化专题,学生是无法承受的。因此,文化的传授绝不能包罗万象,要突出重点。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从周边开始,进而又因观察视野的放大得以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如果将本地的文化资源加以拓展,并利用其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本文在阐述陕西文化资源特性和类型的基础上,论述如何利用陕西当地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学。
一、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一)古文物遗址资源
渭河流域良好的地理环境使陕西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和半坡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再加上炎帝、黄帝、伏羲、仓颉、女娲等人文先祖的传说遗迹,组成了远古时期文化资源。其中,坐落在陕北黄陵县的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我国建都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省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陕西省各类古文物点约5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过100处,历史博物馆有100多座,馆藏文物超过100万件(组),其中,国宝级的文物大约100件(组),一级文物大约3000件(组)。
(二)宗教及名人文化资源
陕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宗教先后在这里建立塔院寺庙,传经布道。目前保存至今的佛教主要有:大慈恩寺、大兴善寺、荐福寺、青龙寺、香积寺、扶风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蓝田水陆庵、汉中净明寺塔、泾阳崇文寺塔、山阳丰阳古塔等;道教宫观主要有:户县重阳宫、周至楼观台、佳县白云观、西安八仙庵等;主要的伊斯兰教寺院有大清真寺、西乡鹿龄寺等。[4]
陕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诸如西周的周公旦,汉代的司马迁、班固,唐代的王维、白居易、杜牧等诗人,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阎立本、阎立德等画家。其作品是对后世影响非凡,也备受后人尊敬。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的表演艺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礼仪与节庆和民俗活动等内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众多门类,内容丰富。目前,在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陕西省有41项。其中,传统艺术类代表项目有27项,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秦腔等;传统技艺类项目有2项,分别为蒲城杆火技艺和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其他民俗类项目有12项,如黄帝陵祭典、凤翔泥塑、药王山庙会等。[5]
(四)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遍布陕西的陕北、关中与陕南。20世纪30年代,就有鄂豫陕和川陕两个革命根据地。随后将两个根据地连到一起组成了西北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进驻陕北,并在这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延安精神。目前,陕西省共有革命遗址2051个,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铜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渭南渭华起义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等19个被确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名列全国前茅。[4]
二、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彰显专业个性特色
目前,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过百家,如何凸显专业特色是本专业面临的最大难题。陕西高校可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来优化调整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彰显专业个性特色。比如,可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增设陕西农耕文化、遗址文化、秦腔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特色课程,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运用本地文化资源,增设陕西文化体验课,加强实践环节,拓宽就业渠道
课堂上,教师虽然会根据授课内容讲授一些陕西的文化,但教师上课主要以讲解和观看影像资料为主,学生缺乏亲身体验,没有真正地了解和体会背后的文化精髓。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应适当开设与本地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文化体验课,教师自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文化体验与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合并,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安排文化体验活动。如本专业学生可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华山、法门寺等景区进行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此外,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景点背后的文化挖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当地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通过文化体验课和课外实践环节的锻炼,可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开发适宜的本土文化教材
若要将陕西的地方文化资源恰当地融入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必须编写具有浓厚的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教材。但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地方文化又多具多样性,故此,在编写教材时就应该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将最具特色的部分传输给学生。除此之外,所编写的文化教材要与现实有较密切的联系,要以“实用、适用”为目标,吸收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内容。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文化引导作用,提高教师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
在地方文化的教学中,主讲教师对地方文化的态度及其知识面,及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灵活运用能力都会对教学效果有相当的影响。因而,教师必须掌握本地文化的精髓。此外,也可聘请精通本地特色文化的社会专业人才,开设讲座,教授学生,以加强师资力量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渗透陕西文化知识
在上文化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照片、录像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施和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和介绍陕西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如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陕西的剪纸、版画等民间传统工艺;用视频或动画展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后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文化展示或文化对比。
(四)合理利用民俗、节庆活动,了解陕西的文化风情
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其地区特色之一就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节庆活动。传统的民俗有秦腔、皮影戏、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凤翔木板年画和彩绘泥塑、面花等;影响较大的节庆活动有汉中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延安过大年秧歌节、药王山庙会、凤翔社火节、安康汉阴油菜花节、安康龙舟节、西安兵马俑石榴节、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等。可以安排或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民俗和节庆活动,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实现课内与课外互通有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参与归来,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换各自参加不同活动的心得感受,然后收集相关资料,以药王山庙会为例,可收集药王孙思邈的历史故事、药王山庙会举办的历史渊源、社会各界对药王山庙会的态度等。之后以论文的形式,将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出来供其他同学学习。
(五)举办陕西文化系列专题活动
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课程或者学生的兴趣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与本地社会生活有关的文化主题活动。例如,民族服饰欣赏、秦腔学唱、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讲座、民族乐器欣赏、颜真卿与柳公权书法临摹活动、陕西文化知识竞赛、秦食文化节等,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做,直观的感受陕西的风土人情,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能培养他们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可以其为主题拓展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以“祭祀与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安排学生将他们当地的祭祀活动和习俗以及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祭祀活动进行一个梳理,进行对比学习。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也是引导他们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将语言教学与陕西当地文化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即完成了应有的教学目标,又弘扬了陕西和中华特色文化,充分发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推广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05):91-94.
[2]邵华.黑龙江文化资源与对外汉语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7(05):150-152.
[3]袁慧玲,侯桃.江西文化资源与来赣留学生教育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2(04):79-82.
[4]赵东.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性与类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27(06):101-104.
[5]游学民.陕西本土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