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印式英语》看印度女性的发声问题
2016-08-15李珊珊
李珊珊
[摘要]印度的女性劣势地位问题一直未真正解决。本文通过对《印式英语》这部电影的赏析,将印度妇女的压抑生活及内心寻求反抗的渴望,最后成功发出声音进行了阐释。并对印度女性如何发声做了思考。
[关键词]影评 印度女性 发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55-02
斯皮瓦克在1983年发表的著名文章《属下能说话吗?》对属下妇女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在未达到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之前一直被探讨着。由于印度社会由来已久的男尊女卑的文化和制度,印度妇女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象比比皆是。由Gauri Shinde编剧并指导的印度影片《印式英语》(《English Vinglish》, 2012,港译为《纽约精读游》)以一个印度家庭的生活为题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印度家庭主妇成功赢得家人的爱和尊重的故事。影片中女主人公为了学会英语,更好地和家人沟通,获得关注和尊重经历了许多困难,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印度家庭的一个缩影。女主人公获得的成功体现了作者对于印度妇女可以获得尊重和爱的创作理想。
一、被压抑的女性形象
根据印度教传统,当一个好的妻子和母亲是一名女性的最高理想。几乎所有的女性志愿团成员都认为,在女性可以扮演的所有角色中,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是必要的首选。同时依据印度教传统,女性首要的是作为妻子或母亲的角色,印度教民族主义强调女性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并认为这种角色定位有利于印度教男权制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基于这种观点,女性必须为家庭无私奉献,做好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可是这样的角色是所有印度女性都想要的吗?当然不是。《印式英语》中女主角莎希是一个喜欢做拉杜球的印度家庭主妇,终日把照顾家人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这种贤妻良母的角色与单调乏味的生活注定是会造成精神压抑的。电影一开场就为莎希的孤独做了注脚,在开始的三分钟内,我们看到莎希的一系列动作:煮东西、看报纸、为丈夫Satish端茶、给家人准备早餐……作为一名传统女性,她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却没有受到丈夫和女儿的尊重,不能被家人认同。诸多情节都诠释了莎希压抑的内心。做拉杜球是莎希唯一的兴趣,可她的丈夫却提议她放弃,让她呆在家里就好。当莎希卖出许多拉杜球并受到大家称赞想与丈夫分享快乐时,丈夫对她又出去卖拉杜球表示反感并以开会为由匆匆挂断电话。来自女儿Sapna的许多次不尊重是源于莎希拙劣的英语。这体现了印度女性的受教育问题。除了社会制度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女性教育的社会偏见。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孩会变成寡妇克丈夫,只有不正派的女孩子才学习读书、唱歌和跳舞。此外一些社会陋习也阻碍女性接受教育。其中对女性受教育影响最大的是“闺禁”(使女性与男性分开)的习俗。从思想上来说,它使女性局限于家庭事务,在实际生活中,它阻碍了女性接受教育。因为她们不能离家外出,不能与男性同校学习,不能由男教师教育她们,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女性。这一社会陋习至今没有根本改变使得妇女们仍主要局限于家务,因而也妨碍了她们接受高等教育。莎希则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而如今可以幸运地接受教育的女儿并没有体会母亲的难处。莎希不会说英语使她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吃早餐时谈论女儿跳舞的事,因对jazz发音不准,遭到女儿和丈夫的嘲笑。莎希去给女儿开家长会遇到同学的母亲,女儿抢先一步回答对方的问题并借口母亲着急上厕所带其匆匆离开,只因为对方用英语,害怕母亲给自己丢人。当莎希与女儿的老师不能用英语顺利交流时,莎希请求用印语,女儿感觉特别难堪并对母亲发脾气。莎希问Sapna为什么不在家里学习而跑去外面时,女儿一句“你觉得你能辅导我的英国文学吗?”弄得她顿时哑口无言。如果说女儿还小,那丈夫呢?他几乎不与莎希聊天,莎希无奈地说:“哦,我忘了,只有用英语交流的才有意义。”来自家人的不尊重使得莎希很煎熬,却又无力反抗。这也是促使莎希到美国之后迫切学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去美国帮外甥女筹办婚礼这一偶然事件是莎希人生的转折点。如此一个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扮演得很好的人,符合了印度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可家人却不能满足她内心寻求被尊重的渴望。莎希是处于同样境地的印度妇女的代表:孤独的内心,压抑的灵魂。
二、富于抗争精神的新女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莎希既是富于抗争精神的新女性的代表,也在鼓励沉默中的印度女性采取行动。走出家门,去纽约,对莎希的转变是一个契机。她的成功源自两个方面:外界给予的帮助以及她的自救。莎希终日忙于照顾家庭,很少出门与外界打交道。当丈夫打来电话要她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时,她觉得自己办不到,当时手足无措,举步维艰。当她听到丈夫决定只有她一人先前往纽约帮助外甥女操办婚礼时,她惶惶不安,怛然失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男权的统治和话语的决定性作用。莎希怯怯懦懦走出家门接触这个陌生的世界,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些帮助暗示了印度女性发展需要的三个重要条件。(1)热情、善良、有爱的印度男性形象。坐飞机时身旁的印度老头对她并没有轻视的感情色彩,他鼓励她大胆地按服务铃享受服务并帮助翻译英文电影,分别时鼓励她:“第一次来美国吧,第一次是独一无二的,好好享受吧,自信地、放心大胆地”。这应该是对追求理想的印度男性形象的暗示吧。这样美好的开端预示了莎希最后的成功。(2)平等。一位法国男士,从偶然的相遇到成为共同学习英语的同班同学到最后变成倾慕莎希的男子,他对莎希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一直都是平等的,拥有同样的做美食的爱好,说着同样拙劣的英语,没有民族与性别的歧视,他们一起共同进步互相欣赏,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为莎希英语的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3)开明的社会观念。帮助她最多的当属她的外甥女茹阿达,茹阿达在美国长大,性情自由、奔放、热烈,她接受这位印度女性亲戚,并且极力赞同莎希学英语的想法,这位年轻女孩欣喜于新的想法,同莎希一起接受挑战,多次创造莎希去上课的机会,这种开明的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一场景莎希穿着大风衣徜徉在纽约街头,这个自信、独立的新女性形象的获得主要取决于莎希两次至关重要的自救。第一次踏上曼哈顿街道,莎希的心情以歌曲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欢乐聚集的大道,充满梦想的商铺,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惊喜”,可“话语满腹却哑口无言,熙熙攘攘却又好似形单影只”。走上世界中心,不会英语成了一个劣势,这是由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一些保护商业和商人集团的制度一方面在建国早期促进了美国海外贸易的繁荣, 为国家工业的起步集中了流动资本;另一方面,由此建立的国家信用和银行系统先后为航运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率的融资市场,促进了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逐渐形成的有利于长期增长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以及由此确立的国际分工优势。美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促成英语的重要性。咖啡店点餐因不会英语遭到黑人女性服务员的蔑视,尽管黑人的经济和地位有了增进,但种族歧视的阴影仍然紧跟着他们。同是弱者的女服务员竟然因为自己一口流利的英语来对他人进行侮辱。这次令人崩溃的经历促使了她的第一次自救:报英语班学习英语。这个速成英语班上是来自世界各地在和英语抗争的人们。进一步表明了美国及英语的优势地位。莎希遇到了一群懂得相互尊重,欣赏她的聪明与手艺的同学。他人的认可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使得莎希在英语上取得进步,一步步获得了自信。第一次在愤怒下不自觉的流利的英文点餐使她惊讶不已,这一事件给予了她极大的肯定。外甥女婚礼上的发言是莎希的第二次自救,也得来了她最想要得到的:来自家人的尊重。莎希略显笨拙却成功地用英语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及夫妻相处的看法,送给新婚夫妇,也送给自己的丈夫。这一次成功的讲话让那些对她有着刻板印象的家人和朋友大吃一惊,对她刮目相看。热烈的掌声、丈夫的歉意、女儿的惊讶肯定了莎希,我们也看到了莎希未来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于此,再一次证实了我心中的想法,最能改变自己劣势地位的办法就是完善自己,当自己有了足够的实力与能力的时候,自然会获得他人的肯定和尊重。
三、对女主人公获得成功的思考
女性理应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这种思想在印度妇女心中已根深蒂固。我们从莎希选择向家人证明自己而不是和爱慕她的法国人开始新的感情可以看得出来。莎希刚到美国时不断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随着莎希在纽约转型之旅的展开,她逐渐告别沉寂如水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新的人带给了她新的生活。法国男人对她的陪伴、帮助和大胆表白已让这个已婚女人心动。在她逐渐享受这份幸福并有接受他的倾向时,丈夫和孩子的提前到来让她突然“清醒”。影片中莎希面对突然到来的家人先是一怔,接着便冲进洗手间,试图洗脸让自己清醒,最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她觉得自己错了,心中对法国男人的情愫也立即被“熄灭”。家庭在印度妇女心中的地位在此可见一斑。镜像一直是作品中比较偏爱的女主人公的自我认同方式。《佳露腊达》《干城章嘉峰》和《大都市》中都有对镜像的描写。莎希看来,获得家人的尊重才是对自己来说最好的方式,再有一份感情是不可以的。属下妇女到底该如何发声?印式英语只是一个阐释成功的个例,面对整个社会,属下妇女处于劣势的地位该怎样解决?斯皮瓦克得出属下不能说话的结论正是由于她看到各种意识形态对属下妇女主体的建构已使她们的声音消失在各种话语编织的历史网络之中,因此对于属下妇女的各种再现,只能采取解构的策略,像剥洋葱一样将其展开,对不合理、不公正的方面进行否定性的批评。女性的自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印度社会对女性处境的思考。
印式英语这部影片代表了印度女性内心的追求,她们不甘于处在劣势的地位。尽管独立后的印度女性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社会地位得以大幅度提高,但是女性工作的开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对女性实施的刑事犯罪案在逐年上升,家庭中男性地位依然高于女性。由于印度几千年来传承的宗教及固守的传统思想,女性很难改变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认可和自我认知的完善,印度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指日可待。影片展现的一个赢得尊重的女性形象会给大家带来积极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安双宏.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1(07):19-23.
[2]邓蜀生.美国黑人的历史地位和现状[J].史学集刊,1990(04):48-56.
[3]都岚岚.论属下妇女的再现[J].外国文学,2006(06):78-83.
[4]高程.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经济的“起飞”[J].美国研究,2007(04):38-55.
[5]蒋茂霞.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04):60-65.
[6]沈曙东.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女性观及其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13(01):84-89.
[7]王思思.囿于家庭的印度女性[J].南亚研究,2010(01):1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