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6-08-15马海燕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政治

马海燕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无法满足当前形式的发展需要,而通过网络构建起的复杂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因具有与时俱进、富有创新力的特点,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地构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网络教育体系,并同时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及该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58-0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高校能否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标志,这直接关系到高校未来对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校的长足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科学的网络教育体系是既是当今发展的要求,又是摆在每一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21到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79.7%,而高校学生占到了这其中的89%,可见高校学生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通常会用微信或者微博之类的自媒体交流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学生可以通过贴吧相互点评对方的文字、图片,擦出思想的火花,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其次自媒体具有传播迅速、交互式强的特点,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庞大,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智能产品的广泛使用,信息发布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快,因此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日益紧迫。[1]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的:一是网络教育在深度与广度上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网络的普及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教育既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机遇,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创造性地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6]

(一)网络带来的新机遇

通过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陶冶品格与情操。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还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使大学生感知的信息更为深刻。通过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将网络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可提高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判断与理解能力。网络的快速传输使信息传播的更快,大学生不再受传统的教育条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在网络上进行沟通,这就使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互动的教育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另外,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使用人数多的特点,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的这个特点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整理与分析各种思想信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

(二)网络具有的负面效果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造成大量的消极信息存在于网络中,如极端个人主义、邪教、暴力等,而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各种不法组织的不良影响,造成道德、政治信仰的缺失,思想认识的错位,严重会走入歧途,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且大学生还是更多关注于网络的娱乐性,较为深层的思考是很少甚至是没有的,这就使得功利主义横行期间,对个人素质的养成表现得较为冷漠,如今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大脑中的知识毕竟有限,很难从哲学中成为一个享受生活的人,因此高校应当倡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提高辨识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具有虚拟化的特征,这很容易造成学生间的关系疏远,造成新的人际障碍。[7]另一方面,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形成了新的社交群体,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难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大了工作难度。学生长期沉迷网络会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重则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3]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面对网络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又作为文化与思想传播的主阵地,更应当加强对网络与网络教育的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学生思想教育网络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队伍

当前高校的网络工作者存在着素质不高、设备不够的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适应新环境,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平等的态度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网络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指导工作,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与建议,并将其引入实践中反馈给新的认识,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构筑人文主义精神。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困境,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应该紧跟党的脚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合理利用网络加强对大量信息的识别、处理,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真思考规划人生。第二,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塑造公众影响力,引导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在传统的舆论压力下,高校的主流舆论网络平台往往处于失语的尴尬境地,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维护网络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占据舆论的主要阵地,建立公众影响力。第三,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设施的建设,高校应当积极建设光纤数字化校园网,将网络范围覆盖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计算机教室,各学院、院系、班级应当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站主页,做好思想教育的领航者,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工作推广。第四,要吸收大量的网络教育骨干力量,加强网络技术培训,使网管人员既能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又能收集与分析网络中的信息,找到大学生在网络中出现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4]第五,建立与完善网络系统,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环境,将网络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调动教师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利用网络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网站的建设应贴近高校实际工作,着眼学生实际思想,正确定位网站建设规模,开设有吸引力的栏目。网页的设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针对当今时代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增强网站的互动性,提高网站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其次,充分利用网站的编辑功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参与网络建设的积极性,成立相关的网关部门并吸纳有这方面专长的学生加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保证网站的可持续发展。[8]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获得导向性的信息,重大政治问题要积极引导,对不正确的言论要给予批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增强思想教育的力度,扩大学生参与程度,寓教育于参与之中。第三,规范网站管理,开发一套有效的校园网络监管系统,实行上网实名制,对校园黑客给予制裁,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加强网上引导作用,及时纠正违规上网现象。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服务意识,让网络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网络的虚拟性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学校可以通过这一特点组织心理教师积极建设心理健康专栏,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心理行为训练、学生网上在线心理测试系统等专栏,使网络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服务窗口,确保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5];建立高效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平台,开设就业指南,职业规划、就业跟踪调查等专栏,开辟讨论区使学生以BBS的形式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同时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为大学生就业起到很好的引领效果。

(三)弘扬网络文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将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格局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首先教育大学生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网站设计大赛、网络征文比赛等活动在网上进行形势教育,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网上团的建设,组织网上主题团日活动,如网上科技节、艺术节,以增强活动的思想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高校可以将招聘信息、学生社团、就业信息等放到学校主页上,使学生能随时参与到学校的改革中,不断提高网站的影响与效率。[9]再次,建立网络信息反馈机制,通过聊天室、校长信箱等形式主动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上网素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敏感性;二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对不良信息要加以抵制;三是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一名守法的网民。[10]

三、结论

网络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代名词,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网络能够作为新的信息载体,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造出一个新的视角,具有其他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地构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网络教育体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人生观,同时也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到达一个新的水平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胡新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江玲,张小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6):13-17.

[6]程琳.新中国初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1.

[7]成方哲.构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

[8]雍自成.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全面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63-65.

[9]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10]滕继波,毛静.从上网心理需求出发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J].改革与开放,2009(10):202-203.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政治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