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6-08-15曲桂宇赵越崔雨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幼儿

曲桂宇 赵越 崔雨

[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养成方面的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总结出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家庭教育幼儿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得出原因后从生活习惯、思维、学习、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对策论述。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23-02

一、家长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家长存在娇惯宠爱幼儿问题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人都视幼儿为掌中宝,总是事事依着孩子,再加上三世同堂现象不乏存在,隔代人更加过分的溺爱幼儿,对幼儿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甚至姑息、迁就幼儿的错误,缺乏必要的约束。[1]家长这种盲目的宠爱,只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坏处,易导致幼儿如不讲道理、霸道、任性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生成。同时,这种无原则的娇惯造成家长过度关注幼儿身体方面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为幼儿拼命补充营养,觉得自身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这种轻视行为习惯培养的行为导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导致幼儿一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过度注重幼儿智力开发

部分家长主要侧重于培养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而相对应地忽略了非智力因素。把关心幼儿的焦点放在了智力因素的开发上,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缺乏应有的重视。其中,许多家长觉得幼儿只要智力开发好,以后学习成绩好,就会有大发展,其他都不算什么。因此在过度关注幼儿智力开发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其实,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幼儿未来成材的十分必要的条件,幼儿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智力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全面发展,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三)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运用方式过于简单,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对于幼儿不安、委屈和恐惧的内心感受置之不理,很容易导致幼儿“滋生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家长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失去童真。有些家长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运用的方法过于生硬,没有生动的拓展空间,使幼儿难以理解或者不听从、不接受。而还有些家长对幼儿限制保护过多,生怕幼儿活动范围扩大而导致一些意外事件发生,这样会降低幼儿主动探求新事物的能力。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至关重要,若有不正确的方式很容易影响到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统一

往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人数较多,多为祖辈和父辈。首先祖辈与父辈之间就常常对于一些事情产生分歧,加之生活背景与养成经历等各方面差异,更加大了对幼儿教育方式的不同。如祖辈会潜移默化地教给幼儿过度节俭,而父辈则试图让幼儿明白适度消费的内涵,这时双方的教育方式就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状,因此关于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分歧多导致教育作用相互抵消。

二、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受生活环境的变化的影响

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有利于幼儿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幼儿的生活空间。平日里家长工作忙、压力大,有些家长与幼儿分离时间较长,容易使幼儿产生孤独感,易导致其不合群,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面貌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二)不关注幼儿的家庭教育

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幼儿的教育成长过程不太在意,觉得幼儿园与托儿所就能教会幼儿年龄段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其实教育机构教授的知识远远不够,也需要家长的长时间的熏陶与指导。正是由于这种不在意的心态,使幼儿学习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而没有家长帮助他改正。还有许多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忙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有限,并不能教育幼儿一些事情,所以他们在给幼儿的成长上的帮助远远不如父母。

(三)“榜样“效应

“榜样“效应是一个具备双重性质的效应,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如说脏话、吐痰、做事敷衍等,这些看似是不值得关注的小事,却很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沾染上,种种的不良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的教会给幼儿。[2]幼儿是一张白纸并且自身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在模仿与延续他人行为习惯的同时,并不具备辨别对错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端正自己的行为习惯以便幼儿耳濡目染地学到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育方法有偏颇

“亲情过剩”是指家长将自己的孩子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幼儿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非常普遍。“亲情过剩”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的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还有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且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导致幼儿犯错误后教育方式有些直接、无科学性,容易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增加了双方的隔阂。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会很困难。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对策

(一)生活习惯方面

1.帮助幼儿养成合理的生活制度

家长需要为幼儿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首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平衡膳食、荤素搭配。同时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幼儿良好的睡眠条件包括室内安静、温度要宜等。睡觉时,要注意幼儿姿势正确,培养独立安静的睡眠习惯。在训练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同时大小便与幼儿生活自理习惯也是需要重视的,要养成幼儿夜间少尿或不尿的习惯,每天在固定时间让幼儿排便,逐渐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3]这样有利于卫生,也有利于幼儿消化系统活动的规律性。其次,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整理物品等。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样也非常重要。

2.卫生、守纪、劳动、安全意识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卫生方面,尽量保持整洁。并且要养成卫生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手抓食菜肴,生吃瓜果要洗净等,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幼儿的“病从口入”。并且要帮助幼儿注意生活环境的保洁,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大小便等。家长要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干净的家居环境,就是在熏陶幼儿的卫生习惯。最后要帮助幼儿找准对美的正确认识,家长应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服饰打扮,将自己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注意家庭环境的整洁的同时要注意幼儿的服饰、仪表、言谈要符合美的要求。孩子的穿着要适合年龄和幼儿的身份。

在守纪方面,要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规矩要求。家长在教育幼儿自觉纪律时,要注意赏识幼儿的优点,让幼儿明白这样做就是守纪表现。同时,让幼儿能理解家长的想法,孩子能自觉理解家长要求,主动守纪律。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日常行为并且掌握其行为的对错,优点继续保持,缺点加以改正,但是在指正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家长切不可采取恐吓、欺骗、打骂等方式,强迫幼儿守纪,否则将事倍功半。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时,要首先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同时也要培养幼儿劳动的意识,帮助幼儿建立最初的劳动观念,要让他们从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开始,从他们自己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碰到的事开始,家长对此一般不要包办代替,只要幼儿肯干,都不难做到,逐步提高他们主动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努力促使幼儿劳动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幼儿爱劳动,主要是要求幼儿对日常的劳动能够天天坚持做到。最后要帮助幼儿树立尊重别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观念,帮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方面,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等。第二方面是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告诫幼儿不要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标志;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等。

(二)思维方面

要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触的各种事物,练习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小动物时,不是罗列一大堆动物的名字,让幼儿知道动物的名称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分析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家长应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具体事物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利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现场教学。

(三)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要增强幼儿学习快感。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其次,使幼儿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幼儿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幼儿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让幼儿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并且帮助幼儿明确学习目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幼儿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家长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家长要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

(四)道德品质

德行是衡量每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德行是潜移默化地形成于每一个人的生长轨迹中。所以家长应该大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幼儿思考的同时致力于教会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只有在幼儿能初步分辨是非后才能逐渐地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并且将幼儿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培养幼儿守信的习惯,多鼓励,少批评,学会倾听,做孩子的好听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孩子学会感恩。

当今,“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中国的新生代家庭中还是普遍存在着单独子女的现状,由于父母没有多少养育经验再加上自身家庭教育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指导家庭教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刻不容缓。本文从国内外学者理论着手进一步阐述了家庭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分析原因得出相应的幼儿生活各方面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让幼儿强大的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得到正面力量的无限发挥。

【参考文献】

[1]贺琛蓉.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4(02).

[2]王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18).

[3]邓平,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文教资料,2013(02).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