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训练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2017-02-16胡楠楠

关键词:发声吸气自然

胡楠楠

摘 要:科学的歌唱方法不仅能够保护处于变声期孩子们的声带,发出“美妙的声音”,还能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多年的声乐研究与教学中,笔者认为有“三个要点”,对歌唱尤为重要,分别是“吸气”、“打开喉咙”和“发声”。

关键词:吸气;打开喉咙;发声;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2-053-010

现在一些中小學的音乐课上,很多老师要求学生们唱准、唱熟教材中的歌曲,却不清楚具体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歌唱。科学的歌唱方法不仅能够保护处于变声期孩子们的声带,发出“美妙的声音”还能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我多年的声乐研究与教学中,我认为有“三个要点”,对歌唱尤为重要,分别是“吸气”、“打开喉咙”和“发声”。

一、吸气

人在歌唱中的吸气与日常中生活中的吸气,有没有区别呢?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动作越小越好。比如:一个人快速跑百米下来,往往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肩膀和前胸高低起伏的运动着。这种呼吸方式在歌唱中就没法用,一是歌者在舞台上不雅观,二是由于肩膀和前胸上提,气没有吸到肺的底部,实际上气吸的很浅,也不充分。正确的吸气方式应是两肋自然张开,肌肉松弛,口鼻同时吸气,这时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也是被动的,就是腰腹部向外扩张,其他部位基本保持不动,动作越小越好。这种吸气方式与说话时的吸气也不一样,说话时稍微吸一点就够用了,但是歌唱时要满足音高、音长的需要,就得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并不是说吸到极限,越多越好,而是不要感到“撑”就可以了,一般在七成左右。

二、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塑造丰满、圆润音色的关键步骤,也是歌唱中省力的技巧。因为喉咙打开了,声音的通道就扩大了,声音的共鸣就变得丰满、圆润了。中国有句俗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喉咙打开以后,那种“刺耳”、“紧”的声音就没有了。那么,怎样才能打开喉咙呢?首先,喉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不要有“夹紧”或“捏”的感觉。其次,要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歌唱,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是自然下沉的,喉咙本身就是打开的,嗓子眼里面有一种通道的感觉,这就是打开喉咙,打开喉咙也就是保持着吸气时的通道状态。

三、发声

气吸好了,喉咙也打开了,接下来就是发声。发声应该怎样发呢?我认为,越自然越好。有些人在没学声乐以前,高音还能唱,学过声乐以后,高音反而唱不上去了,很吃力。这是因为他违背了自然,总是拿腔拿调地端着个劲,在咬文嚼字,认为声音应该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其实不然,每个人的声带是不一样的,有长短、宽窄、厚薄之分,再加上共鸣腔体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唱出自己的特色,唱出自己的风格是最重要的。你越自然,你的风格体现的就越明显,你不必要的肌肉参与的就少,你唱起来就越舒服、越省力、越持久,就好像打开喉咙在说着唱,像是打开喉咙在音符上说话一样,千万别拿腔拿调,这等于在发声的过程中,制造一个费力。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把歌唱好,先要把字读准。”这也是在强调发音吐字的自然性,不要拿腔拿调、装腔作势,也不要过于大声、甚至喊叫,就好像是说话、读字时的感觉,就可以了。

当你把“吸气”、“打开喉咙”、“发声”这三点都做好了以后,你会发现理想的音色、音量都跟着来了。这就好比,算术方法正确,答案不用管它,也不会错一样。逐渐地,你就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发声状态。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猜你喜欢

发声吸气自然
如果你很生气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没事多练壮腰功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