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

2016-08-15吴梦玉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家长

吴梦玉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作文有恐惧心理。小学生如果没有习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贴近生活,降低习作的难度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少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敞开心扉,放开手脚大胆地写,这是培养学生起步习作兴趣的第一要务。如果留心每一位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情点,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培植自主实践的土壤,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乐于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无拘无束地写下来,说写训练就自然而然地开展起来。

如平时有学生过生日,我让这位学生说一说亲朋好友为他庆祝生日的欢乐场面;在学生“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后,我会让他们说一说“老鹰”是怎么抓“小鸡”的,“鸡妈妈”是怎么保护孩子的……就在学生眉飞色舞、各抒己见时,我戛然而止,用同情的语气说:“真遗憾,快要下课了,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可是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见闻,怎么办呀?”此时有的同学马上想到写下来,于是我抓住时机,引导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写好后,先带回家读给家长听,再把家长说的话写下来给老师看。这样,学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双向鼓励,写的劲头就更足。

二、创设情境,提供习作的素材

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我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如“有趣的周末比赛”,我和孩子一起玩“两人三足”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比赛的过程是怎样的?在比赛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场的气氛如何?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写作的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体现。教学中,多创设一些情境,学生亲身体验,有内容可写,怎么会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三、开展活动,体验习作的乐趣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有时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作文的自信心。除了交流外,我还在班级创设《小荷尖尖》集,把作文优秀的学生作文编印到《小荷尖尖》里。一个月总结整理一次,并给入选的学生发放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同时给家长发喜报或发短信,表示祝贺,让家长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关注孩子的习作。

四、高分赏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鼓励适当,往往能使学生增强信心,提高作文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时要发现每个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加上表扬性的符号并写上评语。一篇文章不管怎样糟糕,总有可取之处,即使是一个词用得妥当,一句话说得中肯,也要给予鼓励。很多老师往往吝啬赏识,对作文要求严格,打的等第很低,久而久之,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实,我们不妨试一试高等第政策以求实效,加几颗星又何妨?

我曾教过一个班,学生基础差,大多丧失学习信心。一次我出了《我的一家》作文题,只提三条要求:题目写在中间,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我在批改时只看这三条,凡符合这三条的,就得“优秀”。学生看到“优秀”很高兴,我对他们说,你的“优秀”是你的努力,根据老师的要求,你经过努力,达到要求,那你就应该得“优秀”。第二次作文,我又提出几条要求,学生写得很认真,同时越来越喜欢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乐于写作,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至此,习作神秘的面纱已经揭开。原来,习作是简单的,习作是自然的,习作是随心的,它没有什么模式,没有什么框框。只有这样看待习作,才会真正视习作为需要,而不是负担。习作,想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冯金花.浅析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学周刊,2013(27).

[2]徐杨静.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语文天地,2009(23).

[3]王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J].科学大众,2009(07).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