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情前测看小学数学课堂调整策略

2016-08-15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于毓青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画图学情策略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于毓青

以学情前测看小学数学课堂调整策略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于毓青

学情前测,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指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测试,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学情包括很多方面,如学习兴趣、已有知识基础、特长爱好等,前测的形式有调查问卷、前测练习、个别谈话等。学情前测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改变了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教学。

一、把握学生已有基础,调整学习起点

1.从前概念找学习起点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如日常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旧有的概念,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学习的起点。

如苏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学生个个认识三角形,只不过不会规范表达定义;对于怎样的小棒能搭成三角形,学生很模糊。由此,我们确定了教学起点,并以两次活动贯穿课堂:(1)做中学,分层次。(2)拓思维,有坡度。即先通过“做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再通过“围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着重于实验结果的观察思考。由简而难,在动手中探究。

学生会的不教,找准起点,把时间花在刀口上。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恰当的层次来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力争做到:明确课堂目标,层次清晰连贯;注重方法指导,突出操作探究;挖掘教材深度,渗透教学思想。

2.从疑惑处找教学落脚点

教学不应仅把目标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面上,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从学生层面上考虑他们的“会”“有点会”和“不太会”,从学生的疑惑之处找准教学落脚点。只有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我曾借班上过一堂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有老师帮助进行了学情前测。学情前测题及结果简要反馈如下: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学情前测题

一、填空。

1.指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再把公式填写完整。

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2.你能仿照例子标出条件和问题吗?

(1)长9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面积35平方米,宽5米,长多少米?

二、列式计算。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标语牌长8分米,面积48平方分米,宽是多少分米?

3.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把长增加2米后,现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考:你能用图来表示第3小题吗?可以试着画在下面。结果汇总(人数44人)

一、填空 二、列式计算3题号1212画图正确正确人数 4025 41 44 40 3?算式正确备注 单位名称1人?

备注:第二题第3小题画图,错误有41人,其中:

图都不会画的有12人。

图正确,条件问题没标9人。

条件标出,问题没标20人。

从前测结果可见,学生对画图非常陌生:画个长方形都要花很长时间,数字、条件也不大会标注,更何况长、宽变化的画法。本来我的教学预设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画图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便推翻先前的教学设计,改为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一步步学习画图策略。

(1)关注细节,领会策略。通过两次引导,让学生逐步熟悉画图整理的过程,以细节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解除疑惑之处。(2)多次对比,体会价值。让学生不断感知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明确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灵活解决问题。(3)解决问题,体现本质。面积变化对于四年级学生还是比较难的,结合学情前测,反观教学效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数学思考的习惯与方法,渗透策略意识和数学思想。

二、灵活生成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

1.从粗放到细致,把握学习重难点

学情前测能让我们的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而优化预设,生成精彩,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设计的前测题是与例题相仿的428÷2和534÷2。学情前测让我大感意外,计算方法错误率很高:一是用每位上的数都除以2,二是每次的余数不处理,三是用两位或三位一起除。看来,学生不大会把旧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分两次除的方法迁移到新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三次除。究其根源是算理不清晰,即使会口算也不懂如何书写。因此,移位书写是一个难点,需要结合算理来明了。

(1)重心的适度调整,有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根据学情前测,老师重心下移,以6÷3、60÷3、600÷3这组除法口算引入,再变化为666÷3,注重算理的剖析对比,初步感悟计算方法。随后让学生尝试计算,展示有代表性的三份作业,比较辨析,得出计算方法。并通过小方块的课件展示,结合竖式计算,讲解算理、理清算法。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化解学习难点。

(2)主体的着重体现,有助于把握课堂,提高实效。学情前测以学生为主人,要利用学生资源,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练习环节中的小老师回答、作业展示,学生提出:“0为什么不移下来?”“为什么个位写0?”关键的提问、正确的诠释,让听课老师感叹,学生的精彩才是真的出彩。

通过学情前测对相关环节调整处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互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正是学情前测所要着重体现的目标所在。

2.从线性到立体,找到发展关键点

有一名师曾提到,教学要做到心中有数,立足于学科视野;目中有人,立足于儿童基点。学情前测的出发点也正如其所说:重视课前准备,把握儿童的已有;突出数学本质,体会儿童的障碍;落实思想方法,着眼儿童的发展。

一位教师执教《整万数的认识》,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似乎都认识大数,但对于数的建构是比较模糊的。因此,老师把单纯的认数发展成了一堂丰富的培养数感的课。

(1)形象和抽象相结合,借助计数器,感悟体验大数。新课标提出,数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教师以9颗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来感知不同位值;通过不同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大数,多角度理解;又通过观察、制作计数器,反复体会连续“满十进一”的过程,让学生经历顺应重构,对数的产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2)类推和归纳相结合,依托已有经验,拓展知识结构。数感需要在活动中逐渐积累。从表示一、十、百、千,类推到万、十万、百万、千万,老师用小方块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展现知识结构逐步推进的过程。从规则梳理到意义归纳,拓展已有知识结构,发现内在联系,从线性到立体,这正是因为通过学情前测找准了教学关键点。

三、发现学生思维特点,改变学习方式

学情前测,能促使我们从“想当然”转变为理性思考,在不断反思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指向学生发展,促使能力提升

课堂最终的评价指标指向于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二年级《分米和毫米》时,通过访谈我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单位比较陌生,因此本课就侧重于1分米和1毫米表象的建立,引导学生通过多感官的参与进行观察、猜测、操作,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1)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从猜身高引出米和厘米的复习,从叠小方块引出分米,从量本子厚度引出毫米,把“死”的教学程序化为“活”的思考推进过程,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从生活实际入手,促使能力提升。课堂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如借助吸管这一媒介,通过摸、猜、想、画、说等步骤,在头脑中建立1分米的表象;通过估计量物体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调动生活经验,体会不同长度单位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发挥学习自主性,学会主动探索。“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尽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动手,看、数、估、量,在大量的操作中进行学法指导,由表及里、由粗到细,促进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内化。

2.转变教学理念,回归数学本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这正是学情前测“儿童立场”的体现。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通过学情前测了解到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相关策略已有一定认识,因此课上这类问题就完全放手给学生讨论和解决,体现出教学理念的真实转变。

(1)提倡大问题的展现。上课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问题设置不能过细,防止课堂成为老师全部引领下的假问题解决。例1变式为例2抛出问题后,老师不急于提示,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等不同方式思考,并在小组里互说,体验问题解决的策略。随后学生汇报,进行引导和比较,清晰地感知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2)提倡多结果的展示。全班那么多个性迥异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想法。只有暴露真实,才能更好地打通知识间的联结,促进发展。因此,课上注重让学生汇报不同想法,在讨论中明理,在辨析中提升。展现不同的思路,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真正做到把握学情、调整教学。

(3)提倡新类型的比较。学生习惯于学什么做什么,一变式就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比观察。一是横向比较,即假设法的两种不同方法,虽换法不同,但实质相同;二是纵向比较,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假设,虽策略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从而不断丰富、扩展学生的认知,在更高的层面上拓展所学,这也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

“学情前测”能促使教师更好地蹲下身子研究儿童,不断在前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调整课堂行为,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学论教,以生定教,如何让学情前测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画图学情策略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画图理解“同样多”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画图理解“多多少”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