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16-08-15许阳阳焦娟娟李梦甜王文斌吕福全
许阳阳 焦娟娟 李梦甜 王文斌 吕福全△
△指导老师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许阳阳1焦娟娟2李梦甜1王文斌1吕福全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级(天津 300193);;2.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对于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及维生素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8例治愈,12例好转,2例未愈,治愈率56.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9治愈,16例好转,7例未愈,治愈率28.15%,总有效率78.1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对于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刺;刺络拔罐;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又名“蛇窜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 以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神经痛为特征。多好发于人体的腰胁部、胸背部,其次也可见于头面颈项等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数患者治愈后很少复发[1]。病程一般持续2~4周,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于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均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2]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及中医“蛇窜疮”诊断标准[3]。年龄在25~80岁之间,病程在一周以内,共计64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25~77岁,病程1~7天,疱疹部位9例位于腰腹部,10例位于胸部,8例位于头颈部,5例位于四肢。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27~80岁,病程1~6天,疱疹部位10例位于腰腹部,9例位于胸部,9例位于头颈部,4例位于四肢。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2]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中、西医诊断标准[2~3];未经任何抗病毒、阵痛药物治疗;依从性好,配合度高,能够接受该项临床观察。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凝血功能障碍者;多种药物过敏者;有其他系统的严重原发性疾病不宜接受此项治疗者;不愿接受该临床治疗观察者。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疗法。①先进行针刺治疗:常规消毒后,沿疱疹分布用1.5寸毫针于疱疹局部进行排刺,平刺进针,沿皮透刺1寸,根据疱疹大小,每针相距1~1.5寸,透刺4~6行,每行间距1.5寸,得气即止;并予以低频直流电刺激。病变在胸部及以上者,配曲池、合谷、足三里;病变在腰腹及以下者,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常规刺法,平补平泻。所有针刺操作均留针30分钟。②起针后于疱疹处刺络拔罐:起针后,于疱疹局部常规消毒,使用4.5号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进行浅刺,以局部出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以及疱疹周围。留罐5~10分钟,出血量约为3~5ml,而后取罐并消毒。
1.4.2对照组阿昔洛韦口服,每次200mg,每日5次;维生素B1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次0.15mg,每日1次。
所有患者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5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疱疹数目变化,并对其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
1.6评定标准
1.6.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带状疱疹出现结痂,疼痛症状消失,红晕消退,体征消除;好转:带状疱疹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未愈:带状疱疹基本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疼痛症状基本无缓解,或较治疗前严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6.2止痛疗效评定标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4]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18例治愈,12例好转,2例未愈,治愈率56.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9治愈,16例好转,7例未愈,治愈率28.15%,总有效率78.1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两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为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①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注:1)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2)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恶心,胃肠不适,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初次感染常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治愈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便可再次生长繁殖,进而侵犯神经节及皮肤,诱发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是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神经痛。带状疱疹多好发于人体的腰胁部、胸背部,其次也可见于头面颈项等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见。西医治疗多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为主[5]。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窜疮”“蜘蛛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缠腰火丹”“抱头火丹”等不同称呼。中医认为本病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时多辨证论治[6],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7]、针灸、刺络拔罐等,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采用一种或多种手段联合[8]进行治疗。本研究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是因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标本兼治,既可以祛风、清热、除湿,逼邪外出;又可以活血、通络、止痛,去腐生肌,促进疱疹结痂愈合。
通过统计、分析、对比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与口服西药疗法对于6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得到以下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其伴随神经痛安全有效,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范丽,杨运宽,张虹,等.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8):1621-1623.
[2]何春涤,陆洪光,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4]付玲,高岑.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8(2):112-117.
[5]唐黎明.阿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艾滋病患者带状疱疹30例[J].光明中医,2009,24(5):911-912.
[6]陈寅琴,刘月珍,任月香.浅谈带状疱疹的辨证施治[J].光明中医,2007,22(10):14-15.
[7]冯桂英.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6):1064.
[8]郭丽红,张艳丽.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46例[J].光明中医,2013,28(2):333-33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3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87-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