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
2016-08-15王琳
王琳
摘 要: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在公安队伍建设中居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而对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发展趋势的把握是我们把握未来公安教育训练特点,构建未来公安教育训练体系,为公安队伍培养坚定、高效、多能的公安人才的前提。本文在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起源,了解了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形成背景,并以此为基础,从理念、特点和目的三个方面对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设计走向进行探究,以期提供新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设计视角和方向。
关键词:教育训练 ;要素分析;发展过程;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87-02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最初的政治业务培训到岗位教育培训再到学历教育的初建,直至现在的体制改革,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创新,向着更贴近公安实战,符合我国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方向发展。然而,弊利同行。公安教育训练体系和模式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本文从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形成的背景出发,把握当下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设计重心,并洞悉其发展变化趋势,构建未来理想型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以期为各大公安院校调整办学理念,创新教育训练模式,完善教育训练体系提供借鉴,为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安队伍的建设贡献微薄力量。
一、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形成背景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之际,我国的公安教育训练开始起步。当时,在解放的大城市中,为了适应巩固政权、对敌斗争、稳定秩序和维护社会治安的迫切需要,一大批公安类院校涌现,它们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任务是对从解放军部队抽调的指战员的训练,便于其能迅速适应公安工作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安教育刚开始主要是进行在职干警的训练工作,属于干校模式。公安院校开始社会招生是在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公安教育才得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恢复,公安院校虽然仍囿于干校模式,但创立了公安普通全日制大中专教育和管理干部学院在职培训两种模式。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公安迎来了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阶段。层次逐渐齐全的公安教育体系以及越来越专业化的院校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在公安院校中的普及,公安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暗示着不同的、有创新性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将萌芽、成长、争荣。
二、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发展趋势探讨
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尽管不同模式的公安教育训练会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课程设置,但其最终追求的都是对于其产出成果,即培养出的警察性质和特点的追求。所以,对于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教育训练理念、教育训练模式的特点和教育训练模式的终极目的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理念探讨
雅斯贝尔斯说:“每个时代的大学都必须满足实用职业的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古老的实用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大学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知识范围之内。”未来的公安教育训练理念一定不是单一的职业教育理念或者专业深度缺乏的传统通识型教育理念,可能是像雅斯贝尔斯所说的“双识并重”的教育理念,可能是当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理念的延伸,当然也可能是既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实战需求的“需求全面满足型”教育理念。
本文认为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理念,是基于未来的公安事业的大环境和国际教育理念的发展而确立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首先是一种教育模式,必然离不开未来主流的国际教育理念的影响,国际教育理念日臻完善,公安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分支,其教育理念必然会发生变革。之后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由于其教育领域的专业性,又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受公安队伍建设的要求及公安机关的政策影响。
(二)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特点探讨
每种公安教育训练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人本导向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实战需求导向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注重公安工作需求的满足;课程导向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致力于课程的设置。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也会有鲜明的特点,本文认为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公安教育训练的自组织化。
目前公安教育训练模式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出现的问题在本模式内部不能解决的时候,教育训练模式便会被专家或者国家变更,趋向于更有利的教育训练模式。而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应具有生物的应激性特点,这种因为应激性而表现出的变革行为是理性化的,从外部看,又符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特点,是能够有效根据外部变化进行自我微调、重心微移的自组织。
2.公安教育训练的主体联动。
未来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还将会克服当下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中,各相关主体联系性差、联动不足的缺点,形成真正的主体联动机制。目前的公安教育训练联动机制主要为校局联动,公安院校与校局联动中“局”的交流互动是有局限的。未来公安教育训练的主体联动除了高效的校局联动,还将包括与医疗部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科研创新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联动。
3.公安教育训练的生命全程化。
依照当下盛行的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公安机关的教育训练也不应该只是手段化的,各项教育训练工作应充分与个人的理想和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应该是伴随受教育训练者生命始终的。在受教育训练个体的不成熟阶段,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适应公安实战打下理论知识和警务技能基础,而在个体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保证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公安教育训练的目标应该有所微调。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来看,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应该是生命全程化的。
(三)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目的探讨
教育训练目标的设置,教育训练成果的期待直接影响着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构建,教育训练的目的是特定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终极追求,基于特定的教育训练目的而产出的成果,是对特定公安教育训练模式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客观评价。
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目的将是可调适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训练各个阶段,应该有明确的阶段性的目标。但就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终极目的而言,并不是单一的为社会服务,或者单一培育“完人”,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训练客体的培育,做到个人价值寓于公安实战工作中实现,公安实战工作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推波助力。
三、总结与展望
公安教育训练模式是培养优秀公安战士的基础,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由简单的培训班到成体系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未来公安事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对公安人才的培养也将更加困难,所以首先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是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仅从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理念、特点和目的对未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进行简单设计,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此,设计出完美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为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邓雁玲.公安职业化教育训练释义与模式构建[J].公安教育,2010,(8).
[2]邱志勇.公安教育训练的需求主导型培训模式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6).
[3]刘鸿儒.关于创新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12,(4).
[4]石飞.对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
[5]张凯.公安院校教育训练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