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公民教育反思我国人才培养
2016-08-15王茵
王茵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公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提出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面途径进行解决,更好地培养出健全自律的、有独立判断力和选择力的公民,以迎接未来社会的种种挑战。
关键词:公民教育;人才培养;美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23-02
一、美国公民教育解析
(一)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公民教育源自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发展于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作为全球化潮流下公民教育的典范,更加偏重操作性和能力、国家的责任与义务以及爱国主义的培养。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可概括为:主动承担责任、自主积极参与和拥有全球意识。美国倡导学生具有责任感才能为自己负责、为国家负责;同时也强调公民应了解和维护自身权利,积极地参与民主政治并表达意愿;促进公民对世界事务和全球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进行本土化行动。
著名学者纳尔逊·古德曼认为,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公民生活的技能,包括讨论与欣赏、批评与劝说以及能够用尊重集体的方式解决问题冲突的能力等。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品质的教育、公民政治参与技能、公民知识。
(二)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
1.公民仪式感的熏陶。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内心认可仪式蕴含的基本精神后,可以通过某种庄严的仪式逐步确认自己的信仰和内心价值。美国许多中小学通过面对国旗的宣誓进行公民仪式教育。“我宣誓,要忠诚于美国国旗为代表的共和国,在上帝的关怀下,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民主和公正。”美国学校通过对学生传达国旗的重要性和威严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美国政府也鼓励学校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纪念堂,让美国人从小就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2.独立判断思考力的培养。
美国的多元主义民主观认为,学校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政治理念和批判推断能力,以及在民主社会中追求公民平等权利的使命意识。他们普遍认为尊重与欣赏他人、独立判断思考力比分数更重要,标准化的考试只能成为学生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障碍,统一的答案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所以美国的课堂要求学生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鼓励他们表达与老师、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观点,但这不代表不吸取别人的意见,在理由充分时,学生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在面对冲突时,敢于挑战不公平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美国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零花钱,注重培养理财观念和经济意识,知道收入与付出劳动的关系,让他们从小就具有独立意识,敢于挑战自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3.参与社会感受民主的实践。
美国的公民教育倡导学生通过实践亲身经历民主,而不是在课堂传授书本中的民主,公民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鼓励学生把民主的准则运用到实践中去。美国把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培养公民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民主的价值,积累民主生活的经验。美国公民教育社区活动的内容包括改善环境、帮助老人、支持慈善事业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民主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让他们的世界观不再受到局限,拥有全球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二、 我国公民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国目前进行公民教育的手段是设立德育课程,其中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三大部分。这些课程对塑造社会主义公民而言非常有效,同时在全球化世界公民教育的影响下,从初等教育的思想品德课到高等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我国的公民教育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首先,很多时候思政课并没有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因此经常忽视它的现实作用,只是为了期末考试而学习;其次公民教育多停留于书本,课程大多不易于理解且没有社会实践,学校没有将未来生存需要的技能融入到我国的公民教育中去;最后,除了学校的德育课程,公民教育流于形式主义,没有引起国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关注。
三、 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彭丽媛同志在2015年9月26日举行的“教育优先——促进可持续发展”高级别会议上发言提出,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关注的是在青少年的培养过程中让其树立公民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未来世界发展有用的人才。
国家应当站在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公民教育,把我国的公民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项目,在各个阶段的教育计划中细化和丰富公民教育内容;创新公民教育评价体系,打造深入人心的主流价值观。政府应积极地利用大众媒体、网络等手段传播现代公民教育的信息。可以让公民在无形中接受政治理念以及更先进的全球政治理念,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参与兴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校发挥主力作用
1.仪式教育促进人才培养。 (下转40页)(上接23页)仪式教育具有整齐、庄重的特点,通过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能产生育人效果。健全的人格,光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情感体验和认同。升国旗唱国歌是影响最大的仪式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是对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促进,强化了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它让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民主参与感,这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2.通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力。
培养有思想、有批判力、懂得更好生活的思维和技能,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能促进年轻人提高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素养,加强合作创新意识,激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以促进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多积极思考,对德育知识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作业和课本的标准答案,学生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有助于在未来生活中具体运用;在考试中,学校可以适当调整卷面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比例,更加关注学生对问题独到的见解与评析。
3.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参与热情。
学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和社区活动,使学生对各种领域的知识有多方面的了解,主动关注自己身边乃至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多角度解决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氛围,还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自治与参与能力。公民教育应特别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学校利用社区资源将其作为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平台,同时,学校的力量也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增强了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三)家庭营造民主教育氛围
家长在子女公民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引领者和榜样。所以家长应该在家庭中营造自由开放的氛围,扮演鼓励者和建议者的角色,给予孩子做决定的充分权利,而不是孩子行为的决定者。家庭教育应多注重民主,就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时,多询问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在家庭活动中有发言权、与父母平等的参与权和决定权,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我国公民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结合政府、学校、家庭的力量进行人才培养。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家庭成员,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学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才能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自我;其次要成为拥有独立判断思考力的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敢于质疑权威;最后才能做一个国家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
[2]袁长青.美国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方法[J].高校教育管理,2010,(1).
[3]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4]涂珺.从传统学校德育到现代公民教育的历史性转型——评析强化公民教育的新理念[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