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调查研究

2016-08-15刘相国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湘西用人单位毕业生

孙 晶 刘相国 覃 雯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就业歧视就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劳动者以及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后,由于劳动者自身的不同个人特征,而被用人单位区别对待的行为。就业歧视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种打击,它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就业歧视对社会、企业、高校和个人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大减缓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城。因此,消除或者积极防范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对于社会、企业、高校以及应聘者都有的积极作用,也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1 湘西地区高校及毕业生就业概况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包括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共39个县市区。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校名录,湘西地区现共有10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其中,邵阳市有3所,分别是邵阳学院、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市有2所,分别是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怀化市有3所,分别是怀化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医药学院;湘西自治州有2所,分别是吉首大学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从某种程度上讲,湘西地区高校的整体层次并不高,也没有特别出名的高校。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就业歧视的相关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查询湘西地区各高校的官方网站收集高校历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单位类型等相关数据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发放随机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各高校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1300份(每个高校130份),回收问卷1183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1066份(本科高校410份、专科高校656份),调查结果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与代表性。

统计结果显示,湘西地区本科高校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5.84%,其中升学率为6.26%;专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8.12%,其中升学率为2.82%。通过问卷调查整理的相关数据,我们得到了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有关就业区域、从事行业、就业单位的分布情况。在就业区域方面,湘西地区本科高校中有51.29%的毕业生选择在外省就业,其余48.71%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其中仅有22.98%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湘西地区专科高校中有55.34%的毕业生选择在外省就业,其余44.66%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其中仅有19.7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在从事行业方面,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中从事教育相关行业的比重最大,约占全部毕业生的16.68%;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次之,约占全部就业生的11.89%;而从事采掘业的就业生比重最小,仅占全部就业生的0.29%。在就业单位方面,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中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重最大,约占全部就业生的23.87%;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仅占全部就业生的0.64%。

2 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歧视类型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所有被调查的样本中,有过被歧视经历的一共有552人,占全部就业生的59.35%。调查数据显示,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歧视一共有九种类型,其中院校歧视128人,占样本总人数的23%;学历歧视104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9%;地域歧视95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7%;性别歧视89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6%;经验歧视73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3%;此外,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历过民族歧视、疾病或身体缺陷歧视、外貌歧视、政治面貌歧视的一共有63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1%。

2.1 院校歧视

院校歧视又称出身歧视,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各种就业应聘过程中遭受到的因毕业院校的层次、名气等所带来的被歧视现象。用人单位把“211”、“985”等具有相关国家重点标志的院校作为录用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标准,而往往忽略个人真正的素质与能力。例如,湘西地区的所有高校都非“211”、“985”相关的院校,甚至没有一本类院校,地区高校的知名度仅仅局限于湘西地区,在地区之外的知名度很低。在湘西之外的地区,一些用人单位甚至没有听说湘西地区内的高校,这就使得湘西地区高校的毕业生经常遭到院校歧视。

2.2 学历歧视

学历歧视是指能力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由于学历的不同而受到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待遇的不公正待遇或差别待遇的现象。一般表现为企业对于求职者的任用过分依赖学历,存在专科生可以胜任的职位偏要招本科生,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只招研究生的不良现象。201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78人参与),57.5%的人感觉目前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象,即查博士、硕士、本科毕业学校;查“985”、“211”还是地方大学;查学生所读高中是不是市重点、省重点等。

2.3 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是一种的特殊的就业歧视现象,它是基于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差别对待。地域歧视的形成往往与某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人文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用人单位对这一地域的人形成一种特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对单位的经营与管理有好有坏,需视情况区别对待。总体来说,地域歧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某地的用人单位只招某地户籍的员工,如我国很多地区,地区性公务员主要招收本地户籍人员,这正是地域歧视的重要表现;二是用人单位排斥来自落后地区的求职者,总认为来自发达地区的求职者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性,这种被歧视在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中时有发生。

2.4 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是指能力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由于性别的差异而受到不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不公正的就业待遇的现象,它是全球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总体而言,性别歧视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即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其中,直接歧视又称显性歧视,是指用人单位用明文的形式对求职者性别作出的规定,这种性别歧视在现今社会几乎已经消失;而间接歧视又称隐形歧视,指用人单位实施表面公平中立的用人措施,但该措施的实施实际上对特定人群产生负面影响,且该措施与工作执行无关或不可衡量工作能力。比如,某企业招收文员时要求所有应聘者负重30公斤跑1000米,结果大多数女性未能通过此项体能测试,此项看似中立的招聘措施即构成了对女性的间接歧视,因为该项测试与文员工作无关。

2.5 经验歧视

经验歧视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歧视类型,是指求职者因为缺少相关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现象,这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是一种“无理取闹”。毕竟高校毕业生几乎从未出过社会,不可能具有工作经验,有限的见习或实习机会也谈不上所谓的工作经验。然而,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这种没经验反而是高校毕业生的一种巨大优势,因为它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张白纸上任意作画,以塑造自己想要的员工类型。从这个角度来讲,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中所列出的多少年不等的工作经验,其实扼杀了用人单位自身的创新性,是一种不明智之举,至少也要区别对待岗位的工作经验问题,而不是一刀切的需要相关工作经验。

3 消除就业歧视的对策

3.1利用湘西地区的独特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带动本地毕业生就业

首先,湘西地区应扩大旅游消费人群,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湘西地区具有众多的著名旅游景区,为解决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当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优势在大力发展本地旅游的前提下,将本地旅游产业推向国际,扩大旅游产业的消费人群,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增加对人才的需求,这样便会为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对当地的人文地理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因此,当地旅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更愿意通过聘用当地毕业生来降低培训成本,扩大效益。这样就为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其外出就业遭到歧视特别是院校歧视、地域歧视等事件的发生。

3.2完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对地方高校的重视程度

首先,政府需要完善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对已经出现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就业歧视类型进行列举,并加之一个兜底条款,即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从而使法律的操作性更强,又不至于太过僵化,还要明确规定对有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关的处罚,加大惩处力度,以法律的形式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益。此外,各地政府需建立立体式的反歧视举报监督制度和举证制度,加强监督和增强执行制度的透明度,各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应该设立反就业歧视信箱和举报电话,把举报和全方位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反就业歧视制度的有效执行来保障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不受损害。

其次,政府要提高对湘西地区高校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邀请当地高校内部专家参与各种社会研究活动,让湘西地区高校的内部专家有机会在各种活动上发表感想,积极献言献策,从而提高当地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到院校歧视问题的发生,也能增强学生对所在地的认同感。

3.3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用人单位要提高道德意识,坚持“用人唯才、能力重于学历”的用人原则,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务必走出人才聘用误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人才引进与使用上,必须理性、冷静,坚持站在人尽其才的高度选聘人才,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平台。此外,用人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守行使用人自主权的限度,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个限度就是不能侵害高校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利,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设置以岗位或工作性质以及工作需要为基础的合理用工条件,而不能随心所欲。

其次,湘西地区各级政府要创造并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从现实调研情况来看,湘西地区的人才浪费莫过于本地高校毕业生“自留率”太低,即自己培养的毕业生不能留在本地工作,这与地方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在本地创业不仅是提升就业率、防止就业歧视发生的有效途径,而且也彰显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吸引力。然而,大学生创业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提供支持。一方面,湘西地区政府要出台各种类型、不同层级的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大便利,尤其在户口、档案、工龄等问题上给予特别的照顾;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大学生足够的支持,通过创立创业基金或者风险投资基金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免租或减租,甚至开辟创业绿色通道等,真正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号召。

3.4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培养其自主创业能力

首先,湘西地区各高校可以加强和深化同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共建实习基地,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见习,增加阅历、积累经验;还可以合作办学,让企业或合作单位从一开始就融入到高校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的制定过程中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派实践导师到高校兼职任教,以充实高校的师资队伍;而高校则可以选派学业导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解决方案,真正起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这样的校企合作,不仅能使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也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素质,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减少歧视事件的发生。

其次,湘西地区高校应主动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从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出发点,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做好智能的储备。一方面,高校要紧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将符合地方实际的创业教育融入到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建构科学、合理的并具有适应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所有在校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管理类课程、经营类课程、法律类课程等,纳入学校的通识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此外,高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与社团的功能,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大赛来完善创业策划书,同时也可以通过大赛获得更多创业启动资金或者赞助,最终推动成功的创业实践。

3.5 提高综合素质和自主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

首先,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应当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加强多学科的文化积累,培养多种能力和技能,特别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应当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调整心态、不等不靠、发挥优势,积极争取,提高择业的自主性,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审视和合理的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地、客观地评价自我。

其次,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学会全方位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并通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新闻媒体的力量,为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创造一个良好的维权环境。

最后,湘西地区高校毕业生要提高积极自主创业的意识,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学习并注意积累,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研修或自学大量的创业教育课程,夯实创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才能和关系,通过众筹等先进的筹资方式或筹资平台募集创业资金,并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正式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必须保持警觉性和敏锐性,善于从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重大战略实施中找到先机,并加强对市场的分析与观察以及市场机会的准确判断。此外,高校毕业生要善于合作、勇于实践,自主创业不等于独立创业,它需要团体合作,需要多方面的扶持,这就要求大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媒体等载体广交朋友,积累有效的社会资源。

[1] 蒋研川,刘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2):69-72.

[2] 王杏飞.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18-22.

[3] 李长兵,罗淼.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及法律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3,(10):102-105.

[4] 陈鹏.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各方博弈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4,(5):88-92.

[5] 羊淑青.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多维审视[J].武陵学刊,2010,35(4):63-66.

猜你喜欢

湘西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最“叛逆”的毕业生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