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6-08-15陈静赖昌
陈 静 赖 昌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教师拥有了越来越多到国外交流和学习机会。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教师培训,对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有所了解,感触很大。美国具有全球最好的高等教育体系,据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上海交通大学,2015),前十的研究型大学中有八所来自美国。结合自身的体会,我从专业选择,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对比中美教育的差别。
在专业选择方面,美国大学更为自由。以俄勒冈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该学院没有细分诸多专业,学生入学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track,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等,不同track学习后,学生最终拿到的学位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勒冈大学有详细的专业培养方案,实施完全的学分制,学生按照培养方案选修课程,在完成了学校的通识课和学院的专业核心课,以及学分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后即可毕业,并不规定学生必须四年毕业。学院所有的管理都制度化,学生按照制度学习,比如,培养方案规定,如果专业核心课有两门不及格,学生必须转专业。学生转专业非常自由,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合计算机科学专业,即可换专业学习,这样学生最终可以在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在与俄勒冈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交流时,有一个例子,一位同学说在她选修《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时,有80人左右的学生。由于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较难的专业课程,不少学生学不懂,所以在第二学期时,该同学发现她的同学只剩下40人左右了,一些同学已经转了专业。这种制度使得各专业可以对学生大浪淘沙,使得最终毕业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人才。
这是与美国大学招生不是按计划招生有关,这在国内学校就不行,原因是国内学校招生是按计划招生的,学生转专业非常困难,有一些学生是在不感兴趣的和不适合的专业被迫学习,也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逃课。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即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多数高校以成绩为依据进行分流,因此在大类招生的弊端在分流时显而易见。成绩好的学生流向热门专业,而成绩差的学生流向冷门专业。结果是冷门专业越来越冷,老师没兴趣教,学生无心学习,并且年复一年恶性循环。
在学生管理方面,俄勒冈大学和国内高校大相径庭。俄勒冈大学没有管理学生的概念,因为学生具有高度独立性,学生自己缴学费,自己选择专业,因为花的是自己的钱,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很珍惜,逃课现象很少。学生没有分班级,所以没有班委,也没有班主任和辅导员。学生的学风很好,我在校园没有看到学生打游戏,在计算机机房没有看到学生在线聊天、看电影,在校园没有看到学生因为通宵游戏而萎靡不振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主动,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会主动举手向老师提问,基本没有在下面交头接耳聊天的。老师提问时,学生都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老师没有发现自己举手提问,会坚持举手,直到教师发现为止。老师有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会立刻和周围的学生一起讨论,这时教室才会有喧哗之声,讨论完后,仍然是积极举手发表讨论意见。相比较而言,我教过的国内大学生就被动多了,基本不会主动提问,对于教师的提问,基本会逃避。
在教学方面,俄勒冈大学投入非常大。在俄勒冈大学,一门课程班级都很小,一般20-30人左右,会有一名主讲教师,2-3名助教,助教负责带实验和改作业,在实验课还聘请高年级学生进行实验辅导,他们在实验室四处巡视,遇到学生有困难即刻上去主动帮助,一门课程还会配一个专门的Grader,Grader是匿名的,负责打成绩。我想在这种教学投入之下,教学质量自然会很好。而在我所任教的国内大学,我们愿意设立较大的班级,人数在80人左右,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教学成本。一门带实验的课程最多派两个老师,一个负责上课,一个负责实验,没有助教,有时甚至只有一个老师完成所有的教学和实验工作。
俄勒冈大学在教学环节中更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教师的课件都简单实用,教师在课堂上讲得都提纲挈领,并不详细讲授各种知识细节。正如我们知道的,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当时听懂了,下来很快就忘了,或是不会运用。所以俄勒冈大学很重视学生的作业和课程设计(Project),这些作业和课程设计都有相当的难度,有的甚至连任课教师都不会做,有的甚至是学生没有学过的,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否则Grader给你较低的分数,会影响你的最终成绩,一旦核心课程有两门得分在C之下,就会强迫转专业,所以学生常常通宵呆在图书馆或实验室完成老师的作业。这种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的方式,比教师传授的知识更深刻,更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那么学生是难以超越教师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难以实现。国内大多数高校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由于任课教师要完成教学、改作业、辅导学生的任务,加之班级学生人数多,所以大多数任课教师会选择少布置作业,或布置简单的作业,在期末考试时也会尽可能简单,并给学生勾重点,这样会使得学生依赖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教得再好,不如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方式方面,有两点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是引领计划,二是大小班教学。
引领计划是指由已担任公司高层的校友引领在校学生进行的企业实践。在商学院为MBA学生开设的《营销策略》这门课上,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商学院会经常组织MBA在读学生去进行校外走访。这种走访不是漫无目的的走访,而是要到一些跨国公司的总部或者分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这些要走访的跨国公司里面,俄勒冈大学商学院已经毕业的MBA学生已经在其中担任了中高管职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加强了校友联系,另一方面也向在读学生展现了未来前景。这比我所在高校开展的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朋辈计划更加有实际意义。
大小班教学模式是首先由教授给一个大班的学生进行一个小时的授课,然后把几百学生的大班分成十人左右的小班,每个小班由一名教师带领,进行研讨。这一独特的教学方式是我在美国Reed学院的古典文化课上所见到的。Reed学院以其著名的人文教育享誉全球,同时也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母校。通过大小班教学,学校充分利用了学校最为强大的师资力量来为学生奠定文化基础。这种大小班结合的灵活授课方式,是充分利用名师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过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伯克利大学和Reed学院等高校的交流,我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也使我看到了国内高校在专业选择、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弥补现有的不足,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非常有利的。
[1] 熊凯,诸法政,韩仲志.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97-98.
[2] 高艳.从世界大学排名看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5-7.
[3] 龙菊.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10):152.
[4] 李娇娇,陈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81-83.
[5] 游旭群,王振宏.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及其发展[J].当代教师教育,20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