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2016-08-15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评价企业

赵 霞

(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1.1有助于查明并不断消除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不管哪个行业,还是具体到哪一个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总有共性的或是独有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着内部控制效用发挥的有效性。如果这些薄弱环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让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特别重要的一步,它的作用能否在整个内部控制程序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整体实现。

通常一个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要考虑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来进行,以下列三个必要条件的存在为基础。第一,有客观明确的设定标准存在,能够指引评价的进行;第二,评价结果能够准确的量化,而不是模糊笼统的简单化判断;第三,针对特定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可以配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进行偏差纠正。

1.2 有助于促进企业良好有序的生产经营

引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进而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动态的评价和持续的改进。因此,一整套健全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当具有这样的功能: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与特定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密切相关,能够将整体目标按照一定的方法合理分解,并确定每个计划评价的目标权重等,形成一个整体的既定标准体系。然后,在既定基础上,选择可行的评价方法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能够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形成良好沟通的互动协作机制。通过反馈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和改进纠正等过程将具体的不合理因素及时更改,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合理实现。

第二,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及时纠偏以动态调整企业的战略决策。正确的决策和导向能够让一个企业在同行业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而一个错误的决策可以让一个企业处于落后甚至于破产倒闭。而内部控制评价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很好的修正改进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价过程对企业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经营方针等不断适时调整,及时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状况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对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做出精准的判断,让企业能够正常有序运营。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并计划出台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审计署于1997年发布《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业务开始独立出来。进入新世纪初期,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率先在金融业发展起来:证监会重点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于2000年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但是改规则规定较为笼统,在实用性上略有欠缺;银监会重在行业自律,于2004年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舞弊行为屡屡发生的情形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内部控制评价开始加速发展,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出台了规范,强制性规定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按照规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并披露评价报告。但是,由于行业和区域差异,隶属关系和发展规模的不同,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评价差异性很大,主要体现在:第一,重视程度不同。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较非上市公司做的好,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较中小企业和地方企业做的好;第二,在评价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不同。很多企业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占比第一位,其次是审计部门,专门设置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企业较少;第三,在评价依据上,企业由于行业等各种因素差异较大。比如,很多企业依据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有的企业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进行,而有的企业则依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规则等行业自律性规定进行。

2.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重要性意识不够。在具体的实践经验中,虽然上市公司普遍提升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水平执行程度提高,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监管部门部分领导的不作为,加剧了这一局面的恶化。比如,2014年底证监会查处的45家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除了部分监管人员不作为,主要在于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机制的普遍不重视所导致。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缺乏独立性。通过有关研究机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中,审计部门或独立设置机构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与财务部门主导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相比较,工作更有成效。财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具有这样的问题:一是评价者难以保持独立的机构职能进行,难以形成客观的评价结果;二是评价者在专业化程度方面相对欠缺,容易影响到评价结果让人信服的证明力和公信力。

第三,评价标准不一致,使得评价结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我国出台的各类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性规定很多,它们既有很多重合之处,也有一些差异之处,但绝大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科学客观评价标准。这样一来,造成监管部门的职能重合或无人监管,容易让企业和监管部门不知所措。另外,也给很多企业造成了可钻的空子,利用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较差的这些规定掩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完善的建议

3.1 从政府立法和监管角度出发的建议

对于我国政府在立法监管方面,首先需要做的是统一标准,加强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各自的监管领域和范畴。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成功经验依赖于统一规范、科学而公认的内部评价标准来支撑。因此,探索出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要与国际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相关规定接轨的标准体系是首当其冲的;其次,由于我国企业在发展规模和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中,构建统一标准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逐步推进、稳定过渡。因此,应当分步进行,分层次推进。对于大中型企业,先行推进统一标准,并逐步探索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最后,内部控制评价的宗旨在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为企业服务,必须要降低运行成本,避免以往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等成本过高却流于形式的局面发生。

3.2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的建议

对于企业来讲,内部控制评价既是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也是自我提高和改进的手段。因此,企业应当首先不断强化内部控制评价的意识,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要重视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加大内部控制评价的宣传力度,切实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另外,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前提。只有企业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积极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类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首先完善自身,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等机制不断动态改进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企业极具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09).

[2] 熊婷,程博.企业内控评价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02).

[3] 侯淇哲.LJ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评价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