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记者职业道德的养成
——以电影《一九四二》中白修德的记者形象为例
2016-08-15董宏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董宏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论记者职业道德的养成
——以电影《一九四二》中白修德的记者形象为例
董宏书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记者,作为人民的喉舌和社会的传声人,一直被誉为行业里的“无冕之王”,正是如此,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假新闻,危言耸听的报道,甚至一些记者在金钱的诱惑之下利益熏心,违背新闻行业的道德准则做出了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之举,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多次被社会舆论推到风口浪将之上。2012年华语电影《一九四二》在全国上映,影片中塑造了一个美国《时代周刊》的新闻记者白修德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秀记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水平。
白修德;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节社会各行各业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新闻职业道德,是在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适用于新闻职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新闻职业道德是以新闻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从职业品德结构的理论来讲,职业品德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意志。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白修德,他深入灾区,坚持真相,同情灾民,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在他的实际行动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一、职业道德认知的明确——白氏对真相的坚守和探寻
坚持对新闻真相的坚守是白修德职业道德认知的具体体现。他作为《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在报道河南饥荒之前便已在中国小有名气。他对于新闻真相的探寻有着执着的精神,在问题中不停地发问并探以事实。在重庆大使馆与行政院秘书长张厉生对话时,他得到的答案与之前所听说的有关河南灾荒的内容有所出入时,他并没有将此次探寻就此结束,而是深入到河南一线,亲自看知河南的真正现状。他冒着成为俘虏的危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探求事实的真相,深入灾民逃荒的生活。一路上他用相机拍下了逃荒路上的真实情况,无论是面对飞机的空袭还是灾民的抢掠,他都抛开个人的生死安危,拼尽全力保护相机,保护新闻事实。
二、职业道德情感的流露——同情灾民,痛恨战争
白修德不是一个只求真相而冷若冰霜的记者,他深刻的同情灾民的悲惨境遇,他是带着痛苦又无奈甚至哭意的心情拍下野狗撕食已逝灾民的照片的。面对敌机的空袭滥炸,数以万计的无辜灾民倒在血泊中,或是死亡或是痛苦的嘶喊,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场面,他愤怒至极,向天空的飞机怒吼,甚至开枪示怒。作为一个美国人,看到中国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下,他痛恨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斥责当局政府的不作为,这是一名记者职业道德情感的真实流露。在他记录的新闻里不仅仅是事实本身,也渗透着人道主义的情感在里面,白修德不是一个只会传达信息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高尚人。
三、职业道德意志的坚定——不曾向困难低头的勇者
河南的受灾前线条件恶劣,最基本的吃的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即便在梅甘神父的劝阻下他毅然挺进灾区,白修德在探寻真相的路上忍饥挨饿,风寒露宿,还要躲避空袭轰炸,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稍有不测可能就会危及生命。但白修德是一个不畏路途荆棘的勇者,在明知道前方情况危急的情况下依然勇往直前。在几经磨难的情况之下,他获取了灾区的第一手资料,他又快马加鞭的赶回重庆,力图尽早向中国政府报告灾区情况。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去河南之前见到官员还容易,不知为何,这次我从河南回来……好像我得了瘟疫似的”而想见到蒋介石更并非易事。从电影一开始白修德试图了解河南灾情一直到他把前方灾区情况向蒋介石报告,我们不仅看到了白修德对于新闻真相的追寻,更看到了他的努力和争取,在面对重重阻力和压力的时候,他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在支撑着他的所有,从未退缩和畏惧过,这种坚定的寻求真相的意志,为当今的记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
四、从白氏新闻工作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
白修德作为一名成功的新闻工作者,从他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应用于当今的新闻行业当中。从职业品德要素来讲,白修德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认知,丰富自身的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意志,具体观点如下:
首先,记者应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是维护人民利益所迈出的第一步。新闻报道如果背离了真实性,舆论引导也就成为了泡影,媒体在社会的公信力也会荡然无存。与此同时,记者在报道过程中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要深入采访,不能随意想象编造新闻,报道出的新闻要经得起反复推敲。
第二,记者应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感,不能做冰冷木讷的传声筒。做好人民群众的喉舌,不高高在上,不居高临下,不以“无冕之王”自居。深切的体会人民群众的现实情感,普天安泰时做到与民同乐,在危难来临之际做到同舟共济。还应注意的是,要保护弱者的权利,在采访过程中,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求获取新闻材料而对受访者造成情感上的尴尬或二次伤害。
最后,记者应坚定职业道德意志。在获取新闻的过程中坚持真相第一,不委曲求全,不中途退缩。要勇于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和阻碍,有着“冲出重围”的斗志和精神,不向困难妥协和屈服,做新闻界内的勇士,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发展现代新闻行业的当务之急,新闻工作者要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不辱没社会各界赋予自身的社会使命。在此借用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过的一句话收尾,“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
[1]姜德锋.华语电影《1942》呈现的新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J].新闻春秋.2014(01)
G214.2
A
1671-864X(2016)08-0196-01
董宏书(1989.06-),女,汉族,黑龙江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