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和技术:影响未来传媒的力量

2016-08-14柳斌杰

传媒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文/柳斌杰

人才和技术:影响未来传媒的力量

文/柳斌杰

未来媒体与传播格局会如何变化?未来十年传媒业会发生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优秀传播人才和互联网技术注定是影响未来十年的重要力量。

教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就人才而言,人类智慧已经足以驾驭新的技术革命,把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推进到信息时代,他们中的精英们创造了以互联网、数字化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旧格局,打开了新局面。就技术而言,互联网集聚了多元化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互联网作为“第五空间”,使人类都可以在这个“信息空间”上创造生活,构筑覆盖全球的产业创新、商业营销网络和交流互动平台。互联网与所有传统产业逐渐融合,不断创造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业态。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下一代互联网会怎样改变传播业,又会怎样影响传媒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和高端人才培养。这也是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实现多学科交叉式发展,在科学前沿思想碰撞中推动教学科研改革升级的重要体现。

1994年至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从自由发展、三大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齐头并进,到现在的BA T(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大寡头垄断的阶段。截至2015年12月,全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上网终端逐渐多样化,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3亿人,手机移动端上网比例高达90%,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广阔的市场,培育出了全球重量级的互联网企业。对于当今的中国传媒产业而言,技术的更迭无疑是最大的变量,无可抗拒地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在传统媒体时代,技术的迭代周期可能是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但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迭代周期已经被压缩到十年左右,甚至还有加速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技将驱动互联网进入新一轮创新浪潮,这也将是影响未来媒体的一股强劲的力量,新闻传播研究与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改革:学科融合发展

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既为新闻与传播教育研究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也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改革创新。基本的方向是:以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发展建立交叉学科,共建特色学院,在中国特色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

目前,根据中央批准的清华大学改革方案,清华大学已经制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后十年改革发展的规划,并向建设一流学院、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三个一流”的目标启航奋进。具体做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继续发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形成的特色,建立科学的新闻教育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学生主流价值观念和科学思想的培养,加强专业责任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教育,加强全媒体实用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发现在的潜力,形成新的优势。依托于清华大学多学科融合的基础,提出形成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现在的新闻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字、语言、文案工作,更是文化、科技、装备、平台融合在一起的行业,而清华又是我国许多前沿技术研究的承担者,因此,应建立和完善跨院系教学研究机构,开设一批新学科,诸如未来媒体实验、未来媒体形态设计、互联网空间等新的学科,开拓教学科研的新领域。

目前,全球传播的平台、渠道比较多,很多国家已经达到精准传播的要求,而我们的无效传播和信息混乱仍然是社会的公害,扰乱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培养有责任的传播者,而不是仅仅培养一般的记者,因为找新闻的时代已经过时。现在需要的人才是有发现、判断、选择、传播、引导、互动、管理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这就是我们改革新闻传播教育的动因。

前不久,清华大学几个学院在一起共同探讨了共建学院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响应。大家认为要打通新闻、传播学科与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结合通道,加强文理工渗透性融合,共融共享、互联互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一流学科。

发展:2015年传媒产业新特点

2015年的传媒产业,我们可以用“融合、变革、发展”这三个词来总结。“互联网+”带来了互联网思维,改变了传统观念和理念,实践重新定义了媒介融合、主流媒体,还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边界、行业生态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技术经济成果和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一是“融合”与“反向融合”。“媒介融合”这两年来成为传媒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其实,“媒介融合”并不算新鲜的提法,早在200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就预测“媒介融合”将成为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媒介融合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融合的过程则是传统媒体将其传统优势资源向新兴媒体市场转移的过程。国家的工作部署也是这样安排的,主体是传统媒体。但在2015年,一种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针对传统媒体进行收购兼并的“反向融合”开始逐渐成为趋势。“反向融合”之所以成为媒介融合的一种新现象,本质是因为互联网新媒体企业在资金、用户、技术、市场数据层面掌握了融合的主动权。这一动向,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二是传统媒体浴火重生。在互联网媒体发展的盛景下,中国传统媒体在2015年经历了“自救与重生”。当新媒体发展相当迅速、影响力势不可当时,传统媒体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和互联网加起来以延长自己传播的范围和距离,而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建立新的传播思想体系和运行模式。传统媒体要放下架子,学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前沿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使自身和新的技术、新的平台融合起来。

媒体发展是人类传播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从刚开始人类只能近距离、面对面的语言传播,到远距离印刷传播,再到后来电的发现,有了电报、电话、电视、电影这样一些声像的立体传播,传播方式随技术的更迭而改变,这也是传播业进步的规律。我们要正确对待新媒体的出现,发展它、利用它,趋利避害,规范管理。在新时期并存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的关系,而应当是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竞争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

在报刊发展方面,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成为报纸媒体2015年的。虽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报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例如,读者流失、订购量减少、广告下滑,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报刊媒体和互联网媒体是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关系,而并非对立发展的关系。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更优化的传播效果、加强用户的参与度与黏合度,扩大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互联网媒体依靠传统媒体信息资源、公信力和影响力,对传播内容进行筛选、检索和加工、分发,拢聚读者,多向互动,关注反馈,实现传统媒体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在传播领域达到量的扩散和质的飞跃。

在图书发展方面,2015年是深入推进出版改革的重要一年,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出版业改革的任务,特殊管理股、对外出版权等改革试点已经启动。2015 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出版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对完善国有文化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推进股份制改革、推进兼并重组、完善资产监管等方面做出具体的部署,是出版单位下一步改革的主要方向。2015年全民阅读在已经广泛开展的基础之上,又有新的进展,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央对全民阅读高度重视、阅读立法有了新的进展,全民阅读活动遍布全国,书香之家、书香之镇、书香之市越来越多。在全民阅读广泛开展的作用下,国民的阅读率出现了增长态势。实体书店回暖已经成为2015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开办特色实体书店和多功能阅读空间的步伐加快。

在广电发展方面,经过市场化改革的锤炼,2015年的中国电影,借助影院消费市场半径扩大的良好态势,充分激发市场的消费需求,继续以爆发式的票房增长震惊世界,而互联网对电影的深度介入则全面地影响、改变和重构着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增长潜力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听众及其收听喜好的变化,广播节目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带动了广播收听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手机广播、微信平台直播为广播节目传播渠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打破了广播媒体的区域化局限,这将迫使电台频率的竞争从当地的频率内竞争逐步转化为跨区域的竞争;媒介融合对各电视机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原有的产业界限已被打破,全面跨界链接、融通共生的电视新生态逐渐成为大势所趋。IP节目化、节目IP化成为电视机构延展产业链的通行模式,一线卫视的平台优势日趋巩固。

从整体上来讲,2015年是中国传统媒体自救重生、改革发展的一年。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对于传媒行业来说,“互联网+”带来了互联网思维和融合传播新业态,众多传统媒体从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以求发展,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将会成长起来。

三是全球传媒产业稳中有升。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逐渐复苏,传媒及娱乐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娱乐和传媒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不断出现的新技术为未来信息时代的全球媒介传播提供新模式。由于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消费者的力量也日趋强大,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传统媒体受益于数字化转型,收益有所回升,但是移动终端读物的收费和货币化收益将成为未来五年内转型的关键;图书出版业持续受到数字化技术的驱动,在平板设备相对普及的发达国家,电子图书产品带来的收入还将继续有可观的增长;受到OTT(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视频业务发展壮大的影响,电视和视频产业的消费模式、广告模式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一线大型城市将成为营利性最强的户外数字广告市场,而互联网广告的衡量方式也日益进步,收入占比亦稳中有升;娱乐及传媒产业在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中的发展速度将高于成熟市场;新媒体传播中的版权问题,受到国际业界高度关注,考验发展中国家法治、管理水平。

总结:从现实到未来

2015年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年、深入融合的一年,传媒业的边界正在进一步扩大。“IP”“泛娱乐”“虚拟现实(VR)”等已经点燃产业向上发展的热情。人工智能技术蔓延至社会生活领域,云计算成为推动诸多行业创新的引擎。未来一段时间,正是科技驱动互联网发展的新一轮创新浪潮,融合而成的新兴媒体将呈现出更多的活力,传播平台加内容的传播模式将会被内容、平台、渠道一体化、共享模式所代替。

面对这样的传媒产业发展格局与现实,希望传媒业界和学界能从传播规律、舆论工作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的高度,判断影响未来传播业的主要力量,做好传播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最近,国际上一些资深专家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是全球舆论”,二是“技术生命周期和再创新的定律”。前者道出了我国全球传播的严峻形势和当前使命,后者提醒把握科学规律,关注传播技术生命和传媒变革的本质特点,切勿一叶障目、总被浮云遮望眼,把模仿、照搬、爬行、跟进当作常态。而要站在新闻传播教育和实践的高点上,必须要凝聚传媒界精英的智慧,学习一切可靠的知识和创新经验,进一步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性力量,共建更加繁荣的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

(作者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本文系作者在第七届传媒发展论坛上的讲话,发表时有所删节)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